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重要性其實並不僅僅在於找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間的經驗性變化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揭示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關系背後的一個“黃金定律”🧎🏻♀️➡️,而這個“黃金定律”卻往往被我們忽視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假說關系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到在環境科學中有一個名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規律,揭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盡管國內外學術圈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相關研究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但對於大眾的環保認知而言🌎,這顯然仍是一個新名詞,同時,環保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也表明🧕🏽,我們仍有必要繼續探究這條曲線,發現其中的規律。
事實上,有關這條曲線🥸,更加準確的表述應該是🚓,在環境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由來自美國的兩位經濟學家首先於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反映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間變化關系的曲線假說,也就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其名字取自另一位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他以提出了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變化關系的倒U形字曲線假說而聞名)。該曲線假說的本意是,伴隨著一國或地區經濟的增長(主要以人均收入為指標),在初期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會逐漸增加,環境質量出現惡化☝🏻,而過了一定階段後👱🏿♀️🎧,如果經濟持續增長,那麽,在經濟增長水平越過了某個發展階段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便會到達頂峰🎣,並隨後出現下降。對此變化關系的假說🤶🏼,前述兩位經濟學家找到了充分的證據⛹🏿♂️🔓,證明假說至少在北美地區是成立的👏。正是由於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著如上所述的“經驗性”假說關系⛈,所以“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刻畫出來的曲線形狀是倒U型的。因而,這也被俗稱為環境的“倒U型曲線”。
上述“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扼要介紹至少可以告訴我們兩點🧑🏼🦳:第一🗃📢,歷史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假說關系,而並非無跡可尋;第二,研究表明,至少從西方發達國家的實踐來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存在“倒U型”的關系🚵♀️。
人均收入超過6000-8000美元是環境質量變好的臨界點
不過🧑🦱,問題顯然沒有那麽簡單,主要的症結在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否可以直接用來解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實踐🧑🎄。換句話說,即便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的確存在規律性關系👩👧👦,那麽,這個關系是否就是典型的“倒U型”曲線呢?
首先,隨著經濟的增長🚄,環境質量總是先壞後好👩💻,也就是可以變好的👶🏻,為什麽呢?研究認為👈🏼,這是由於經濟增長本身會衍生出各種有利於改善環境質量的效應,譬如有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進步效應等等,這看起來似乎很可喜👨🏽✈️,但裏面存在一個問題🪒,這些效應多久才能真正地發揮出來?
圍繞這個問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接著做了一個規範性的分析,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即當人均收入超過6000-8000美元這個臨界點時,環境質量就會開始變好。其實,人均收入臨界點的高低不要緊🧖🏼♀️,因為很多不同研究的得出結果也都不一樣🧙,但總之😎,是存在這樣的一個臨界點,足以帶來上述各種效應,使得環境質量開始得以恢復。
這樣一來,前景似乎又變得明朗了,就是說,一旦達到這個臨界點🥨⛈,環境質量的好轉將是必然的了🚵♂️。我們似乎有理由為此而感到欣慰,因為中國恰恰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按照上述推斷,我們應該在不斷逼近臨界點上的收入水平。這就意味著,環境質量的改善也就指日可待了。
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真的存在這樣一個潛在的客觀的臨界點,而屆時各種效應都會如期發揮作用📻,那麽我們現在的各種努力又有何價值呢?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實現環保的“黃金定律”必須打通經濟與環境間的阻斷
在此,我們認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重要性其實並不僅僅在於找出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間的經驗性變化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揭示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關系背後的一個“黃金定律”,而這個“黃金定律”卻往往被我們忽視☝️🌓。
西方發達國家實現環境保護的過程中,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之間存在較為通暢的傳導關系。也就是說🧯,在環境與經濟構成的兩部門框架中,可以自由地實現從成本到產出的動態均衡,最終使得這兩個部門實現一體化,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傳遞和均衡關系💂🏽♂️,才足以讓經濟增長對環境質量發揮眾多的正面效應,並促使環境質量的改善,這便是我們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再認識所發現的一個主要規律,稱之為環保的“黃金定律”👫;
西方發達國家為了實現環保的“黃金定律”,也花了相當大的精力。正因如此,才有了上個世紀70年代風起雲湧的環境保護大潮。某種程度上而言,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理性反思🤌,恰恰是為經濟上的再平衡創造了基礎👎🏼,對環境的內在價值進行了“撥亂反正”🏃🏻♂️,打通了兩者間的重重阻礙,促成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中各種效應的實現,並最終成功地越過了收入的“臨界點”,改善了環境質量🙌。
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角度看👳,即便我國也必然存在這樣一個足以改善環境質量的收入臨界點,但是,在真正實現環保“黃金定律”之前,這個臨界點無疑將是“高不可攀”。而中國環境保護問題的症結恰恰在於,經濟部門與環境部門之間出現嚴重失衡👨🏻🍳◼️,相互之間無法實現有效傳導🏊♂️,其本質就是在處理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過程中,忽視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中所隱含的環保“黃金定律”。後果是🙍🏿♂️,經濟部門與環境部門在效率上相互背離🗜,進而帶來了資源配置上的扭曲,即,經濟增長了,但環境卻變得更加糟糕🚎,環境保護的臨界點遲遲無法到達👩🏽💻。
總之,面對當下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社會各界有些焦慮的情緒自然無可厚非🧘🏼♂️,不過,如果我們缺乏對環保內在規律的正確認知🔻,那麽🦢,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就極有可能只是一座空中樓閣,改善環境質量的臨界點也將可望而不可即。反之,如果我們能夠打通經濟與環境間的各種阻斷,充分尊重環保的“黃金定律”⇨,那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就能夠真正地實現統一,中華民族也將得以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