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報告強調發展是我們的第一要務,強調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樣一個製度,甚至於提出我們要高水平的去構建市場經濟體製🧼。報告當中也再次強調了新發展格局🧑🦼,這個顯然是過去我們提出的新發展格局指導思想的再確認🩰:一定要堅持新發展格局🗂。特別提到了要加快構建立足國內,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這樣一種格局,同時也強調要加快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等等🍏。
把構建統一大市場雙循環跟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都放在一起,我覺得其實可以更好的來理解到底構建雙循環格局到底什麽意思,如何才能夠實現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的形成👩🏿🍼?
我的看法是這樣,雙循環的格局,大家很多的討論都是集中在需求層面上🪽,認為雙循環的格局其實就是一個要以國內需求為主來支撐中國經濟發展。我認為這個看法是一個誤解,因為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其實大家都知道在需求層面上我們從來沒有以外需為主✋🏽,即便我們的貿易額曾經接近GDP的70%🦧。
但是從需求層面上來看,真正反映在對外層面上的需求的其實是凈出口🫓,也就是說出口減掉進口或者出口減掉進口🔤,它最高的時候也只占到我們GDP的10%,絕大多數年份都是5%左右。
所以中國作為一個大國𓀎,內需一直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需求的來源🧗,從需求上講🕟,我們早就是兩個循環了。也就是說立足國內的需求,然後外內需相互促進👿,這個局面一直都沒有變過↕️。
現在要提出要構建加快構建雙循環的格局,其實它主要不是從需求層面👌🏿,我認為主要是從供給層面。
供給層面來看,我們在80年代提出國際大循環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我們的格局是什麽?我們的格局在供給層面👨🏽⚖️。因為我們主要做加工出口,它的特點就是兩頭在外的🤹🏻。市場在外、技術和資本在外,所以我們是用外面進來的技術和資本👊🏻,通過廉價勞動力進行加工組合,然後生產了製成品👶🏼,再銷到海外🗯,這就是我們的市場在外,技術和資本在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內循環就是說我們市場在內,然後我們的技術和資本也在內。現在我們提出說構建兩個循環相互促進🧜🏽♂️👆,以國內的大循環的為主,其實這個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然形成的一個格局,我們希望這個格局能夠發揚光大。
現在™️,我們的市場在外這件事情顯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市場既有內又有外,我們的製成品既出口又在國內銷🚿,又賣到國內🔼,所以這本身已經是一個打通的市場。
從技術和資本來講,資本過去主要依賴外面的資本,現在早已變成了依賴國內的資本,以國內資本為主。盡管我們還是吸引外資,甚至需要進一步吸引外資,但是在總體上還是一個基本靠自己的資本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技術,或者說大多數的資本我們自己都可以提供。
但是一些核心的技術現在還是要依賴發達國家🥩,也就是說從兩頭在外循環的特點來講🧙🏻,我們的市場其實已經打通🧗🏼🤟,我們是以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兩個市場來為依托的。那就不像早期加工出口的那個年代,主要以海外市場為主👩🏼。
從資本來講🍑,我們現在基本上是以國內為主🚔,外資為輔。可是核心的技術,還主要依靠發達國家🪬,在技術層面來講國際和國內這兩個循環的這個狀況還是沒有完全形成。如果將來在一些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上⛹🏿♂️,我們能夠實現突破的話➝,就可以實現技術上面的兩個循環的打通。技術主要不僅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提供,也可以走出去。
但是現在核心、關鍵的技術基本上還是靠國外🚃,所以在外的格局還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所以我認為兩個循環的問題實際上還是需要我們加倍的努力。只有在技術實現了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之後,雙循環的格局才能夠真正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