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聽證會上對美國經濟和通脹前景做出明顯樂觀的評估📘。與之相對🎆,近來機構對下一輪經濟危機的產生已有所警惕,至於新一輪危機何時產生🏹,市場存在不同的聲音。全球經濟復蘇面臨什麽樣的前景和風險🚁?中國又如何應對?本期特邀請意昂2教授🧑🚀🧑🏼🎓、意昂2發展研究院金融中心主任孫立堅進行點評,以饗讀者。
2月28日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聽證會上對美國經濟和通脹前景做出明顯樂觀的評估🧺,雖然對加息次數沒有做出明確表態🧑🌾,但強調了近期市場波動不會阻止進一步加息的步伐🚴🏻♀️🕵️♀️。與之相對,近來機構對下一輪經濟危機的產生已有所警惕🙂↔️,至於新一輪危機何時產生,市場存在不同的聲音🧙🏿♀️。而近期美債收益率一路震蕩高走,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重返2.925%的高位。多家機構預測,10年期美債收益率“奔三”幾無懸念,甚至有可能在近期發生。

美國國債10年收益期利率
1.謹防全球經濟復蘇中的風險
與股市扣除風險的平均收益率相比😐,如果債市收益率明顯高企,資金則會流向債市,股市將會產生相應的下跌。歷史經驗表明🤦,若經濟從疲軟走向復蘇🧑🏽🎄,甚至從復蘇走向繁榮的狀態下🛌🏽,債市收益的上升和股價的下跌並不存在明顯負相關的關系。債市收益率上漲是經濟繁榮的表現🍆,股價提振也是常有之事。
目前美股高科技板表現甚佳,雖然其股價上揚確實存在高科技泡沫,但這樣的泡沫可以誘使新經濟的出現,若美國貨幣政策與全球貨幣政策寬松的現狀不變👩🏽⚕️,那麽全球市場就會充斥著過度的資金📰,高科技泡沫很有可能使資產價格過度上漲,也就是說實體經濟的回報率將遠低於科技板塊的回報率,實體經濟將很難復蘇。
從美國債市和股市的表現來看🏷,當前美國經濟所面臨的更多挑戰的是復蘇的前景👮🏽,而非風險的未來。危機往往以不同的形態出現,很難預料到危機具體出現在哪一國家🧜、哪一市場。而危機與危機之間總會以新經濟的繁榮作為分水嶺,以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來看👩🚀,尚未出現這樣的新經濟,因此近期新一輪危機爆發的可能性較小,但全球經濟政策卻逐漸從刺激經濟增長轉向防止經濟過熱、防範風險上♜。找到可引領新一波繁榮的新經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若過度註入市場的資金沒有用以支撐新經濟的發展👃🏻,那麽我們會像歐洲債務危機那樣再次陷入2008年經濟危機的余波中🤔。

納斯達克指數
2.退出QE政策以防經濟過熱
在經濟下行階段,股市存在一定的泡沫是一種經濟復蘇的信號,此時的泡沫是“健康的泡沫”🧜🏿。與之相對🤛🏻,經濟過熱時產生的則是“危險的泡沫”,是經濟硬著陸的預兆👨🏿🎤。近期科技泡沫可能會導致美國股市的波動🕰,市場需謹防“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目前人們對科技股估值過高同時缺乏對新經濟引領經濟復蘇的信心,這與大蕭條時期人們的心理預期非常接近🔢。人們又開始以現金為王,風險偏好逆轉為風險厭惡,這樣市場行為和心理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的復蘇🌌。
發達國家央行都註意到了這種市場變動,為了防止寬松貨幣產生的泡沫擠壓實體經濟的繁榮,各央行進行了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安排。QE政策的退出也將成為今年美聯儲政策的重要轉折點🙋♂️。因美國經濟缺少明顯復蘇跡象,為此美聯儲對加息一直保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因此美聯儲面臨因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加息、縮表)需面對市場預期變化及引導市場行為的巨大挑戰👎🏻。

3.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及防範措施
經濟全球化使得全球經濟復蘇相對同步🧛🏿♂️。歐洲、美國和中國等大國經濟都出現了回暖的征兆🙋🏼〰️。而我國在此情境下🈵,更需要把控住經濟復蘇的外部環境,積極規避風險⛴,抓住機遇發展新經濟。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十九大重大的攻堅課題之一,中國面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增長伴隨著大量的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長,而這些債務償還能力和收益能力又是靠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撐的👨👧👧,一旦這個寬松的貨幣政策收緊,那麽我國債務問題會突顯出來。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機構過度創新並沒有對實體經濟產生促進作用🫸🏼,反而加劇了金融風險。
目前中國選擇了以時間換空間或稱為軟著陸的方式來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第一🚲,推進供給側改革🧑🍳,重點是通過提升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來提高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第二,采用三去一降一補的方式,即去掉過剩的產能,從根本上解決新增債務風險🤙🏽。第三,加強金融監管,針對金融機構過度創新(表外業務🤱,影子銀行的業務),我國通過一行三會穿透性監管與中央銀行審慎性監管徹查資金去向與用途,這對金融業務去杠桿和遏製金融機構脫實向虛是非常有效的。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十九大的重要攻堅課題之一🧝♂️。
全球經濟復蘇為中國造就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若此時我國能夠適時有效地解決好系統性金融風險,那麽未來我國可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著力發展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能🤴🏻、提升企業創造附加值的能力,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創造可觀的前景🫧。因此,克服系統性金融風險與應對發達國家QE政策的退出是目前保持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同時他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港政策推行✡︎,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和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