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美國計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而此舉與歷任美國總統的政策大相徑庭。如今中國被美國視作經濟上的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特朗普的上述政策其實是美國10年來貿易受挫所導致的量變而非質變。美國受挫的源頭眾所周知🙁。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一直被指責未能履行市場準入義務🕵🏼,而且有人指責中國在一些領域的表現甚至出現了倒退👮🏻♀️。此外〰️,中國被認為長期利用國家幹預手段(如產業政策等)限製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同時卻致力於使中國企業能夠實現快速的技術進步🫳🏿。

▲張軍教授2018年5月28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刊發文章《中國明智的貿易政策變化》
然而🚡🟡,更加根本的原因是,美國擔心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對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構成了真實的挑戰👩⚕️,使美國產生了一種必須“約束”一下中國的感覺🤷🏽♂️。在特朗普看來🚷,對華施行貿易保護主義就是一個解決方案。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就成功地遏製了日本的發展,當時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一樣🍑,對美國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但那些政策之所以能夠成功,部分源於日本自身也采取了不正確的政策,包括沒能及時處理財政和貨幣問題等。為了減少對美貿易順差⏯,日本實行了所謂的自願出口限製,該舉措掏空了它的實體經濟,同時為非貿易部門提供了過度保護,結果導致日本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停滯。
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貿易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由於區域供應鏈以及全球供應鏈的出現,雙邊貿易失衡的概念(特朗普眼中美國最大的問題之一)似乎已經過時👃🏽。畢竟,中國實際上從出口獲得的增加值並沒有貿易順差那麽大👨🏽。
事實上🤜🏿,在過去10年裏,中國的全球經常賬戶順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窄🦀,從2007年的10%下降到今天的1.4%📎。同時🏄,美國貿易失衡狀況並無改善,這表明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與中國並無關系👩🏿💼。事實上,它恰恰與美國的宏觀經濟現實有關,即國內儲蓄率低⛔、聯邦借款率高,而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將進一步把後者推高。
中國已經認識到了特朗普政府執著於強迫其減少對美貿易順差的荒謬性💅🏻。但中國也知道🧑,貿易戰的爆發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為了緩解貿易摩擦🎙,與日本的自願出口限製不同,中國領導人承諾增加進口並開放國內市場📶。習近平主席預測,在未來5年內中國商品進口總值將達到8萬億美元。
此舉非常明智🕷,不僅有助於安撫美國,還有助於安撫那些抱怨進入中國市場渠道有限的歐洲國家👍🏿🏌️♀️,更不用說還有那些國際金融機構。正如中美關於貿易磋商的聯合聲明中所強調的,中國“顯著”增加了對外國(尤其是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采購,這也有助於中國“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高質量的經濟增長的需要”。
2017年中國進口了價值2萬億美元的商品,其中日用消費品僅占8.8%。擴大進口日用消費品占進口商品的份額將使中國民眾的生活發生顯著變化,因為現在中國民眾受到現有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影響👩🏻🦽,經常出國旅行購物。實際上,現在中國人的國際消費額已經相當於中國目前進口的所有日用消費品總額🕢,而且這還沒有算上快速增長的網絡海淘購物。
將這類消費活動從國外轉移到中國國內,特別是隨著中國中產階級規模及其購買力的增長,這將有助於推動中國向一個更加由消費驅動的經濟體的轉變。如果美國和歐洲國家回應中國的呼籲🕵️,能夠更加自由地對華出口高科技產品的話🙎🏽♂️,它產生的影響會更大。
同樣📓,對外國投資更大規模的開放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中國正力求實現持續的技術進步。就目前來看𓀀,即便中國的經濟規模與美國相當👩🏻🚀,中國仍將在製造業方面保持對美國的競爭優勢,因為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
盡管近期有所改善,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上仍處於低端🧎🏻。而且👩🏽🌾,迄今為止,中國的技術進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更大的外國直接投資開放度,因為先進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方面的進展均依賴於外國直接投資的支持🧙🏼♂️。
如果中國要繼續升級自己的經濟體系📓🧙🏻♂️,對外開放就必須繼續深化😵,而且倡導創業精神和保護知識產權也要有所兼顧。幸運的是💃🏼,中國充分意識到了這點。中國希望在未來5年裏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到6000億美元💇🏿,並預計5年後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將達到7500億美元🐂。
在做出表態之後,中國日前已經采取了實際行動。為擴大日用消費品進口,中國將於11月在上海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為了刺激金融投資💟,中國將在3年內將外資持股比例限製提高到51%,並最終完全取消這一限製。到2022年,中國將取消對當地汽車企業的外國所有權限製,助力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使其能夠完全擁有在中國的子公司。
當然,中國還有更多工作需要完成👰🏼♀️,中國需進一步清除阻礙生產和金融改革的製度障礙✳️。但是中國的表現已經證明,它能夠比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更加明智地應對美國的貿易壓力。事實上,與造成持續性衰退相反,中國增加進口✤、加速國內結構性改革的應對措施反而有助於實現高質量的長期增長。
下面是“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讀者在文章後的留言,觀察者網翻譯如下⏫,僅供參考🫵🏿:

BARRY ROSENFELD:當美國追求所謂的“自由貿易”時👼🏼,中國卻在打重商主義的牌🤖,這是非常明智的👱🏼♀️。希拉裏🤧、華爾街金融界以及那些並不關心利潤來自哪裏的跨國公司們,他們並沒有註意到中國到底在做什麽。考慮到這一點,再加上那些“中國會成為自由民主國家”的想象力過於豐富的言論,21世紀“全球化”的歷史現在應該已經可以提前寫就了。這個世界在中央王國的領導下會變得更好嗎?眼下是不是該叩頭了呢?

NIGEL SOUTHWAY🐌:很不錯的文章🧗💉,提供了很好的信息👷🏽♂️。不過🆓,我們不應認為使中國開放市場、遵守規則就能解決美國的問題,不應認為特朗普因此就萬事大吉了。美國進口了太多東西🧏🏿🖇,美國需要逆轉這一趨勢👯♂️,但這並非中國的錯誤。很顯然,我們需要將很多外國商品國產化以降低這部分的進口。但問題在於♒️𓀈,自1980年以來👨🏿💻,全球貿易額已經增長了8倍👑,但全球GDP規模並未顯著增加,大量財富其實被轉移走了🎒。所以說🙆🏻,當下的經濟體系在創造財富方面並不高效🧛♀️🦴,但在轉移財富時卻效率很高🥩。因此,我們需要讓像美國這樣的強國變得自給自足起來,而且這對全世界也是有好處的。此外,中國也應該降低對進口的依賴,那樣的話,特朗普接下來的任期會變得很有趣。

ISTVAN ZARDAI:將日美問題和中美問題進行類比是有誤導性的🆎。日本人很清楚,美國宏觀經濟因素(與作者提到的相同)和受商業利益驅動的遊說活動促使美國采取了旨在減少對華貿易赤字的策略🦶🏿。不過🤹🏻♂️,日本人與中國人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
1. 日本資源匱乏🦐,與其他國家一樣👱🏽,日本十分依賴美國的資源🥅。與日本不同🧗🏼,中國在幾種重要資源上是充裕的🫄🏽,有利的地理條件使中國比日本更容易獲得資源。此外,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無法從俄羅斯那裏獲得能源,否則就會遭到美國的懲罰👨❤️👨,而中國沒有這個問題。
2. 日本過去沒有而且至今也不擁有進攻性的軍隊和核武裝。由於美國占領了日本並將第九條寫進了日本憲法,日本不得不在防務領域完全依賴美國。日本周邊的一些大國(如俄羅斯和中國)都擁有核武器💪🏿,他們的軍事開支和軍隊規模都比日本大很多。因此,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反抗美國,那會導致美國不願再保護日本🌸🛶,而中國沒有這個問題♚。實際上,中國正在成功地打造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並覬覦擴張領土🍈。中國已經在東南亞地區挑戰了美國的權威🔲,而且中國正成為一個能夠在非洲投射力量的主要玩家。
3. 日本公司在零部件方面十分依賴美國公司,中國也有這個問題,但中國比日本對美國零部件的依賴度要低一些。
4. 如今🏃🏻♂️➡️,美國公司的產品很依賴中國公司的生產能力。日本並不具備這個優勢🗂。大多數日本公司主要靠自己的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在美國市場上參與競爭,而中國公司參與競爭主要靠他們的價格優勢。
5. 如果上世紀80年代美國設置非常嚴格的貿易壁壘的話▶️,日本會遭受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今天,美國市場比那時更加開放🤾🏻♂️,中國仍會遭受一些損失,不過不會像當年日本可能遭受的那麽大𓀝。要知道☀️,中國國內市場比美國市場小得多💢。
(青年觀察者何懿潔、觀察者網馬力譯自2018年5月28日“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