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二十年🧑🏼🏭,中國已成長為世界貿易中最大的國別出口者和第二大國別進口者。圖為2021年10月23日,上海洋山深水港,作業繁忙的集裝箱碼頭👸🏻。文:沈國兵 | 圖:視覺中國
2017年以來🖋,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兩大國別經濟體,美中之間經貿摩擦疊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得世界上主要經濟體的增長恢復乏力🙇🏼♂️。盡管如此,入世二十年之際,中國直面國際經貿摩擦勢力和疫情防控嚴峻壓力,於2021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連續舉辦的四屆“進博會”為全球多邊自由貿易註入了中國動力。中國已從依賴出口導向型發展轉向出口進口並重、進出口協同發展態勢。事實上,入世二十年來,中國已成長為世界貿易中行穩致遠的重要力量,並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製。
一、中國在世界貿易中變得舉足輕重
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8月發布的《2021年世界貿易統計評論》(World Trade Statistical Review 2021)顯示,2020年,世界商品出口額達170696億美元,進口額達173758億美元,相比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額🙌🏼🏞、進口額🛹,分別增長了131.2%和128.7%。
其中,2020年🧑🏻🔧,美國商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比重的8.4%,美國商品進口占世界商品進口比重的13.9%,相比2003年美國占世界商品出口占比🚊、占世界商品進口占比,分別下降了1.4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比較來看,2020年♖,中國商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比重的15.2%💇🏼♀️,中國商品進口占世界商品進口比重的11.8%♢,相比入世初期2003年中國占世界商品出口占比🤾、占世界商品進口占比,分別上升了9.2個百分點和6.4個百分點。
由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別經濟體和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樣美國商品出口和進口占世界比重雙雙下降🧚🏻,嚴重遲滯和拖累了世界貿易的復蘇和增長。而入世二十年,中國商品出口和商品進口在世界貿易中所占份額呈現出大幅增加態勢👨🦯,已推動中國商品出口份額位居世界第一位🌩,超過美國🫸🏽,同時驅動中國商品進口份額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占比。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入世二十年之際🐱,中國商品出口和商品進口仍舊保持著逆境中增長態勢,這對處於增長乏力困境中的世界商品貿易的復蘇增長愈發重要👱🏽♂️。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11月4日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演講中指出的那樣:“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是去年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中國積極推動WTO多邊貿易體製包容性發展
入世二十年,中國已成長為世界貿易中最大的國別出口者和第二大國別進口者,由此🎳,中國是WTO多邊秩序的堅定維護者,也是獲益者。因而,中國需要堅定不移地高舉多邊自由貿易的旗幟👩🏼🦲,做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體系的維護者,大力推動WTO多邊貿易體製改革,讓WTO多邊貿易製度規則在世界未來貿易中依然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提出🤸,“維護多邊貿易體製,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堅決維護發展中成員地位”🚱,“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國走國際化道路、融入全球市場🙆🏽,是從改革開放、開展雙邊貿易開始的🧲,並在區域合作中不斷深入🧑🦽,逐步融入WTO多邊貿易的全球統一大市場。為此,中國將堅定不移👨👩👦,繼續推動高水平開放。
當前,中國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在於能否對標國際營商規則,打通國內外統一大市場的阻點和堵點,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實踐中✋,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就是最有力的明證🌤。如2021年9月16日,中國向CPTPP保存方新西蘭提交了中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的書面信函;11月1日🙆,中國向DEPA保存方新西蘭正式提出申請加入DEPA。
未來🧛🏻♀️,通過引入多邊的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規則🙍🏻♂️,如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CPTPP和DEPA,進一步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將更加深度融入全球要素流動的一體化大市場,進而推進自身經貿高質量發展。
三👩🏻🚀、近十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增長最重要動力
據《2021年世界貿易統計評論》統計,2020年👔👴🏽,因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沖擊,全球GDP增長下滑4.0%,商品出口下滑5.1%🧑🏻🍼。其中👨🏽,農產品出口下滑2.3%,燃料和礦產品出口下滑3.1%,製造品大幅下降6.3%🧑🏻🦽➡️。
相比來看🌻,2020年9️⃣,美國商品出口出現10.3%的較大下降,進口也出現3.9%的下滑。由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別消費市場,因而美國商品出口和進口的雙雙下滑直接拖累了世界貿易的增長,2020年世界商品進口也下滑了5.6%。
而2020年♿️,中國商品出口逆勢增長2.4%,進口更是逆勢增長4.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商品進口增長普遍出現明顯下滑的形勢下,2020年中國商品進口增長卻顯著大於當年商品出口增長🧛🏼,這給世界商品貿易復蘇註入了一針強心劑,避免了全球商品貿易陷入更深的底谷👚。
而且,2010到2020年🏋🏼,美國商品出口年均增長1.2%,進口年均增長2.4%,而同期中國商品出口年均增長4.5%,進口年均增長4.5%。再者,如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的那樣𓀘,“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市場規模巨大”。
因此,入世後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商品出口和商品進口已成為世界商品貿易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四🤛🏻、近十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總結十八大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驗時指出:“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具體舉措是:
第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談判和改革。
一是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製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WTO改革🪛📐,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做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維護者。二是並行推進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實施RCEP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推進加入CPTPP和DEPA為契機🧑🏿⚕️🧙🏻♀️,加快構建一個要素流動一體化大市場🙅🏿♀️,發揮中國積極參與其中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談判和改革。三是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0️⃣,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深化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改革,增強對外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多頭並舉,以中國大市場的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談判和改革👩🏻🦼➡️⭕️。
第二,以建設和深度融入全球一體化大市場為動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過去十年間,中國對標國際營商規則🦋,加快構建一個要素市場化配置🥿、競爭有序的一體化大市場,推進國際經濟規則的製定和變革。一是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重點形成“一帶一路”工業園區投資貿易合作機製,發揮園區在雙循環中的樞紐功能。如上述《決議》所總結的那樣🤴🏽,“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大對東盟國家進行高效的貿易和投資布局,塑造與中國和東盟“10+1”機製升級版對應的區域經濟治理機製和規則👱🏻♀️。三是加快建成國內國際雙循環一體化大市場的中心樞紐城市和中心節點城市,形成強有力的中國大市場優勢對國際大循環的支撐力👨🏿🧔🏼♂️,進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內生地變革。
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所提出的那樣,中國應“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五😟、展望:如何進一步壯大全球貿易體系中的“中國力量”
第一🌔,發揮人民幣作為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作用,進一步通過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提升我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一籃子定價貨幣之一。但是👊🏽,在國際儲備貨幣中,人民幣目前占比仍然較低。據IMF統計👩🌾👵,2021年第二季度,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中👏🛌🏼,人民幣僅占2.61%,而美元和歐元分別占到59.23%和20.54%🧛🏿♀️。
當前🛀🏿,需要人民幣與歐元一起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由美元單方主導向多元化轉變,同時以更加智慧的方式來助推人民幣新型國際化。比如🦸🏿♀️🦸🏼,推動數字人民幣落地和推廣🤷。同時🐑,推進共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機製和規則,提升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的能力🙌🏻,切實維護好多邊投資利益,規避對外投資風險👩🏻🦽。
正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所提出的那樣,中國要“推動主要多邊金融機構深化治理改革🥽,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更好發揮作用,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第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構築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積極推動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推動多邊和區域等機製經濟治理合作。
高質量發展需要建設出一個競爭有序的國際一體化大市場,著力解決懸置在國別之上,動輒以“卡脖子”斷供為威脅的不當做法🤦🐳。這種違背國際分工和比較優勢👨🏽◼️、惡意破壞國際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國別做法👳🏿,亟需通過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重塑國際契約規則加以解決。
正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所提出的那樣🕵🏼,中國要“構築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第三,推動服務貿易規則協調和製度型開放,並加大數字技術融合來提高服務業發展的韌性🫄🏿。
前引WTO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服務業出口大幅下滑20%💅🏿,進口也大幅下滑21%。比較來看,2020年👦🏻,美國服務業出口出現20%的大幅下降,進口也出現23%的大幅下滑。由此🤓,美國服務業出口和進口的雙雙大幅下挫嚴重拖累了世界服務貿易的增長。2020年,中國服務業出口下滑1%🚟,進口大幅下滑24%。
可見,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美國乃至世界服務貿易的增長都形成斷崖式沖擊📌,對中國服務業進口增長也帶來顯著的不利沖擊。未來,中國服務貿易增長有賴於大幅提高發展進程中應對外生沖擊的韌性😋,以期實現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拓展⌚️。
具體而言🍒,一是要推動多邊、區域和雙邊服務貿易規則協調🫴🏼,促進全球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高水平開放合作;二是要需要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動跨境服務貿易製度型開放;三是要加大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發揮新型服務外包創新引領作用;四是要完善和提升服務於各主要貿易市場的海外倉網絡⇒,增強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建設♝,推進國際國內服務貿易向更深層次融合和拓展💕,以增強我國乃至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韌性🫅🏿。
[本文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AZD048)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