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行公布了二月份的金融數據🧑🏻🌾,受環比高基數效應影響🧕🏽,中國關鍵金融數據增量在二月份全線放緩🔄。

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1.1%😍,低於1月份的11.3%,M1同比增長了21.4%👒,M0同比增長了3.3%,M1和M2的剪刀差從1月份的3.2% 猛擴至二月份的10.3%,終結了此前連續7個月收窄的局面。

中國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17萬億元人民幣🧦,也比1月份的2.03萬億幾乎是腰斬👨🏻🦼,但是仍然超過市場預期的9500億🤛🏿,與去年12月份的水平相當。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5萬億元人民幣,低於預期,只有1月3.74萬億歷史峰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常常被視為影子銀行的非標融資增量規模也大幅收窄,為貼現承兌匯票甚至出現了減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監管層已多次強調要防控包括表外業務風險在內的金融風險,1月份這種表內融資轉表外融資的趨勢不會再持續。
就此問題🤾🏻♂️,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做客第一財經,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張軍教授
2月份的數字當然會有很多因素可以來影響它,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M2增速大幅度放緩♈️,再加上社會融資規模實際上是銳減,只有1月份的三分之一,在我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監管層的政策導致的。盡管我們說有季節的因素🏆,有春節的因素,總體上我覺得是監管層目前還是把控製金融風險放在了首位🧘♀️。中國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我想還是在過去幾年我們發展比較快的所謂銀行表外業務,還有一些影子銀行的發展都比較快。這個是兩面性😰,它既有促進中國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的正面影響🥿,但是如果發展過快而監管跟不上的話👨🔬,這裏面就存在大量的風險不對稱的問題,隱藏風險的問題。使得我們把這個蓋子打開之後發現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央行實際上已經開始對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開始進行管控,這個我覺得是導致我們看到2月份數字突然出現這樣大幅度放緩和規模銳減的一個主要原因🐇。貨幣政策實際上現在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的結構性問題實際上是把更多的信貸去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際上要管控表外業務,要管控我們的影子銀行。因為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主要流向的是資管,流向的是財務管理,是以虛擬經濟為主🧚🏽♂️,雖然它有一部分需要兜很多圈子才能進入實體經濟🧍🏻♀️,但總體上它不是那麽的直接,特別是相對直接融資市場來講,它可能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會比較弱🚈🧑🏽🦰。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我們管住這一頭,信貸的流向就可能更多地朝另一頭去轉移🦵🏽,所以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逐步來矯正中國金融資源的錯配問題或者說是資源配置的失誤問題。
主持人
大家在業界其實一直有一個辯論👨🦯,大家說史上最難選擇題就是穩匯率和保房價。他們認為這二者只能選其一,因為如果你要想保證人民幣穩定就少發貨幣,少發貨幣,房地產那麽大的池子🛀🚛,那麽高的價格你又托不住,那現在似乎從剛才張教授的解讀來看,穩貨幣控貨幣的特征更明顯🤳🏼,那大家就擔心,你把貨幣控製住了,那麽房價的問題怎麽辦?
張軍教授
現在我們看到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房價已經開始平穩了,這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房價的問題講到底其實是一個杠桿的問題🤴🏼,只要在貨幣政策上對杠桿收緊的話,實際上房價上漲的壓力就會緩解💬👨🦳。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會有更多的余地來考慮怎麽樣來穩定貨幣🧛🏻♂️,怎麽樣更好地讓金融資源流向實體經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