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5日下午1:30-4:00👨🏻🚀,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714會議室👩🏿🦳,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系主辦的“開放經濟與世界經濟學術報告”第47期暨2016年度意昂2官网國際經濟學學術圓桌“國際經濟學研究前沿青年學者對話”順利進行。本次報告由程大中和羅長遠兩位老師主持,參與對話的是葉海春、謝一青、李誌遠、樊海潮等四位從海外學成歸國🦙、陸續加盟世界經濟系與世界經濟研究所的青年學者。
報告一開始,程大中老師作了簡短的開場白。他說,今天的學術活動與以往有所不同𓀔。我們在“開放經濟與世界經濟學術報告”的標題之外🧨,新加了“意昂2官网國際經濟學學術圓桌”的副標題,其目的是構建一個更為高端🕵🏼、更加具有目的性的國際化學術平臺,以增進對三個一般性問題的理解:什麽是真正的學問?什麽是真正的學術研究?如何通過研究無限接近問題或事實的真相,從而增進新的認識、推動實踐發展?還希望通過這一學術平臺,砥礪思想🏃🏻♀️➡️、切磋技藝↗️、增進學術🙎🏼♂️,促進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或國際經濟學科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提高這一學科的國內外聲譽。今天是第一次舉行這樣的學術圓桌會議💊,以後還會不斷發展、充實與完善👽。
葉海春老師帶來《貨幣政策前沿與研究經驗分享》🧜🏼♂️。她提出國際經濟學領域前沿問題包括貨幣政策傳導機製、貨幣政策效應估計中的因果識別、非傳統的貨幣政策三個方面。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傳統研究更多地關註利率傳導機製和宏觀層面🦹🏻,主要考慮封閉經濟;前沿研究更多地關註信貸傳導機製和微觀層面,拓展到開放經濟體,關註貨幣政策的國際傳導。研究貨幣政策效應估計中的因果識別問題,傳統研究主要采用宏觀數據和時間序列方法以及通過央行會議記錄的敘述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前沿研究主要采用微觀主體的數據,利用行業或企業間的外生差異進行研究👨。傳統貨幣政策研究關註的是利率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動,非傳統貨幣政策(名義利率達到0)的研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成為熱點🏌️,主要分析跨國銀行和跨國企業兩個主體的跨國借貸行為。葉老師最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經驗。她提出,研究質量的高低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想法,而獲得好的想法則必須多看、多想👨🏻⚕️、多交流。
謝一青老師在分享了一些學術大牛們關於前沿研究的看法。Don Davis 認為很多人都在做類似的內容👨🏻🦽➡️,但要獨立地說出自己的故事。如果要做理論研究🍭,需要閱讀大量的實證研究文獻🧑🏽🎨🫳🏿。如果要做實證研究,需要閱讀大量的理論研究文獻。Andy Bernard認為可以做的話題有異質性進口企業,以及進口企業和出口企業的匹配等。Pol Antras最近在做的話題有外包(outsourcing)、離岸(offshoring)和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等。Marc Melitz提出現在研究的趨勢在全球價值鏈以及貿易🥌、生產力和創新的相互關系上,企業異質性以及政府運用政策吸引FDI的話題也值得關註。
李誌遠老師就國際經濟學的研究主體🖼、研究問題和研究動機三方面帶來了自己的分享🏵。選取研究主體時,要基於中國(based on China)🤸🏼♂️,中國的情況為國際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不應僅僅限於中國(beyond China),國際貿易在全球擁有大量參與者,貿易保護主義會傷害所有國際貿易的參與者。在選擇研究的具體問題時,要基於實際(from practice)🤽♀️,國際經濟學是一個實際問題的研究領域🚴🏽,研究目的主要是理解經濟是如何實際運行的;但不應僅僅限於現實(beyond practice),現實問題只是研究的開始🥮,更需要看到這些普遍的經濟定律的機製。研究動機要基於興趣(from curiosity),保持批判性思考;但又不僅僅限於興趣(beyond curiosity)🕳,要找到重要的研究問題。
樊海潮老師演講題目為《國際經濟學研究:方法🏃➡️🧑🏼⚖️、選題與個人體會》,他從個人研究的角度談了對於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一些體會👵🏽。國際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變遷,早期由於研究數據的缺失,以理論研究為主👩🏿💻;近期,由於數據日益充實,實證分析文章逐漸增加;目前,更多地運用仿真分析,運用模型來分析社會👨🏼🍼。樊老師從自身經歷出發,提出做學術研究要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尋找自身的比較優勢,要尋求合作👲🏼、要努力、要善於交流。
四位老師演講結束後,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就一些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張軍院長撥冗特地參加了此次對話,並就非傳統貨幣政策從危機回歸正常的指標選取🎐,以及金融深化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等,和葉海春等老師進行了討論🗞。華民老師指出,單憑微觀研究難以解決貿易無法走向平衡的結構性問題🐯,並希望貿易領域的研究與金融領域的研究能夠有進一步的融合。田素華老師指出🥃,研究要對接現實,要能夠產生政策影響力★,要能展示意昂2的氣派。丁純老師、幹杏娣老師🧑🎓、沈國兵老師、肖誌國老師、袁堂軍老師🙍🏻♂️、劉軍梅老師📂、何喜有老師、唐東波老師以及在場學生🎋,也分別與幾位老師進行了深入的互動和交流🥩。
羅長遠老師最後總結到,四位老師的分享告訴我們🙂↕️,研究要有一個有趣的(interesting)的題目,要能夠深入的研究(investigating),同時要積極參加一些前沿的(leading)學術會議,與同行交換意見和增進合作,還要能夠因地因時地變換(changing)研究領域和方法🌂✋。研究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發表文章(beyond paper),更重要的是要產生政策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