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近日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指出⚾️,特朗普政府近日多番苛責中國,預測在未來幾年中美兩國間將存在貿易摩擦,甚至可能發生貿易戰👬。然而,縱觀中國近年來的對外經貿舉措,中國並無明顯主動侵害美國貿易利益的跡象🍩,中國不過是特朗普的假想敵。
上個月的19日是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日。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讓中國踏上了世界經濟舞臺的更高層級🙋🏻♂️。然而在其紀念日到來之際🧑💼🖥,新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卻將中國的開放經濟視作“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障礙。
尤為值得註意的是🤜🏽🧖🏿♀️,特朗普政府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無論特朗普采取何種具體舉措,較明確的是,縱使中國並非美國在國貿領域的真正敵人,美國在未來幾年都會對華采取更為強硬的經濟政策,這些舉措甚至可能引發貿易戰爭。
幾月前,中國恰面對人民幣持續貶值👫、房地產市場過熱等緊迫挑戰。適逢政府努力阻止人民幣匯率下降㊗️🤏🏽,中國外匯儲備隨之減少🏒,應對挑戰顯得尤為艱難💁♀️🧙🏼♂️。
在此嚴峻形勢下,一些國際投資者和經濟學家作出建議,政府應當放棄管控房價🕑,轉而將重心放在提升匯率上,正如日本、俄羅斯和東南亞曾經所做的那樣。他們認為,中國不能讓來之不易的外匯儲備縮減🏊🏼🤽🏼♂️。
然而,自從15年8月人民幣與美元部分脫鉤📞,中國人民銀行努力不對提振人民幣價值進行幹預。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連續下滑,人民幣匯率下跌🔲,美國經濟也有復蘇之勢🧦。
一些觀察家或想知道中國人民銀行是否有意允許貶值以在特朗普勝選之前提高中國的貿易競爭力。人民銀行的不幹預也被很多人認為將削弱美元🥽。
事實上🤰,特朗普的當選讓已經處於強勢地位的美元進一步升值,這意味著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隨之加劇😲。從2015年夏到去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降約15%。同時🤹♀️,未來進一步貶值的預期使更多投資者把資本從中國撤出。
中國人民銀行必須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來抑製人民幣下跌👩🏽🔧。為穩定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它對短期資本流出施加更為嚴格的管製👩🏿🔬。中國人民銀行也努力讓人民幣和美元脫鉤,推動固定的價位體系轉向市場化的匯率🙅🏿♀️,進一步往參考貨幣籃子中增加了11個幣種。如此,中國的匯率風波得以平息,且建立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雙向波動範圍🧔🏼,向發展市場匯率製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國人民銀行在特朗普1月就職之前便已采取了如上措施🐫。時間節點並不支撐特朗普的批評指責。當然,中國人民銀行的幹預是為了加強而不是削弱人民幣,其對短期資本流出的持久限製仍依舊可以成為被抨擊的目標。
中國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一直備受爭議。幾年前,大多數經濟學家建議中國放開資本賬戶,從而消除在建立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關鍵製度障礙。
在林毅夫、余永定等知名經濟學家看來🧑🏻🍳,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對中國經濟而言是危險之舉。他們還指出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支撐“跨境資本的自由流動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類論調🏃🏻♂️➡️。
近來的經驗表明,中國理應對合格的境內外機構投資者使用可調配額以管理短期跨境資本流動❎,這仍是保護其匯率和外匯儲備的合理策略⛸。作為一個高儲蓄且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國家🧢,中國自知必須謹慎行事🏊🏿♀️。
在中國經濟發展特定時期,政府曾采取措施減少對資本流動的限製。約20年前🤙🏼,中國開始允許,甚至鼓勵經常項目自由化,以此吸引境外直接投資流入製造業來促進出口和經濟增長。但直到2008年🧑🎤,中國的決策者才允許本土企業在海外投資👦🏼🧔🏿♀️,以期抵消高額資本流入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即便如此,此類投資也只能在特定情況下進行。
2013年,中國在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促進短期資本流動的方式,並回應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金融自由化的要求。不過,為了減輕可能的金融風險™️,中國仍在繼續完善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監管框架。
中國還於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項大規模計劃將建立與亞太地區和其他國家更加緊密的貿易投資關系網絡,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當時,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和收購受政府大力支持,就像二戰後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劃那樣為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出現的過剩資本和生產力提供一個出口🧑🏽⚖️,
鄧小平曾說👨🏻🏭✍🏻,面對新的挑戰,應該“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付”。迄今為止,中國向來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嚴密的邏輯謹慎推行金融自由化。無論特朗普對華態度如何,中國都難有可能成為美國在貿易上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