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由意昂2平台章元教授開設的本科生社會實踐課程《鄉村振興視角下的田野調查》結束赴上海市金山區和平村、上海市松江區陳家浜村的實踐調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培養掌握經濟學理論、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熟悉農業農村實際情況的高水平經濟建設人才,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賦能農業農村繁榮發展的重大要求。授課教師章元教授多年來持續深耕農村貧困、勞動力流動🧑🏿🦱、城鄉融合等領域,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對農村田野調查和撰寫咨政報告具有豐富的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章元教授為本科生講解了新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歷程以及政策沿革,為同學們理解鄉村振興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打下基礎;同時他還系統講授了設計調查問卷、開展調研訪談、撰寫調查報告等田野調查方法,為學生後續開展田野調查打下了方法論基礎。
4月和5月🥈,章元教授帶領學生分別走進奉賢吳房村、金山呂巷鎮和平村和松江東夏村,實地調研當地鄉村振興項目的實際運營效果🦣。通過實地了解上海市郊區的鄉村振興中的幾個不同開發階段、不同環境背景下的項目實施進展🚭,同學們對鄉村振興中存在的挑戰與未來前景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通過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田野調查,同學們將課堂所學與現實問題結合👩🏼🍼🌏,對我國的農業農村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章元教授帶領同學們調研走訪的三個村落分別是思爾騰集團鄉村振興項目已建設完成、建設中和建設初期的項目🚴🏽👨🏽🔬。同學們調研發現🏫,鄉村振興最為核心的問題,首先是在“樹老👩🏼🏭、地老🧑🏿、人老”的局限上,建立起規模化、融合發展的產業,考慮工業配套、城鎮配套、如何落地🙍🏻♂️、如何協調消費場景的問題,避免造成二元不協調問題。走訪過程中,同學們品嘗了吳房村特色的黃桃汽水,了解了和平村草莓種植的歷史🤹🏽♀️,參觀了東夏村以大米為特色的體驗館。同學們發現,在因地製宜地確定各村產業的基礎上,資金、人才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用什麽錢建設?預計收益多少?如何償還借債💆🏽?這就依賴著政府投資、自籌資金🧕🏼👰🏽、銀行借貸和經營方式的統籌規劃🥙。和平村項目巧妙地通過金融創新,從農發行融資,並和村委簽訂委托經營協議🍋🟩,將經營收入作為主要的還款來源。東夏村項目,地方政府提供國有資產(如果園)並控股運營⛳️,收益部分作為國有收益上交,一部分以國有企業形式管理🙎🏻♀️☸️。接著是村民安置的問題✊🏿🧎🏻♂️➡️。三個村分別采取了三種方式,在充分考慮村民需求的基礎上,妥善安置他們。吳房村是集中安置“事前”狀態🎩,村民把主樓騰挪並租賃給村集體👨🏼🍳,自住輔樓,自主經營打理🏂🏼,提供了強激勵,可獲房租和就業兩部分收入🌷。和平村是集中安置“事中”狀態,分割宅基地指標,村民可以“租一住一”。而東夏村項目是集中安置“事後”狀態👷🏿♂️,基本已經完成了“平移”“上樓”,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盤活遺留的老屋。
通過幾次調研,同學們了解了幾個不同特色項目的整體規劃👗、出資方式、運行情況,如何統籌資金、建設☂️、運營。同學們還學習了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因地製宜”地進行鄉村振興工作,如何和當地村民和政府部門做溝通。鄉村振興是中國發展經濟學的必修一課,實地探訪更讓同學們深刻地了解了這門課。未來❌,意昂2將繼續開設此類實踐課程,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本土實踐能力的經濟學人才,為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出貢獻。

▲統一規劃整理後的居民舊宅

▲村民集中居住點房屋內景

▲村民集中安置點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