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專訪 | 杜克大學終身教授徐熠談中國經濟研究

  發布日期💂🏽‍♀️:2021-01-21  瀏覽次數:

 

本期記者🫳🏿:陳喬伊 意昂2博士後

 

徐熠(Daniel Xu)是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終身教授。徐老師一直從事產業組織和國際貿易方面的研究,在微觀企業行為、行業資源配置和宏觀經濟增長方面都有極具學術影響力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發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等國際頂尖期刊。同時,徐老師目前在Journal Development Economics擔任聯合主編,在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擔任副主編。意昂2平台非常榮幸邀請到徐老師為大家分享他的觀點和經驗。

 

聚焦經濟學研究前沿

主持人🗽:首先想請問徐老師的是,您的研究主要關註什麽問題🪭?相應的研究脈絡是什麽呢🤷🏻?

徐熠教授💝:好的,我先簡單地從比較宏觀的方面講一下🌮,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我的研究一般都是從微觀基礎出發,回答一些行業層面和宏觀層面的問題。

當研究國家之間的收入、增長差距時, 80年代🕕、90年代的文獻一般都是基於跨國之間的回歸🟩,包括國家之間不同的資本強度、不同的生產率導致了跨國之間收入的差距等🧑🏽‍💼,因此生產率研究成為了當時一個非常核心的內容,即如何去解釋和理解為什麽跨國之間、跨行業之間生產率有這麽大的差距。

同時🛰🐗,90年代末出現了微觀數據革命以及由此帶來的研究方式的轉變。大量湧現的微觀企業數據給大家提供了很多關於公司行為的信息,包括進入退出、增長,甚至是行業內公司之間的互動情況。

而這兩支文獻在大約2000年之後,差不多是在本人攻讀博士時開始出現了一些交叉。首先,大家把跨國之間收入和增長的差距落實到國家層面上行業生產率的區別上了,同時又有一些微觀數據可以去觀察這些現象,所以🔜,這基本上也是我研究這整個領域的開始。

簡單來說🐠,如果想要真正去理解一個行業的生產率,其實有兩個非常直觀的問題:一個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率是怎樣決定的,然後進一步加總到行業生產率乃至國家生產率中去。這裏面有很多非常核心的問題🕜👮🏻‍♀️,包括企業內部的創新🏄,也包括生產經驗在企業之間是怎麽樣流動的。另外一個是,當同行業內企業有非常巨大的勞動生產率差異時🤵🏼,資源在企業間是如何分配的🫀👨‍🏭。在2000年之後,有一些非常經典的文獻就指出👿:這個問題極有可能是我們理解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國家生產率時比較核心的問題🐆。其實上述兩個問題互相之間也有一定的交叉,所以從微觀數據出發去回答在行業層面和宏觀層面的問題,在2000年之後差不多就是一個非常水到渠成的契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研究方法上的突破。比如說在宏觀經濟學裏面👩‍⚕️,從90年代中後期,大家越來越多地開始利用差異化代理人模型來觀察整個宏觀經濟的現象,這類方法在那一段時間有了很大的發展。另外,從貿易角度來說,同樣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異質性企業貿易模型在那個時候也開始有了一個大幅度的發展。這些在模型技巧上的突破🦯🚷,也使得我們能夠更好把這些問題和微觀數據結合起來。

接下來講一講我自己是怎麽將這兩支文獻建立起聯系的。首先是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當我們觀察到在企業內部有一定程度上的資源錯配時🧑‍🦼,我們就想知道是哪些渠道導致了資源的錯配。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在2010年左右學術界非常關註𓀘🚻,我也是恰逢其時地能夠通過具體的微觀數據為回答這些問題做一些貢獻。

當時大家有非常多的假設。在金融方面🕵🏼‍♀️,不同國家、不同行業對於企業信貸的要求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國家能夠提供的金融信貸的自由度也非常不一樣,所以有一大塊的文獻在討論資源錯配是不是由金融摩擦造成的🧑🏽‍🚒,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我和我的合作者一起寫的🧗‍♂️,就是利用微觀數據來觀察金融摩擦究竟是不是導致資源錯配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一個具體的渠道是考慮不同國家對於大中小企業可能有區別對待♙:當某些政策對大中小企業區別對待之後,會導致有些需要增長的企業沒有能夠增長,有些應該要退出的企業沒有及時退出🤾🏽‍♀️,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渠道,所以我們也就此寫了一些文章🥠。

第三種渠道可能與企業的市場勢力相關👱🏻‍♂️🙋🏽‍♀️,即:如果一家企業對市場有一定的壟斷力量,那麽傳統上我們會覺得它的定價會高於消費者想要的價格⛏,而數量上會少於它需要生產的數量,這也是造成資源錯配的一種可能渠道。

在那個階段💂🏼‍♀️,用微觀數據來觀察這些具體的渠道,通過模型假設,量化這些渠道的作用🩳,對整個文獻而言是比較重要的一步,因為這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來觀察這些具體的現象。當然🫎,到現在為止,這個領域裏面的文獻集中度已經很高了🤷🏻。

我的總體感覺是:可能每個具體渠道都貢獻了一小部分;而且對於引起資源錯配的原因🫂👲🏽,每個國家、行業的情況都不一樣,很有可能需要幾種這樣的渠道組合起來才能夠解釋我們在數據裏觀察到的資源錯配的程度🎅🏻。這是一個方向👊。

另外一個方向——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樣🚵🏻,即:公司之間👨‍🔬、企業之間的資源錯配也可能造成行業效率過低或者整個國家生產效率過低。從增長角度去看的話,公司怎樣才能有動力創新,或者說怎麽樣能夠通過管理層去激勵自己的員工,使得公司的生產更加有效率😁。

所以#️⃣,過去我有一大塊的研究是在看公司內部的一些決定。公司內部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指怎麽去量化公司對於政策或者外部環境的沖擊的反應。這部分關鍵是在實證上比較有挑戰性,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考察一些具體的沖擊,比如說企業突然之間能夠有出口的機會,或者是政府對企業在稅務上有一些優惠⛹️。我們首先會觀察到公司對這些沖擊有一定的反應👩🏿‍🔬,然後我們就可以通過構建模型來測度公司對於這些政策反應的實際強度,最後再通過比較不同的政策、行業、國家之間的區別💤,進一步了解公司內部變化與行業生產率、國家生產率之間的關系⛳️。

回到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我感覺公司行為、配置效率、經濟增長,其實它們三塊是從最微觀的現象逐步發展到宏觀的🏧,但它們之間又非常連貫,而且這個當中確實還是有非常多的東西可以做。

過去10年到15年🤸🏽‍♂️💺,大家在數據、研究方法、回答的問題上都有很大進展,如果展望未來的話👨🏼‍🏫,那我覺得這一塊完全有更多的問題可以做🧛🏽‍♀️,尤其是現在的數據變得越來越細化,我們之前觀察到的往往是個體企業在不同情況下的行為,包括他們的一些反應👱🏽🪦;但現在我們甚至於可以通過一些數據把企業的不同行為通過網絡的方式聯系起來。

比如說,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觀察到🖕🏼:在國際貿易市場裏面,甚至在於國內市場裏面,很多企業都有他們的生產網絡🚴🏿‍♂️。如果將來能夠通過這些微觀的網絡來觀察公司和公司之間的關系📅,而不僅僅是公司內部的行為🚶‍➡️🫱🏼,那麽我們就能夠回答更有意思的宏觀上的問題。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當我們觀察到公司之間網絡的時候👦🏼,包括觀察到公司之間的產品流動和人員流動時,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去回答從一個國家到一個行業再到一個企業🏋🏽‍♀️,它們互相之間知識溢出的路徑是怎麽樣的👰🏼‍♂️,這在經濟增長裏面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但現在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停留在非常理論化的假設當中👰🏻‍♂️,完全沒有歸結到通過微觀數據去具體地觀察這一關鍵的路徑📐。不過我覺得現有的微觀數據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契機去觀察這樣的路徑⚱️。

另外我們也觀察到🤦🏼‍♂️:在現實生活當中✌🏻🙋🏿,每個企業增長的具體方法也非常不同——某些企業的增長可能是通過不斷增加它的客戶,拓展市場;而另有些企業則可能要通過不斷提高它們自己的質量來達到增長的目的💆🏽。不同方式的企業增長可能面對的壁壘也非常不一樣👨‍🦯。如果我們能夠觀察到這些具體的企業🟥,甚至於它們和客戶之間具體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去量化這個增長上的壁壘。我們有非常成熟的公司契約理論,某種意義上其實我們以前也並沒有很好的數據能夠測度企業的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如果我們能夠把它放到一個模型裏面的話🚻👨🏿‍🦰,也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把經典的文獻和現實的問題結合起來。

這是一個很長的回答🤵🏿‍♀️🦸🏿‍♂️,但是我覺得從研究歷史的角度來說,這個文 獻從9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將近20到25年的時間,確實有很多問題已經被做過了,但是由於我們的研究工具在不斷發展,我們的數據也不斷在發展🏵👩🏿‍🦲,我們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能夠回答更有意思🈸、更加經典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在將來的5年、10年的時間裏🩹,這將仍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

 

中國經濟研究的國際化

主持人🗜:徐老師剛才的講解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中國現在也有很多新的微觀數據👩🏼‍💻,大家也在應用許多新的研究方法。我觀察到徐老師您也在做一些中國問題的研究5️⃣,所以想問問👳:您覺得怎樣才能夠更好地把基於中國問題的這些經濟學研究推向國際學術圈呢?

徐熠教授🧛🏻‍♂️:對👩🏽‍🚀,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我的感覺是:中國問題的研究要推廣到國際學術圈🧓,確實有一定的壁壘。這個壁壘主要在於📚: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濟學研究的中心都是在美國🥃,也包括很小部分的歐洲院校,所以在研究的問題和範式上確實存在美國中心化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理論研究可能影響相對比較小🧔🏽,因為純粹的經濟微觀理論,或者計量經濟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但是對於做應用研究的學者和宏觀研究的學者來說✊,這方面的影響會特別大。同樣的一個問題,回答美國貨幣政策的文章和回答中國貨幣政策的文章,前者可能比後者獲得更大的關註度𓀏。再比如說同樣是研究健康問題或者教育問題,可能研究美國健康或教育問題在學術圈也更容易受到更大的關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公平的現象。這其中有歷史的原因,而且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肯定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來突破傳統上的壁壘。

至於基於中國問題的經濟學研究怎樣能夠在國際上取得更多的關註度,我的感受是:其實,中國在某些方面是具有相對優勢的😣。就像喬伊之前談到的🧘,中國在研究數據獲取性方面,尤其是微觀數據的獲取性方面🈁,現在往往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所以對於中國的學者而言,豐富的數字資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

另外一個優勢是📢: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在地方上有非常大的差異性,同時又在不斷進行政策實驗👰🏿‍♂️,因此對於實證研究者來說🚵🏼‍♀️,政策的變化還是很豐富的。在政策變化的情況下⁉️,當然我們研究的問題也會變得更加豐富🕙👂🏿,我感覺這也是基於中國問題的研究的一個很大的優點🥑,它有意思的地方非常多👨‍🦱。

所以🏏,如果要讓國際學術圈能夠關註中國研究的話,我覺得要避免用中國的數據簡單重復已經用國外數據建立的一些非常廣為人知的事實。因為從我作為編輯的角度來說,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而事實上👋🏿,這樣的文章對於國際的學術研究很難有中長期的影響力🤞🏿,而且也不會改變別人對於中國研究的印象。雖然有時候能夠獲得一些發表👃🏿,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這樣的文章並不能幫助我們打破壁壘⏬。

那麽🧑🏽‍💼👫🏻,什麽東西能夠幫助我們打破這個壁壘呢?我覺得有三點。

第一點💇🏼,當我們去研究中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這些研究對於其他國家有沒有一定的推廣度😣,就是說,我們要讓別人了解的是一種中國特有的經濟現象,但是這個經濟現象同時又是國際上經濟學的學者非常關註的一些問題,具體是一些怎麽樣的問題呢?

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十年中國的貿易學者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突飛猛進🈂️,為什麽呢❓?並不是說貿易是一個特別的領域🧘🏻‍♀️,我們有很多別的領域,而是因為中國加入了WTO,所以中國在國際貿易領域的重要性比原來大大增加了。由於重要性的增加,使得中國的貿易情況對於整個世界的貿易體系都有一個重大的影響。基於這樣的原因🧔🏽‍♀️,這個問題就成為了一個所有人都會關註的問題🦸🏻‍♀️。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例子,又比如說中國在過去的三四十年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增長🫴🏽,中國的增長到底是怎麽實現的,有哪些政策影響了中國的增長,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這些問題也是學者們非常感興趣的😶。如果能夠讓我們對於增長有一個好的刻畫,在傳統經濟理論上讓我們有一些新的洞見🤴🏿,那麽整個國際學術圈肯定也是非常感興趣的。

這些是比較宏觀上的問題🙇🏼🤳🏼。當然在微觀研究上,中國也有很多新的經濟現象,比如說行業層面,中國現在有很多領先的地方𓀉,比如說我們觀察到中國的服務業,很大程度上其實要比很多發達國家更加先進。我感覺如果能夠做一些這方面的研究肯定會讓別人非常感興趣。

我剛剛舉的這些例子都是中國特有的經濟現象🪖,但同時這些基於中國內在變化獲知的經濟理論對其他國家發展的範式都能夠有一些指導作用,那當然這些問題本身就會變得更加重要⚖️。這是第一點🦉,我覺得很重要🩻。我們要問的問題不能是一種簡單的重復💅🏻,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但又對別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才能讓別人對我們的東西感興趣。

第二點🔔,我們的研究方法要能夠達到國際標準的研究方法,如果我們僅僅是講自己的故事,不能和別人的研究方法接軌的話🔧,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別人就會懷疑你研究結果的穩健性♻️,懷疑你的研究結果到底是不是一個能夠經得起考驗的研究結果🧎‍➡️。如果要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認可,獲得他們的尊重的話📄🤛🏻,那我們就必須建立起整個國際學術界對我們中國學者及其研究最基本的尊重度。只有當我們的研究方法能夠跟國際範式接軌,達到一定的先進程度和一定的穩健度時,別人才會相信我們告訴他們的故事🍹🦸🏿‍♂️。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講故事,覺得講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在研究方法上達不到標準的話,那麽我們其實是做不到前面第一點所說的狀態✍🏻,因為我們沒能告訴別人什麽東西在統計上是有意義的🙌、什麽東西在一個系統性的模型上是有意義的👸🏻。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麽🏘,我們也就不能把中國的研究推廣到國際學術範圍中去☑️。

第三點,還是從一個美國學術中心化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於研究中國問題中,其實傳統上對於研究歐洲問題的學者也存在這樣的挑戰🕵🏿↔️。怎麽能夠把歐洲的研究跟國際學術圈接軌,其實歐洲面臨這個問題肯定比我們早🧘🏼,因為他們發展起來也比我們早,所以他們的經驗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個研究的生態體系——研究中國問題的生態體系。這是怎樣的一個體系呢👰🏿?我們需要什麽樣的生態體系?我們需要的肯定不是一個封閉的生態體系。

首先,我們需要的學術生態系統能夠有助於我們把最好的博士生送到國外接受訓練,同時讓他們仍然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甚至讓他們去影響國外的同學和導師🙆🏿,讓他們也對中國問題感興趣,同時能夠不斷回饋我們中國的學術圈🪝🎭,以提高我們的研究質量。

其次🛢,在這個生態體系裏面另外重大的一塊就是怎麽樣能夠輻射到其他的亞洲國家,因為從地緣上、從研究的傳統來說,我們都是跟其他的亞洲國家最接近的👩🏼‍💼🤞🏽。所以,如果能夠建立起和其他亞洲國家更緊密的聯系👳🏿‍♂️,把他們最頂尖的學者吸引到學術生態體系裏面來✂️,這也是增加中國研究的影響力、突破美國中心化的重要一步😶。

當然和前兩點相比,第三點不是一天兩天或者一年兩年能夠實現的東西,但是我覺得我們不能放棄,我們必須要一步一步把這個東西實現,這是一條能夠把我們中國的研究推向國際學術圈的一個比較完整的路徑🙅🏽‍♀️。

 

中國經濟實驗室

主持人:是的🪻,就像徐老師說的🔊,做中國問題的應用研究確實比做美國問題的應用研究更困難一點,所以更需要我們采用新的數據𓀓🏒,關註一些中國特有的🩵、國外也感興趣的政策,用嚴謹的方法去講一些新的故事,做一些高質量的研究,這樣才可能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我最近也關註到徐老師參與創立了中國經濟實驗室🤦🏿,它本身就是一個鼓勵高質量中國經濟研究的平臺,還非常成功地舉辦了首屆的活動,我們大家現在對這個都非常感興趣👃🏻,可不可以麻煩徐老師介紹一下這個平臺和你們的活動🍊?

徐熠教授:這個平臺其實是錢楠筠教授首先倡議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所以我們幾個基本上都加入了這個行列👨🏼‍🍼👜。這個中國經濟實驗室是非盈利的,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和任何大學掛鉤的平臺👩‍👩‍👦🥷🏼。現在回到我前面說的整個學術生態體系的概念🫃🏽,我們感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維持大家對於中國研究的興趣🍣🤼‍♀️。如何提升興趣,我覺得主要有三點:

第一是怎麽維持新鮮的血液🧛🏼‍♀️,吸引優秀的中國學生繼續到美國深造🦤,學習經濟理論,不斷擴展我們現有研究中國的圈子。相關活動的話🫎,比如說周三我們會進行一個關於博士項目申請的圓桌會議咨詢活動🆖👴🏻,把我們所知道的過去博士生的一些經驗和大家進行分享🖥,主要是為了能夠幫助優秀的學生到北美去接受教育,也有機會回答一些更為重要的關於中國的問題。

第二點,怎麽樣能夠幫助已經獲得教職的年輕老師在競爭激烈、發表論文壓力也很大的情況下,進一步繼續他們的研究並發表論文。我前面說了,基於中國問題的研究在國際發表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壁壘,從中期來說比較現實的是怎麽樣能夠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幫助他們在發表過程中克服這些壁壘。一個重要的做法就是我們會進行一些以年輕老師為主的論文討論,主要是關註處於研究前期的一些論文。當然在這些想法剛剛開始建立的時候,我們會提供一些已有的固定的學術平臺🥦,讓這些年輕老師得到更多關於他們研究的意見🦙,幫助他們能夠不斷成長。

第三點,其實也是我前面提到的🧑🏿‍🦱,就是怎麽樣讓大家更了解我們🚣🏽‍♂️。其實在北美、歐洲也有很多的學者💙🕵🏼,他們雖然不是中國人,但是他們對中國的現象也很感興趣,他們其實也很想做這個方面的研究🩻,但苦於並不了解中國獨特的一些數據,包括中國一些當地的政策細節🥒。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網絡形式,尤其是現在網絡非常發達的情況下,能夠給國外的學者和國內學者一個合作的平臺🧎🏻‍♀️‍➡️🩰,甚至於能夠通過這些活動建立一些長期的研究合作網絡🛕🪬,這樣能夠使得國內一些有很好想法的學者接觸到國外的學者並進行合作🧙🏽,而雙方很有可能在技術上——包括特長上是互補的。

這樣的合作形式其實是很好的,首先能夠進一步增加國際的學術圈對於我們中國問題的了解🗡,第二也能夠幫助我們的中國學者更好地突破美國中心化的壁壘4️⃣,讓我們的工作更被整個國際學術圈所熟知。

我之前提到的這兩個活動𓀗,幫助博士生申請和幫助年輕老師這兩個活動已經在進行了。關於第三點,我們可能後面還會陸續推出一些別的活動🪑,不斷擴大對於中國感興趣的合作研究網絡🕴🏻,當然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說短期內幾個月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可能是一個需要慢慢耕耘的比較長期的任務。

 

國際發表

主持人:好的,徐老師👲🏻⏲,這些活動真的是非常吸引人🪈。徐老師,剛才您也談到了基於中國問題的文章在國際發表方面會有一定的壁壘👩‍⚖️,那您也有在很多國際頂尖期刊有擔任主編或者副主編的經歷,所以想問一下徐老師:作為編輯☕️,您最看重文章的哪些特質呢🥤?

徐熠教授:我感覺和我前面說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是有四點,前三點可能容易想到🥽🦛,第四點可能有點想不到。

第一點,顯然我們需要文章核心的立意是比較新穎的🦢,尤其對於領域裏的頂尖雜誌而言,肯定是要有一個比較新穎的立意🩺,但這並不是說需要完全改頭換面🖤,這樣的話也不一定現實。我們看重的,還是說對於現有的文獻是不是有所貢獻🍤,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覺得這一點在考慮時是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把這個立意的新意講清楚。

第二和第三點是相關的1️⃣👩‍🦽‍➡️,就像我前面說過的🌲👨🏻‍🦼,往往除了立意之外,我們的研究範式還是要跟國際接軌。我一般都會審一些實證文章🚵🏿‍♀️,實證文章的話🧗🏼‍♂️,實證方法必須能夠和國際上的標準範式完全接軌,因為畢竟評審都是國際上的專家📩,他們看一些文章可能不僅看立意,同時也要看方法,不一定需要說突破吧🧑🏼‍🔬,但至少要向他們證明這個文章本身的發現全都是穩健的。

這兩點我感覺是缺一不可的,那我下面說的第三點是一個加分項,如果前兩點做得比較好⚙️,並且在這個之上又有一些在模型上包括技術上的貢獻的話,那會使得評審對這個文章認可度更高👡。但是這個是一個加分的項目👦🏼,我感覺如果研究的立意足夠新,那只要第二點就夠了,第三點也未必需要,如果文章的立意有一些新意🏊🏻,但是又沒有那麽新的話👨‍💼,那我覺得第三點加分項也很重要。

第四點一定要和我們中國的年輕老師著重強調𓀏🫸🏼,即中國年輕老師主要的問題就是他們往往對於寫作的重視度不夠。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其實前面第一項和第二項做的還是挺不錯的文章🥷🏽,但是會因為寫作上的失誤🫱,導致評審專家看不懂,最終非常可惜地被淘汰了🦆。因此非常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寫作其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經濟學其實是一門社會科學,怎麽樣把故事講清楚是非常重要的👨🏿‍🦳。你立意再好👩🏽‍🎓,故事講不清楚👧🏿🧙🏽‍♂️,寫作寫不清楚,在這個上面就會失分👮🏽‍♀️。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們都會英語,為什麽寫作就寫不清楚,其實這是不一樣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一個文章你要把你的觀點、貢獻和整個的框架能夠非常清晰地展現在編審的面前,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尤其你要考慮到所有的編審都是專家🏧,他們的時間也有限🈳,可能最多只會在你的文章上花費半天的時間。如果你不能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完全讀懂你的文章的話,那麽很大程度上你的文章會被淘汰掉。所以我感覺前面三點可能是比較直觀的問題,第四點可能不是傳統上非常重視的問題🧎‍♂️‍➡️,但恰恰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給同學們的研究建議

主持人:徐老師剛才說的前面兩點我是想到了,第三點平時我也沒有特別註重,但第四點確實是完全沒有想到🍿。最後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替經院的同學問的,即:徐老師您曾經多次在意昂2經院開課,我自己也有幸跟您合作,所以您一定對意昂2的研究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借此機會我們想聽聽您對意昂2學生在學習和研究方面的建議👨‍👨‍👦,特別是現在很多研究生同學在選擇研究方向、研究題目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困惑⛷,想要問問徐老師對此您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

徐熠教授:從研究的選題來說✏️,其實不僅是意昂2的同學,包括我指導的我們杜克的學生也面臨同樣的困惑🤹🏿‍♂️。其實,我自己以前也面臨過一些困難👩🏻‍🦱,很大程度上學生階段面臨的問題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很相似的。

我給意昂2的同學們上過好多次課🧗🏼‍♂️,我感覺大家對研究的熱情都很高,而且很多同學的基礎都打得很紮實,這其實是非常好的。選題它永遠是博士階段最關鍵、同時也是面臨困難最多的一個階段,所以我提幾個簡單的建議:

一個建議就是還是要多讀一些文獻🤷🏽‍♂️,但是大家讀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批評性地去讀。不管這個文章是發表在哪裏的🌒,這個文章可以發表在AER、JPE等任何的頂尖雜誌,你去讀的時候很大程度上需要思考的是這個文章它沒有做到的是什麽😁,這個文章它的缺陷在哪裏🤹🏿,這個文章能夠拓展的部分在哪裏。所以說有的時候大家會覺得我讀了好多文章,但是好像我讀的每篇文章都那麽優美,都寫得那麽好🫵🏻,但是好像沒有什麽東西可以再做的了🚴🏼‍♂️。這個其實是一個錯覺,因為如果當你真的仔細地去想的話,沒有一篇文章是完美的,永遠都有它短板的地方,而很多短板的地方可能恰恰是你進一步研究的開始。所以我有一個建議,那就是要多讀🖐🏼,但是如果你讀的時候對文章太崇拜了也不好,還是要帶著批評性的思維。

第二點✩👩‍✈️,除了讀以外,就是自己對於整個研究方法的掌握🛟,這個要在有研究問題之前就先訓練好👨🏿‍⚖️。這涉及到幾個方面💀:第一是你構建模型的能力,第二是計算的能力,第三是你對於實證數據的敏感度,也包括你實證策略的敏感度,這幾個能力其實是缺一不可的。在選題之前,盡量能夠把這些東西都提前訓練好,這樣的話,一旦有好的選題就直接可以做💇🏽‍♀️🔑,而不是說有了好的選題,我的模型能力不太好🪹,計算能力又不太行,這樣的話就局限了你可以選題的範圍。

第三點,我還有一個建議。讀博士其實不僅是一個學習宏觀、微觀的過程🏖⛏,也是學習自己如何思考的過程,這個思考其實本身也是一個訓練👨‍🚀。它不是說我今天學完這個高級微觀、高級宏觀之後突然之間就會寫文章了,突然之間就會發現最好的問題了。它更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跟自己的同學和老師的互動很重要🧜🏽。你可能不斷失敗、不斷有新想法,別人不斷告訴你這個想法不行,又不斷有新的想法,別人告訴你這個想法還是不行,要嘗試5次⚛️、10次甚至20次🥀,這樣的過程不要被它嚇倒,也不要感覺氣餒🧒🏻。我可以說我們所有人研究的過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一旦你有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對自己的思維是一個訓練,對於將來的選題也有幫助𓀛📵。這個東西往往一開始的失敗率很高,你想了10個你覺得很天才的主意,但其實可能9個別人都做過,剩下一個導師告訴你數據不支持。但是當你訓練出這個能力之後👩🏿‍🦰👷🏽‍♀️,你的失敗率就會越來越低◀️,所以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當然,這個是要花時間的。所以不要怕👷‍♂️,要有耐心,也不要被短期內的挫折嚇倒,因為我現在可以告訴你的是,每個人包括我們現在杜克的學生可能也都在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這不光是意昂2學生要經歷。

最後一點🆑,要培養對於社會經濟現象的敏銳觀察力。不要光讀學術文獻,還是要多關註社會問題,多看新聞🖕🏼,多關註一些經濟問題,包括整個中國的現狀👉🏽🏩。中國其實有許多非常好的APP,包括一些公眾號,現在是一個信息非常完善的年代。當然,除了需要大量的閱讀之外→,也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某種意義上關於現實的敏感度還是很重要的,要能夠跟現實接軌。所以不要老是關在書齋裏,還是要出去多走走、多談談,能夠有一個和現實接觸的過程🤾🏿‍♂️,這對自己的選題也是會很有幫助的。

我感覺如果把這四點結合起來的話✯,整個選題的過程就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是一個雖然也偶爾有挫折💇🏻,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快樂的👧、對自己思維有幫助的過程🛂。如果說能做到這樣的話,我覺得大家還是能夠比較順利地找到自己的論文題目🥟。

主持人:謝謝徐老師。今天非常感謝徐老師為我們分享了這麽多您的經驗和見解😖,我相信經院的同學們也一定是受益匪淺👩‍💻!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