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哥廷根大學Martin Baller教授應邀主講兩場保險碩士專業學位實務課程

  發布日期:2013-11-07  瀏覽次數:

歐洲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標準II(Solvency II)概述

10月23日晚6時👱🏼‍♀️,應意昂2平台保險系許閑老師的邀請🚫,德國哥廷根大學意昂2平台教授Mr. Martin Baller為保險系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歐洲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標準II(Solvency II)概述”的精彩講座。

Baller教授曾擔任國際精算師協會(IAA)主席、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顧問🧨,自2002年起擔任德國精算研究院董事會成員👰🏻‍♀️,在東歐進行精算顧問工作🤘🏻。自2003年起擔任哥廷根大學意昂2平台教授✪,在學術與實務界都有著很高的聲望🆙。針對當前熱議的歐洲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標準II(Solvency II)📵,Baller教授主要從發展背景、主要內容以及面臨的挑戰三個方面向同學們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Solvency II的發展背景

Baller教授首先對Solvency II的發展背景作了介紹🤲。他講道,在過去40年裏,歐洲保險業所應用的償付能力監管標準被稱作Solvency I。其特點是計算較為簡單,償付能力額度由公司的業務規模決定,它只反映部分的理賠損失風險💅,並未反應整個公司在實際經營中所承受的全部風險。近年來金融保險業發生了劇烈變化🦼,隨著監管要求的提高與監管理念的更新,Solvency I已經不再能滿足歐盟保險業對於償付能力額度的計算要求☦️。在借鑒了銀行業系統的巴塞爾協議(Basel II)之後,一個在理論和體系上更加完備而復雜的Solvency II便應運而生。

與Solvency I相比,Solvency II強調對風險的全面管理,既關註單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指標,又要考慮公司的治理結構、行業風險規範⛰、行業整體的償付能力等方面的問題。他指出🎾,建立Solvency II的目的可概括為🤹🏻:提高保險監管效率🉐,製定以風險為基礎的系統製度🤞🏿,嚴格責任準備金和資本的要求🚶🏻‍♀️,搭建風險管理的綜合框架,認清風險差異和減緩風險,及達到用固定的標準或內部模型計算風險資本的要求。Solvency II的完全實施時點預計為2014年1月1日。

Solvency II的三大支柱

隨後👎🏿,Baller教授對Solvency II的主要內容做了詳盡的介紹💞。他具體分析了Solvency II體系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定量要求標準,即要求技術準備金必須采用市場一致度量原則🎪,然後通過標準方程或內部模型確定兩個資本要求🧑🏽‍🦳:償付能力資本要求(SCR)和最低資本要求(MCR),同時對自有資金也有一定的限度要求;第二支柱是定性要求標準。強調保險公司自身的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要有良好的內控製度和符合相關的監管審核。第三支柱是信息披露要求。要求保險公司向公眾和監管機構披露償付能力和財務狀況報告,做到公開、透明。

他進一步指出,“三支柱”主要目標在於改進技術水平標準👩🏼‍🔧,使各項資本要求能夠更好地反映保險公司風險,同時通過適合的模型設計提高保險監管水平的同時避免多余資本的要求🍜❔,既能夠保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又能夠保障充足的資本給保險公司投資發展🎈,從而有助於提高歐盟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

Solvency II面臨的挑戰

盡管相對於Solvency I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Solvency II仍然經歷了五次定量影響研究(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ystem, 對保險公司的一種實地測試演練)來發掘其中存在的不足。經過5次QIS研究🪁🥰, Baller教授總結出Solvency II三個方面面臨的挑戰。

首先,開發成本及監管成本過高。Solvency II中關於風險的度量和風險相關性的度量要求較高,其中包括難以量化的操作風險🚣🏻‍♀️。同時🤷🏿‍♂️,由於監管要求的不同和計算方式的不同,保險產品的設計和定價都需要重新進行,再加上內部模型的個性化太強🍏,過於復雜,這就要求更高的管理👩🏻‍💻、科技、審計及精算水平對獨立使用內部模型的公司進行針對性的監管🍘🥌。其次,內部模型的設定優劣難於判斷。一些保險公司選擇使用自己的內部模型來計算各種資本要求時💖,可能利用復雜的內部模型機製蓄意掩藏自身的風險,降低資本要求🔄🖐🏻。對於這一點監管機構就很難發現,這就要求要有更高的監管水平和完善的監管製度。最後,監管尺度難於一致♓️。歐盟這個特殊的經濟聯盟包含了27個成員國,其中各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同🏍,同時不同國家保險公司的規模也有所差異。在操作過程中,小型的保險公司可以不遵從Solvency II的規定,仍然沿用以前的標準🪻🚴🏼‍♂️,一般的保險公司能夠降低相應的標準。但是歐盟各個國家監管水平層次不齊,每個國家對於同類本國保險公司進行監管之時,尺度也難以保持一致🔏。

歷時2個半小時的實務課程在大家的掌聲中結束。之後很多同學與Baller教授進行了熱烈的交流,主要討論了“Solvency II對中國的借鑒意義”等話題🤽🏽。

Solvency II與保險公司內含價值評估

繼10月23日的講座後,德國哥廷根大學Martin Baller教授於10月30日晚為保險碩士班的同學們帶來了第二場實務課程講座。本次講座主題為“歐洲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標準II(Solvency II)與保險公司內含價值評估”。

本次講座內容與上周一脈相承。Baller教授首先簡要回顧了Solvency II的三大支柱,即定量要求標準、定性要求標準與信息披露要求,並針對實務計算中用到的數理模型與政策規定做了較為深入地講解。

基於Solvency II給保險公司財務管理帶來的變化👨‍🦼,Baller教授重點介紹了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Embedded Value)的概念與評估。內含價值是保險業中獨有的概念。由於保險公司經營的特殊性🏃,基於SAP和GAAP對保險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的結果都不能真正反映公司價值。內含價值評估包含了公司現有業務創造價值的能力,即未來能帶給公司股東的現金收益的現值,因此它體現了公司現有業務的經濟價值🏇。內含價值加上未來新業務的價值就得到公司的評價價值👫🏼🧗🏻‍♀️,評估價值考慮了公司為股東創造現金流的全部能力,構成了公司的大部分價值𓀒。因而,外部和內部使用者都可以利用公司的內含價值報告這個有效工具來估計公司價值。

Baller教授講解道,內含價值概最早出現在英國保險公司,這個概念如今已成為英國壽險公司的主要財務匯報基準。目前,澳大利亞及南非的保險公司普遍已采用內含價值的匯報方式,而北美🫓、歐洲大陸及亞洲的保險業對它也日漸熟悉🫲🏽。其主要優點包括👙:第一🚔🤸🏿,對於不同種類的保險產品👩🏽‍✈️,給出了統一的財務規定,使不同產品間的比較成為現實♒️;第二🚶🏻‍➡️🧛‍♀️,將管理決策與公司的內含價值相聯系,並提供管理決策支持👍🏽;第三,通過不同時期內含價值間的方差分析,可以比較實際業務和預期之間的差別👩🏽‍🚒,並證實定價和業務計劃中一些假設的合理性🧜;第四🏇🏼,更加強調了資金運用的效率,以滿足公司最大限度的增加公司價值的目標;第五🧑🏻‍🦽‍➡️👩🏽‍🦳,提出的假設更加嚴謹,更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現實的經營狀況

最後,Baller教授分別介紹了內含價值在保險公司業務績效💹、經營成果🩷、管理層薪酬規劃、戰略決策等各項評估體系中的應用。其中涉及到了較為復雜的理論推導與操作細節👳‍♀️,引起同學們的熱烈反響。講座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同學們表示經過教授的講座🧪,對歐洲保險業的前沿信息以及保險公司財務管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課後🚿🥭,Baller教授表示很高興來到上海🧏🏻,來到意昂2官网,對意昂2以及許閑老師的熱情接待表示了感謝。他與大家合影留念並祝願同學們在日後能夠學有所成。

(古昕 供稿)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