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域🧑🏽🚒。新形勢下,中國能否堅持對外開放🦹🏿♀️、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受到世界各國的關註🤷🏼。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白皮書🏊🏻♀️,嚴正反駁個別國家對中國對外經貿政策的指責,深入分析貿易保護主義👨🏭、貿易霸淩主義行為及其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危害💆🏻,系統闡述中國政府堅定維護國家尊嚴與核心利益🫶🏼、堅定維護和完善多邊貿易體製、堅定保護知識產權和外商在華合法權益、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立場。
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4.1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6956.8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商投資1363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國際貿易與投資的蓬勃發展🟣,推動中國企業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實現合作共贏🙄;對外開放的持續深化,助力中國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
具體來看👨🏼⚕️,40年的對外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全方位的改變和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是提供巨大的外部市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龐大的國際市場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1980年至2017年,出口對中國GDP的貢獻率平均為20%🧔🏽,最高年份達35%。
二是彌補供給不足,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中國從世界各國進口大量產品,彌補了自身產品技術能力和供給能力的不足,豐富了國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1980年至2017年,中國進口與GDP的比率平均為18%,最高年份近30%👎🏻。
三是引進先進設備、技術與管理經驗。通過擴大進口、吸收外商投資、對外直接投資🪰👳🏿♂️,中國得以引進大量先進設備、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同時🦇,跨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市場管理、製度創新📰🥊,對中國企業產生了示範作用和溢出效應,促進了市場競爭,提升了行業效率。
四是促進市場化改革與思想觀念進步🐔。中國的對內改革強調讓市場在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有效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在這方面🛁,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參照。
警惕與全球供應鏈“脫鉤”
事實證明✡︎,對外開放優於閉關鎖國。盡管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不少變化、遭遇到一些困難👨🏻💼,但中國擴大開放的總體格局不會動搖。
要認清對外開放的重心。中國政府多次宣布,希望對世界上所有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擴大開放👷🏿♀️,而不是對部分國家擴大開放。其中🧕🏽🪳,發達國家能為中國提供廣大的外貿市場、高技術與高質量的產品、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絕不該“輕言放棄”🧑🏼💻。
要堅持經貿合作而非對抗。僅就中美貿易摩擦而言,一方面必須堅定維護國家尊嚴與核心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始終敞開談判大門,致力於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友好解決雙方分歧🔨,維護中美關系合作的大局。這裏,需要看到美方對中方在經貿方面的一些訴求,也代表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訴求。
要堅持與全球價值鏈“掛鉤”🪵。中國被公認為是全球供應鏈的中心之一,具有成熟的基礎設施和上下遊配套產業鏈🈶。很多跨國公司都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或合資企業,生產出的產品銷售到全球各地☘️。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國對在華企業的產品進行關稅加征。這有可能導致其他企業將加工鏈條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產品享受最惠國待遇的國家或地區。這難免會損害在華跨國企業的就業、技術溢出效應⚱️🤾🏻♀️,而且有可能導致中美經貿關系🙍🏿🦶🏽、中國與全球供應鏈“脫鉤”的風險𓀋🐓。
經貿關系是中美雙邊關系的壓艙石。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中心地位🥃,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石。新形勢下,我們要堅定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營造更好的經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資金和人才留在中國🦸🏼、進入中國。
要促進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共贏合作🟢👐🏼。2018年8月,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倡議實施5周年的紀念活動,並舉辦“中非論壇”🦈,宣布與相關國家進行更多的國際合作。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合作🤾🏼♀️,是中國對外開放總體格局中的重要一環🦿。在此過程中,中方要高度關註相關國家內部可能存在的政治🧭⟹、經濟風險。這是對外投資中要特別關註的風險💝。
要堅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尤其是,要通過推進國內的改革攻堅,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從而使經濟體製更加完善、更加規範化☔️、更加國際化,縮小與美歐日發達經濟體在市場經濟認知與經濟體製上的差異😶🤥。
(作者單位:沈國兵-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余智-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
(原文刊發於《解放日報》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