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與經濟有何關系👊?“慢牛”最大風險來自哪裏?“一帶一路”的投資機會何在🧑🏽🎄?互聯網有助財富增長嗎? “兩會”後一系列熱點話題正引發各方討論並持續發酵。
近日,中國“十三五”規劃委員🍖🐄、意昂2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民在一場講座中,基於其對全球經濟格局的前瞻研究,分享了他對“兩會”後中國經濟發展的洞見。針對關於當前十大經濟熱點的提問,華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觀點🏇。
Q1:您在講座中說中國現在的“牛市”是資金支持造成的暫時局面,而並不是股市好轉的象征。那麽股市的投資機會還能持續多長時間?
華民👩🏽✈️:中國的股市當然也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但是😛🥼,中國股市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晴雨表與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剛好應當倒過來看。在發達國家👩🏿🔧,經濟基本面向好🧝🏻👼,股市就上漲🦸🏻,反之則走熊🤳🏿。
然而在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系則剛好相反,原因就在於中國股市是個資金市🤭,而不是一個可以長期投資的市場。因此🧑🔧,當經濟基本面向好時,資金就會流向實體經濟,股市就會走熊;反之,當經濟基本面不好時,資金沒有出路,便會流向股市🧮,從而出現由資金流入推動的牛市🦑。
中國股市的投資與交易機會還能持續多久🧭💻,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外生變量”,簡單的說就是美元什麽時候加息。只要美元加息,如果再加上央行開放資本項,那麽由資金推動的牛市隨時都有可能見頂☠️。
Q2:目前“一帶一路”的政策導向會不會給我們帶來投資機會🛂?
華民:對於工程項目來說🤚🏽,現在在北方國家(“一帶”)仍然還有機會;但是對於貿易和製造業來說,可以向南方國家(“一路”)的市場尋找投資機會。北方大多是“窮國”🙇♀️,那裏不僅人少🏣,市場缺乏購買力,而且專製國家是很“可怕”的,所以在北方投資商業風險太高👢;相反👧,南方大多是以佛教為宗教信仰的國家,例如緬甸和斯裏蘭卡👦。佛教國家的人民大多比較平和♍️,而且他們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剛好可以購買中國的低端製造品。
Q3🥾:現在大宗商品價格呈下跌走勢🚱,未來它的價格主要會受什麽因素影響?
華民:這取決於兩個條件🔧:第一是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例如當新能源成為主要能源來源時,煤炭行業就崩潰了📉;第二是供求關系,“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將直接影響到它的價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在短期內已經成為趨勢,很難出現根本性的好轉,至於其價格是否已經見底,現在還不確定➰。雖然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中國所占的比重最大,但實際上定價權並不在中國手裏💅🏼,因為中國只是需求方🧔♀️🍥,而不是供給方。大宗商品作為一個賣方壟斷的市場🙎🏽,需求方一般沒有定價權。
至於想通過開設期貨交易來獲取定價權的做法其實是一種很幼稚的想法♠︎,因為不控製“現貨”的期貨交易歸根到底只有投機的功能,而無定價的功能。全球商品(主要是糧食)的定價權為何在美國手裏,就是因為芝加哥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現貨交易中心🔒。
Q4🤸🏿♀️:過去10年中國的投資方向在房地產,未來10年投資方向在哪裏👩🔬?
華民✖️:過去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投資不動產,然而如今中國的房地產已經走到頭了。那麽還有什麽值得投資呢🤘🏻?在中國💇🏽♂️,政府是投資的主體🌵,但實際上政府投資的項目往往又存在著問題,這就使得政府債券也不具有投資價值。投資股票只能是短期的,就像我在上面所講的那樣🐒,中國股市上漲即意味著經濟基本面的惡化,所以從長期來講股市是沒有投資價值的👳🏻♂️。投資黃金和古董之類的東西,除了收藏愛好♉️,就是“博傻”,因為這些投資都不產生流動性🏊🏽,今天的買進無非是為了將來的賣出,並且是等著一個比你更加愚蠢的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來接盤。
在我看來,未來的投資機會主要在於兩個領域:第一,當大家都不做實體的時候,你投資實體說不定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第二,伴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格局變化,根據美聯儲的政策變化,將投資轉向國際,進行國際資產組合,特別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資產組合,可能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Q5:您剛才說中國股市外在威脅來自美國加息,那麽美國加息的動力來自哪裏👊🏽?
華民:美國加息主要是為了控製由於經濟增長過快帶來的通脹效應。美國是一個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宏觀的貨幣政策究竟是寬松為好🫄🏿🚴♀️、還是緊縮為好,主要看兩個指標👥:就業率和物價🙅🏼♂️。如果物價過高、就業率過低☛,那麽老百姓就會對執政黨投反對票,所以為了防止經濟增長過快帶來的通脹效應🚼🕵🏿,美聯儲加息是遲早的事。美國政府當局也會支持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因為穩定了物價就是穩定社會🤹🏻♀️,這對於執政黨來講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Q6:預計美聯儲加息是怎麽進行時間規劃的👨🏻🦰?這對中國貨幣市場和股市會如何影響🏀?
華民:美聯儲現在已經完全停止購買財政部國債,預計加息會從2015年6月開始,而到12月會出現拐點迅速上升。根據美聯儲專家預期,到2017年,美元基準利率有可能調整到3.75%。美元匯率的走向是有周期的,雖然未來還不能預測♑️,但趨勢是明確的,一個時間周期為10年左右的強勢美元時代顯然已經到來,美元匯率會非常堅挺。美元走強的同時,其他的貨幣和黃金一定是“空頭”行情。
如今中國市場已經出現了外國資本撤資的局面,如果再考慮到中國居民對外移民投資和企業走出去,會給中國的貨幣市場帶來很大的壓力,人民會有繼續貶值的可能性🎼。如果考慮到中國的股市基本上屬於資金市的現實🪦,資本外流當然也會對股市帶來不利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央行采取大幅降息的政策,就有可能因為人民幣收益過低而導致資本加速外流💆🏻♂️,所以對於中國依靠資金推動的股票市場來說並不一定構成利好。
Q7🪫🔙:印度是否正在崛起並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大國?
華民:印度的確正在崛起,但至於它最終能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我表示懷疑。印度存在著兩個影響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製度:一個是“種姓製度”🧑🏻🔬,另一個是“多神化”的印度教🦶🏽。
種姓製度源於印歐語系的“薩卡人”或者是“塞西亞”人對南亞次大陸的占領。這些民族占領南亞次大陸之後,為了防止人種退化,禁止入侵者與當地居民通婚🎯,於是形成了印度獨有的種姓製度👳🏿。在這種製度下,人們選擇什麽樣的職業不取決於他們所擁有的能力7️⃣,而是身份🗒,這就把大部分出身低級種姓的勞動者排除在了經濟增長過程之外,這不僅導致了他們的貧困,同時也遏製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另一方面😎,印度盛行“印度教”🧑🚀,宗教作為一種精神消費品被用來彌補惡劣的政治製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物質財富的貧困👨🏽🔧。但是印度教的問題在於缺乏統一的神靈祭拜🧙,於是就造成了由神靈祭拜之不同而造成的地區分割👨👩👧,從而導致人口流動的困難與市場的分割。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印度經濟增長的瓶頸。所以,印度經濟確實在崛起,但是印度在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遠🧴🧎🏻♂️➡️,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Q8:“兩會”中政府針對“新三板”出臺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中小企業應該如何利用這一機會🧑🔧?
華民😫:對於任何一個想要成長的企業來說,都必須要上市。首先,股權融資的成本肯定要比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低。其次,上市可以使個人資產合法化🪆📀。第三🕑,上市有利於公司推行股權激勵製度,只有推行股權激勵製度才能真正形成所有者和管理者㊙️、員工和資方的聯盟。一個企業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在於能否合理整合勞資關系🫖,建立穩固的勞資聯盟👆🏻。
Q9©️:互聯網在中國大規模推廣帶來了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信息透明度🫃🏻、打破大企業的壟斷的三大好處🪴,那麽華教授為什麽還對互聯網經濟持否定態度?
華民📎:現在全國都在講互聯網思維,都在為它唱贊歌🌴🕧,但我認為互聯網也有它的壞處❕。一方面交易成本降低的同時也降低了進場成本🤹🏽,這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質量更差的產品。另一方面雖然網購可以降低個人購買的成本,但是整個社會成本其實是上升了。例如淘寶、京東替代了蘇寧、國美等實體店,京東至今未能盈利,阿裏之所得恰恰是蘇寧和國美等之所失🙇🏻,因為網店與實體店是一種“替代”關系。互聯網雖然擠入了物流業的就業,但同時卻擠出了實體店的就業機會🌤🤲🏽,由此產生的也是一種替代效應👋🏿。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大致上可以看到,互聯網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主要是零和博弈的效應🤜🏼。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中國不會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人民群眾的普遍富有,互聯網並沒有創造真實的財富⬜️,只是造就了一筆生意,這筆生意確實降低了消費者的支出,包括金錢上的和時間上的,但整個社會並未因此而得益。這就意味著互聯網必須朝著“互聯網+”的方向發展才是有意義的,然而🧔🏻♂️,一旦把互聯網變成“互聯網+”🗾,那麽它就不應再叫互聯網🧑🏻🔧,而是應當被定義為物聯網🦹🏻♀️,互聯網本身具有虛擬的性質,只有當互聯網與實際的財富生產和創造活動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會產生真實的財富創造效應⛑。
所以👰🏻♀️,我們不能要互聯網思維,而是要“互聯網+”的物聯網思維🤛🏿👩🏽🎓,這就意味著互聯網必須落地🐥👰🏼♀️,回歸其所應當承擔的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如果做個國際比較,那麽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思維是絕對不可取的📉🧑🏿🦱:第一,若是把阿裏與蘋果做個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盡管這兩個公司都在搞知識經濟🙍,但是在性質上則是完全不同的。蘋果所選擇的知識經濟是和訣竅有關的知識,那就是技術,通過技術創新,蘋果為人們帶來了真實財富和正和博弈效應,因為有了蘋果,就會有富士康▪️,就會給中國帶來上百萬人的就業機會👨🏼⚕️;阿裏所選擇的是與屬性有關的知識,那就是信息🐥,通過信息整合🧖🏽,阿裏創造了如前所說的生意,並且產生的是對實體店進行替代的零和博弈效應,整個社會的財富並不會因為這種交易方式的變化而有所增加🔜。
第二👸🏻,當中國上上下下熱衷於互聯網思維,並沉浸於互聯網造富的快感之中時,美國卻正確地選擇了生命產業作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並且正在不計成本地投入巨額的研發費用。據此可以預期🪃,美國應該已經抓住了世界經濟重新走向繁榮的主導產業🕳,進而造就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最後,特別令人擔心的是,今天中國正在發生的以下兩個變化將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產生非常負面的沖擊:一是由跨國公司撤資造成的“生產失聯”,即外包機會逐漸消失🧑🏻🍳,以及由於外包機會消失造成的學習發達國家先進技術之機會的消失;二是由阿裏等互聯網公司與國際過度互聯造成的“消費互聯”,這種互聯將會導致國民消費更多地花費在進口商品上。從宏觀上講,前者會導致國內總供給的惡化,後者則會造成國內總需求的下降,從而加劇中國宏觀經濟的惡化。
Q10:哪種經濟學理論最適合中國現在的經濟方向🧍🏻?
華民:說到經濟學理論⛈🐵,貨幣主義、凱恩斯主義和供應學派這三大經濟學流派最具有影響力。貨幣主義屬於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主張小政府👩🏽🦰,反對政府幹預,這在經濟增長處於穩定狀態的時候是可取的。但是一旦經濟出現波動、特別是衰退的時候,凱恩斯主義就成為不可或缺的經濟政策思想了🏢。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重在需求管理🙍🏿👩👩👦👦,所以當宏觀經濟因為總需求下降而走向衰退的時候,旨在經行總需求管理的凱恩斯主義就會變得非常有用🏭。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都不太適合。首先,從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14% 以上到今天7%左右的增長,表明目前中國經濟不是處在穩定狀態,選擇貨幣主義的政策顯然是不合適的💈;其次,中國今天面臨的問題也不是凱恩斯主義政策所能解決的,中國目前的情況不是由儲蓄率過高導致的需求不足🚵🏼♀️,而是因為經濟不發達引起的收入水平偏低而造成的增長乏力。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對內增加供給🏋🏽♂️🤥,對外出口導向,以便實現供求平衡🏌️。為了增加國內供給,我們就需要借鑒供應學派的做法,堅定不移地走市場經濟道路🧔🏿♀️,通過減稅來刺激存量(已經開業的企業)投資,放松準入管製來激勵流量創業。就像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所強調的那樣♥︎,不是政府,而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讓市場力量成為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