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觀點 / 正文

視點 | 田素華: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後的人民幣國際化態勢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

計劃協調人🧑🏿‍🦰:蔣昌建

編者按: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一起♑️,躋身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之列,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權重貨幣。人民幣入籃一周年之際,回顧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二十年🤶🏽🌮,人民幣走向國際經歷了怎麽樣的歷程;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的中國宏觀經濟管理趨向需進行何種調整🌷;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對人民幣國際化態勢又產生什麽樣的影響🏌🏿‍♂️?本期特邀意昂2副院長田素華教授撰文做深入分析,以饗讀者💫。

田素華教授 意昂2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籃子,迄今已過去一年🏀。2017年8月人民幣為國際支付第五大最活躍貨幣(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就支付金額來看👨‍🦼‍➡️,人民幣占比為1.94%,僅次於美元(40.72%)、歐元(32.91%)、英鎊(7.05%)👨🏿‍🏫、日元(3.01%)。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全球矚目,影響深遠。但是,美國經濟近年特別是2014年以來的強勁復蘇,顯示美元進入新一輪強勢周期的較大可能性🫰🏼,要求我們重新審視人民幣國際化態勢問題👩🏼‍🚒。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表征和三大支柱

貿易結算功能國際化、金融投資功能國際化、儲備功能國際化等,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表征🌆。貨幣國際化源於國際商品交易活動和國際金融交易活動🤰🏿。當交易活動發展到全球範圍時🤓🥟,就會有幣種選擇和貨幣兌換問題。當貨幣形態從一般商品發展到金屬貨幣再到信用貨幣形態時🙅🏼‍♂️,貨幣使用就特別具有國家主權特征,那些信用良好的貨幣因為有主權國家經濟實力支持和比較完善的市場契約文明支撐📝,比較容易被跨越國境全球使用。

離岸和跨境人民幣結算點建設和結算業務開展、境外投資者在岸人民幣投資渠道建設和離岸人民幣國際債券發行以及“兩地三市”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經濟體貨幣當局雙邊本幣互換和人民幣加入SDR籃子等🧜🏽,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支柱。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為香港提供人民幣清算安排🔝、2010年8月中國銀行間市場對境外央行(以及港澳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開放🫔、2015年10月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上線運行等🆔🐠,對人民幣跨境結算功能拓展有重要意義。

2002年11月推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製🫄🏼、2011年8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製度實施,以及2007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發改委批準在香港發行人民幣點心債券🧪🧑🏼‍🔬、2014年4月滬港通試點等🤼,特別有助於人民幣跨境投資融資功能拓展🧑🏽‍🦳。

200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與韓國央行簽署1800億元人民幣雙邊互換協議和以後簽署的多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進入特別提款權籃子等,有助於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推動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交易活動中增加使用,提升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和記賬單位的市場信心。

二👩🏻‍🏫、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果斷順勢推進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中國綜合國力在全球經濟中的顯著領先地位🧘🏽‍♂️,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前提基礎。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居民大規模參與全球金融交易,以及境外投資者大規模參與中國境內的經濟金融活動🏃🏻‍♀️‍➡️🙎🏻,是人民幣走出國門的直接推動力量。

人民幣國際化推進的兩個前提條件是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基礎是中國經常賬戶自由交易和資本金融賬戶自由交易🛻✋。國際貿易自由化和資本金融賬戶自由化🧑‍🦳,需要有配套的利率市場化決定機製和匯率市場化決定機製。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於完善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中國貨幣政策對國內經濟實施有效管理,匯率市場化改革有利於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和借助市場力量調節中國經濟對外均衡🌥。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市場化改革迄今為止均有很大進展🍒。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歷經20余年🟪,基礎框架構建正處於收官和細節完善階段🙏🏽。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經歷了“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城市後農村、先定期後活期”的先難後易過程。自1996年6月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放開開始⚗️,先後經歷了1998年9月債券市場利率放開、2000年大額外幣貸款利率市場化🔪,以及2013年7月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製👨‍🚀、2015年10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等多個關鍵階段🙆🏼‍♀️。

人民幣匯率製度改革一直在進行當中。從1984年12月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並軌開始🚂,先後經歷了1994年1月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製度、2005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參考一攬子貨幣、2009年5月人民幣重新釘住美元和2010年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新浮動🦸🏻‍♂️,以及2015年8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製改革等關鍵階段。當前時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波動範圍正在有序放開,市場化程度前所未有🫷🏿。比如2005年到2017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共有5次調整,波動區間從0.5%擴大到了當前的2%😷。

2005年以來意昂2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勢

(來源🐇:意昂2官网金融研究院《意昂2人民幣匯率指數2016年分析與2017年展望》)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過程中🍢🧝🏽,人民幣交易數據權威統計和及時發布,有助於全球經濟主體及時掌握人民幣使用信息🗒🎯,識別人民幣使用價值💂‍♂️。人民幣國際化使用規模數據和人民幣匯率指數是觀察中國經濟整體變化的重要指標,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和管理有重要價值👬🏼。

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完全可自由交易條件下😔🤔,結合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聲譽,人民幣國際化不斷提升到新階段完全是世界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人民幣國際化正不斷進入到新的高級階段👰🏻‍♀️,並推動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經濟更好地進行結構調整🚁,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彈性和可持續性,進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入到更高的階段💦👴🏻。

三🪅、關註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的中國宏觀經濟管理

人民幣國際化使用可以直接降低中國參與全球交易活動的貨幣兌換成本,降低中國經濟參與全球經濟活動的匯率波動風險💅🧎‍➡️,對進一步推動中國對外經濟活動規模擴大和質量提升,掌握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活動主動權等有重大實踐意義。人民幣國際化會影響到中國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實施效率🍂🕟,在傳導外部經濟擾動到中國國內的同時也會將中國經濟波動傳導到全球經濟。

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為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配置提供了價格信號👳🏿,對引導中國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和全球範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有重要價值。在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下,我們需要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法定準備金比率調整等三個指標之間做出權衡🧑🏿‍🦲。中國的法定準備金製度正式開始於1984年👭🧟‍♂️,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存款類別規定了20%-40%不等的法定準備金比率要求,1985年將所有存款的法定準備金比率要求統一調整為10%。

過去30多年中國多次調整法定準備金比率來管理宏觀經濟是這種權衡關系的直接反映,包括:1987-1989年兩次向上調整到13%🫒、1998年3月-1999年11月兩次向下調整到6%、2003年9月-2008年6月21次向上調整到17.5%👨‍🦼‍➡️、2008年9月-2008年12月四次向下調整到15.5%、2010年1月-2011年6月12次向上調整到21.5%、2011年12月-2016年2月12次向下調整到16.50%♻。也就是說,從1987年到2017年,中國調整法定準備金比率要求共計有53次。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入到新的階段🧑🏼‍🍳🎨,通過法定準備金比率要求調整來實施貨幣政策的做法會逐漸淡出,中國的貨幣政策將更多地是通過政策利率調整來付諸實施🔊。

四、美元強勢回歸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出了新要求

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和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有助於美元進入新一輪強勢周期。隨著美國進口需求增加和國際投資流入增加,美元投放規模會顯著上升,全球經濟中的美元使用比重會顯著增加🤲🏿🧑🏼‍🦳。

中國現有的雙邊本幣(有3.3萬億人民幣)互換經濟體沒有美國🚵‍♀️,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算機構分布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也沒有美國。這些數據顯示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反映了美元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我們需要關註美元的國際地位變動,在比較長的時期內,人民幣將可能是在美元主導下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更多的是圍繞美元處於與歐元💆🏽‍♀️、日元、英鎊等相當的位置。

總而言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蓬勃發展需要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中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中國經濟實力增長和國家美譽度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條件。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全面走向世界的必然結果,是經濟全球化的自然選擇。人民幣國際化應抓住時機🍊,果斷順勢推進🤴🏻。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