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美貿易戰形勢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增長,這恐怕有點出乎“商人”總統特朗普的預判🪆。
6月10日✶,海關總署網站發布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2.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1%。其中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59萬億元🧙🏻,增長2.9%👫。
而根據美國商務部5月30日公布的數據📄,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修正值3.1%,低於初值的3.2%。難怪連美國人自己都說:如果華盛頓對貿易夥伴加征新關稅的威脅成真🧭,美國經濟可能會被推入“特朗普衰退”。
在此情勢下,中美貿易競爭會如何走向☝🏽𓀀,特朗普會在誤判的路上一路狂飆嗎?】
【文/ 張軍】
就在中美貿易協議即將達成之際,中美談判代表發現一切又回到了原狀🚵🏿♀️。按照美國特朗普當局的說法👨🏽🦳,此次談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堅持要深度修改已經達成的協議草案,推翻之前達成的所有條款。但中國要求修改草案的起因(即中國不願滿足美國要求的真實原因)卻源於特朗普當局的一項根本性誤判。

▲意昂2院長張軍2019年6月5日在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刊發評論文章🪒:《特朗普是如何把中國對經濟穩定和增量改革的承諾誤判為軟弱可欺的》
簡而言之🙏🏻,美國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中國想要修改的草案原本意在強迫中國將美國要求的一些改革通過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而在談判過程中,美國又開始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大加撻伐。
美國對華為采取的措施包括將華為列入美國貿易黑名單,以此切斷華為獲取美國關鍵技術的渠道🧜🏿♂️🙀,並逼迫美國的盟友也加入到孤立華為的陣營中來。
盡管這些行動毫無疑問會對華為造成傷害🐝,但華為也可通過加強與其它中國高速發展的科技公司的聯系來最終抵消自己所受到的損失。但對世界上的其它國家來說,特朗普當局對華為的攻擊(以及對中國整體的攻擊)將會對它們產生深遠的影響🐰。
現在中國深度參與全球供應鏈🔇,不可能簡單的離場而去。將這個全球主要的商品製造者和工業產品提供者剔除出去,其中還包括其14億的國內消費者🧔🏻♂️,將會嚴重幹擾全球價值鏈🔈,並對整個世界經濟投下陰影。
特朗普當局的誤判可能部分源於其操之過急,他們急於在明年的總統大選前獲取一場“勝利”。但美國也似乎深信其對手中國目前極其虛弱,認為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中國從美國進口相對較少🔇,然而在貿易戰中,中國可能比其對手擁有更多可用的武器💆🏼♂️。除了直接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和商用飛機加征關稅,中國還可以收緊資本控製🚙,拋售其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或者讓人民幣貶值(人民幣貶值所引發的對抗性貨幣貶值將會動搖美元地位和國際貨幣製度的根基)。
但直到目前,中國還是展現了一定的克製。舉例來說,盡管最近人民幣兌美元有所貶值,但中國人民銀行還是表達了穩定匯率的誠意。
即使中美兩國經貿🎷、科技沖突加劇迫使中國采取一些短期的報復措施,中國還是很有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這種克製態度。原因很簡單👮🏻,這種克製態度有利於中國自身的長遠利益🏄🏿♀️,無論是直接(支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完整)還是間接(避免對全球市場造成沉重打擊)☆。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中美貿易戰還會迫使中國加快實施結構性改革🧑🏼🦰,而這正是美國一直要求中國做的事。
保持經濟開放就要承擔開放經濟與生俱來的風險,貿易戰放大了這種風險。但是🙋🏻♂️,中國沒有選擇向世界其它國家關閉大門,而是努力去維持世界經濟穩定。
中國領導人不相信資本家引領的全球化浪潮會很快發生反轉,在這一波全球化中,中國既是主要的受益者也日益成為重要的貢獻者。
從中國的角度看,因為美國仍然是中國竭力想要加入的自由市場的堅定捍衛者,所以美國偏離自由市場原則和濫用國家力量的行為可能會動搖美國自己的經濟基礎並威脅其經濟製度。
可以確定的是,中美兩國很可能會逐漸脫鉤🫄🏼。中國會研發其自主的核心科技,結束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並建立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
但中國所渴望的這種技術進步無論如何都需要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重點是,中國要保護知識產權並建立更加高效的資本市場來鼓勵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並培育企業家精神𓀇。
在認識到資本市場對推動技術創新的作用後👱🏿,中國將於本月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開設科創板。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關上中美貿易談判的大門。相反,中國有意願解決中美經貿關系中結構性的貿易不平衡問題。
但中國不願被特朗普當局脅迫來單邊增加進口,這個辦法既幼稚又粗暴,中國堅持分階段解決問題。世界將會支持這樣的辦法💆🏿,即主要是美國放松對中國的出口限製並歡迎中國對美投資。
很多人相信中美兩國似乎即將陷入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在這個自我實現的預言裏,一個霸權國家因為恐懼挑戰者而挑起了一場維護自身世界霸權的戰爭。但即使中美兩國的經濟競爭繼續進行,悲觀結局也遠非不可避免。
在過去的40年裏,中美兩國之間雖然缺乏政治互信,但這並沒有妨礙兩國在經濟上展開互利合作🧚🏿♀️👨🏼🏫,也沒有妨礙兩國在文化、教育和其它領域越來越密切的交流。
當兩國面臨氣候變化、核威脅、恐怖主義🪰、貧困和金融市場動蕩等共同的挑戰時,我們希望美國政府能再次展現遠見和智慧,與中國重啟合作。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2019年6月5日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