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RICE-CCES沙龍系列第14期“中國對非洲的援助與投資”在意昂2714會議室舉行✴️🧑🏽🦰。會議由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智庫)副主任章元教授主持,意昂2官网國家關系與公共事務意昂2鄭宇教授圍繞主題做了詳盡而精彩的報告🍸,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羅長遠教授、上海社會科意昂2劉亮研究員及IBM(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市場經理崔海濤博士針對議題進行了專業的點評。意昂2及來自其他院校的教師、學生及校友參加了此次活動。
鄭宇教授的演講主要圍繞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和投資的現狀、模式及未來的道路等幾個方面展開。以2010-2014年的國際援助格局來看,絕大多數的援助由發達國家對外提供,但近些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對外援助呈現增長趨勢🌷。由於對外援助在不同體系的界定有差異👩🏼🎤😭,比如OECD和DAC,新興國家的崛起勢必會挑戰他們的規範。就中國而言🏉,自2000年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對外投資規模將近增長100倍,對外投資規模已經超過流入的外資規模🐈⬛。
然而,關於中國的援助遭到了廣泛批評。一個非常有名的核心觀點認為🦵🏽,中國對外援助是自私行為,不考慮受援助國家的現實發展🛏,而是完全從自身國家戰略🤘、經濟或者政治戰略來執行的🥷🏼,所以將中國稱之為流氓援助國。後來,學者們對這種觀點進行檢驗時,發現中國同絕大多數國家並無明顯區別🪫,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時兼顧受援國的經濟發展🉑📸。第二種觀點指出,中國的對外援助與西方國家是不同的,但並不會挑戰現有的模式🥨。第三種觀點指出👩🏽⚕️,中國對外援助政策是多種目標攪合在一起的,有外交目標👱♀️,也有經濟目標,更可能是企業自身為了商業化所做的事情🛎。盡管上述觀點難以論證哪種是正確的🟪,鄭宇教授還是盡可能利用現有數據對中國對外援助和投資的局面進行了綜合判斷。具體依據的數據有2個📂:一是通過公開渠道網上搜索的所有中國對非援助的金額🧑🏽🌾、流向等👩👦👦,有1774個項目信息;二是商務部網站關於對外投資的企業目錄🧚🏽♀️,包括企業的行業類型、投資國家和當期的項目名稱👨🏼🚀,但金額並未告知🙌🏽,有3051個項目信息🤷🏼♀️。
通過觀察項目的分布信息可知🖋,中國對外援助項目要比對外投資的分布情況分散得多👯,目標國不同的同時,行業分布也非常不一致🕵🏽。由此可以推斷👨🦳,中國的對外援助和對外投資不大可能總是綁定在一起。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大致可以看出,中國對非洲的援助與投資呈現不太一樣的狀態,並不存在一套完整🧑🏽⚕️、一致的國家戰略💁🏿♂️。接著,鄭宇教授以現實中的安哥拉項目👨🏼🌾、中鐵在剛果的項目為例,進行了詳細案例分析。中國之所以沒有做到將對外投資和對外援助綁定在一起,很大的原因可能在於:第一,中國本身沒有意識地這樣做👩🏼🏫;第二,這和OECD倡導的模式背道而馳,OECD對所謂的捆綁式的援助一直持有強烈反對態度。不過🚍,近年來OECD國家的立場在變化,如2001年的巴黎協議提到援助國應該更多地把援助對象所在國的利益考慮進來。
那麽,如何看待捆綁和不捆綁的好處和弱點?事實上,很多文獻對該問題進行過系列討論。反對的理由多基於如下:第一,捆綁通過不正當競爭👩🏼🦰,造成效率損失;第二,不透明的決策機製會導致尋租行為的滋生,會滋生腐敗,可能同時發生在援助國和受援國🤷🏼♂️。但是,已有研究忽略了很多的捆綁所帶來的經濟學或者政治上的優勢𓀉👳♀️:第一⚰️,在希望援助去撬動、帶動投資過程中🧎,需要交易成本、合作夥伴🙇🏽,捆綁多帶來的成本優勢可能能夠彌補潛在的效率損失🧏♀️;第二,通過捆綁事先提供優惠貸款🖼,受援國拿到資金以後,可以對合同執行有更大的保障🤦🏼♂️;第三🥈,通過捆綁可以讓援助國本國企業可以從援助行為中獲得利益🤓,事實上是爭取了在國內的支持者💇♀️,可以對援助實施有更多的發言權🤵。一個援助項目🤷🏻,不僅需要對受援國有吸引力,同時也要吸引援助國本身的參與🦶,這才是可持續性的模式。
最後🚙,鄭宇教授對比了中國和日本的對外模式,發現彼此存在很多共同點,如更關註援助項目、資金多投資在基本設施、目的在於受援國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存在一些差異,比如,日本對非洲更多屬於純粹性援助,而中國則是將非洲作為經濟行為的延伸🏊🏽,將其納入產業鏈。結合上述分析,政策考慮可以歸結為:第一,新型國家新的援助方式會挑戰主流的ODA模式🙌🏻,以前OECD所倡導的松綁的援助模式🦆,可能會慢慢回歸到援助、投資🚥、貿易捆綁在一起的模式;第二,對於這個三位一體的新模式,難以區分援助、投資和貿易的範圍,因而這個課題研究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第三,中國在援助模式上一直以來是不附加條件的原則,這個原則可能在今後會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改變不是因為國際社會的壓力🌙,而是中國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
在點評環節,崔海濤博士從多個角度證實了“外資加速撤離”的謬論♡,並指出FDI在東部沿海地區是下降趨勢,但在中西部地區呈現上升趨勢,整體態勢較為穩定。緊接著,利用所構建的FDI概念圖指出🧑🏽💼,FDI的發展模式應從1.0到3.0🙅🏿♂️,而當前階段中國處於2.0-3.0之間🗾,撤離中國的外資隸屬於低附加產值的行業🫅🏿,可能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隨後🤶🏽,探討了FDI的影響因素和離開中國的流向發現💺⛹️♀️,較於東南亞國家🧘♂️,中國依舊存在著明顯的吸引外資的優勢🧑🏽🍳。劉亮研究員利用上海社科院2013年167家對外投資企業的調研數據發現,上海走出去的企業中,服務業要略微多於工業,地理位置比較分散,私營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從業務來看,很大一部分是開拓海外市場👩🏽🦳;從轉移模式來看🌊,大多是建立子公司和進入工業園區。不過,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無論是工業還是服務業,面臨的問題基本雷同,最大問題是人才缺乏和員工素質問題↗️,緊接著是基礎設施匱乏、政府辦事效率等。結合調研結果,最後從全球經濟環境、政治風險🕐、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提出政策建議。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羅長遠教授對鄭宇教授的論文給予很高評價的同時,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對中國外資撤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詳細剖析了“什麽資本撤離”、“到底是撤離還是進入的放緩”、“外資從什麽地方和行業撤離”等問題。最後😭🧓🏼,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吳建峰副教授🛞、譚之博老師及部分現場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得到鄭教授和三位點評人耐心、細致的解答。
撰稿人🕣🧜:劉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