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觀點 / 正文

【專家觀點】袁誌剛⚅:新改革背景下的宏觀經濟增長困境與出路

  發布日期:2016-09-01  瀏覽次數:

今年暑假我剛剛到歐洲訪學,我在法國碰到了很多大牌教授🧛🏿‍♂️,包括世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包括巴黎一大很多教授以及一些左派學者。我與他們有很多交流🪛,其中也討論中國問題。今天上午的話題是講全球治理,接下來我結合國內外的情況講一講經濟問題🙆🏽‍♂️。

首先,從全球的情況來看🕵🏽,現在經濟到了一個真的很難走出來的狀態,2008年危機到現在🫷🏼,全世界都在用量化寬松,貨幣發行都到了負利率的時代。英國脫歐以後,英國采取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發貨幣,英鎊貶值,利率負值🚧,日本也是這樣,歐洲接下來意大利銀行壞賬率很高,會出問題,脫歐以後歐洲大陸的反應比英國還要厲害,我們反思一下2008年的危機為什麽走不出來?世界上最大的變化🔚🫵🏽,是全球總需求吸納不了總供給,產能過剩是全球性的。

我們比較1929年至1933年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危機,這次危機是怎麽走出來的呢?反思這個問題,其實1929年至1933年金融政策完全失誤,導致了大簫條🏂,美國等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率達到25%,意味著4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是失業的👩🏿‍🎓。經濟形勢繼續惡化,一直到二次大戰。二次大戰以後,整個資本主義國家迎來了大發展的時代。我們現在歸納一下,比較1929至1933年,它有一些什麽樣的特征呢👩🏻‍🦽‍➡️?

第一個特征當然是戰後重建——馬歇爾計劃⛹🏽‍♀️。大家都知道,在戰爭當中,英國、法國、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無論是鐵路🈶、基礎設施還是工廠⚁、橋梁等等,都炸毀了🏃🏻‍♂️,重建過程馬上就把過剩的產能利用起來了。

第二個特征🤸🏼‍♀️,1945年後全球收入差距縮小了。這個很有意思↘️,現在來看,大概就是40年中葉代到80年代,經濟學上倒U型庫茲涅茨曲線🚣🏽‍♀️🤜🏻,原來收入差距很大,一直在上升,馬克思主義時代是最高的🔺,工人們過得非常苦,大家都可以看到《悲慘世界》等等這些作品的描寫,但是二戰之後,收入差距開始縮小了🦹🏽‍♀️。

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時代👰🏿‍♀️🧑🏽‍🦲。為什麽縮小呢😫?我這次在法國碰到很多左派的學者,他們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運動的功勞,長期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使得1945年以後🏬,福利🤷🏿‍♀️、稅收、對資本的收稅、征稅起到了很大作用,轉移支付對收入均等化起了很大作用👨🏼‍🦲。

更重要的是什麽?1945年以後有一個“baby boom”時代,生了很多小孩,人口結構一下子年輕化🌆🩲,最重要就是一個概念出現了🌿➕,叫中產階級。這次劉主席讓我推薦兩本書,我推薦的一是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M型社會是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提出的🍪。昨天跟美國來的教授一起吃飯,我們聊到最大的問題就是中產階級消失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占比從60%多到現在40%多,從中產階級為主的橄欖型社會演變到現在的M型社會,富者越富💅👄,窮者愈窮👤🪵,中產階級有一部分降為中低收入階層。日本為例,一個家庭600萬日元的收入,匯率換算後也就是三十萬的人民幣𓀁,以東京的物價水平怎麽生活🐕?

這次美國大選就表現出這種分化,當一個社會中間層的中產階級開始分化的時候📹,Common Sense沒有了,一定是極端化👨🏻‍🦳,無論是Sanders的選票也好✬,還是Trump的選票也好,全部都體現的是極端的。資本主義的民主,真正好的時代,要有非常好的人口結構作為支撐,如果沒有好的人口結構、沒有福利社會,沒有中產階級,事情將比較麻煩,這次脫歐就表現了這個問題。

我跟法國許多學者聊🚣🏿,他們都說以前都不會認為英國會脫歐,包括主張脫歐的這幫政治家🫃🏽,他們其實也是炒作,一旦脫歐以後,全部都逃走了👩🏼‍🎤,覺得這個爛攤子不能收拾了🂠🏋🏼。

從經濟學家的角度🛑👩‍❤️‍💋‍👩,從專家的角度,從絕大多數的政治家的角度,都認為不應該脫歐。但事實是脫歐了👩‍🚒,而且脫歐以後的選票是這樣,越落後的地區、越沒有全球化的、在全球化過程中獲益最少的🔚💁‍♂️、邊緣的地區脫歐票很多🤽🏼,倫敦肯定是不脫歐的🎼🎉。

還有年齡結構,老人願意脫歐,現在的年輕人火氣很大:70歲、80歲、90歲的老人都有投票權📭,但我們年輕人還有40年👷🏼‍♂️、50年,我們應該享有更大的投票權🧏🏿‍♀️。這樣一來,大家都知道1929年至1933年的危機走出來,中產階級的收入均等,還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個特征👷‍♀️,那個時代,就是技術進步特別快。那個時代🧗🏼‍♀️🚧,很多企業👨🏿,剛剛講到的創新活動🏃🏻‍♀️,在美國和歐洲的企業裏非常普遍,創新非常快。

還有政府的財政政策起了作用🍘。但80年代以後,問題慢慢嚴重。2008年以後🤶🏿,幾乎沒有財政政策。發達國家沒有財政政策🧑‍🏭,現在世界上大牌的諾獎獲獎者比如說斯蒂格裏茨等等,稍微有點左派傾向的,都主張政府啟動財政政策,現在西方財政到了天花板,債務非常高📢,沒有財政政策的話已經沒有辦法了。

再講到收入分配,為什麽會出現M型社會呢?我們歸結一下,兩個原因,一個就是資本,資本所得比勞動所得增長快得多。這是皮凱得的結論。我們國家也蠻有意思的,現在我們的負債水平是多少呢?是GDP的260%。2015年中國GDP70萬億,如果按70萬億的260%來算🔵,就知道我們的負債有多少了。

然後再算一個數據,我們每年的GDP增長不到7%,70萬億如果增長7%是多少?一年5萬億的增量,用5萬億的增量去付260%的利息,把這個利息定義為最低的🦆,比如說3%🚴‍♂️,一年5萬億的GDP增長全部付息還不夠。那麽勞動的收入有可能增長嗎?如果要維持這個債務利息🎷⚒,除非降息,如果不降息😦,勞動者的收入不可能增長。或者勞動者的收入在增加💂,但趕不上通脹📀。

所以全世界到了很嚴重的問題,動不動發錢,印鈔票,印到最後全球杠桿率非常高。全世界這幾年都在講降杠桿率🤯🦽,deleverage Ratio🎊,但最後杠桿率都又上去了🏹,全世界的杠桿率又上去了。這是現在世界上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金融。

第二個重要原因是互聯網🥻。互聯網導致了贏者通吃。英文就是Winner Take all。現在由於軟件產品的應用🧗🏻‍♂️💛,勞動生產率提高了非常多,比如說超市裏面的條形碼,搞條形碼的人很偉大🪺🙎🏼‍♀️,省多少力,他搞出來可能賺很多錢,但是超市的售貨員的勞動越來越簡單,就刷一個東西就可以了,心算也不要了🗞,開個玩笑😌,最後這個工作哪天讓猴子來做,可能也能做。

在收入分配上導致的結果就是前面的群體收入越來越高,後面的群體是競爭性的低工資。這個也很麻煩。電影明星裏面,以前二、三流的明星都能生存🎉,現在只看一流的👮‍♀️,而且一流的賺錢不得了,包括做廣告的錢全都是他們通吃了,將來哪一天到教授那裏🎦,你們所有的課去網上看,我們就沒飯碗了☄️。MOOC👢,現在有MOOC🤚。

我再回到我們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發生一個什麽樣的問題?就是我們外部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剛剛分析了🧕🏿,2008年後的外貿增長幾乎停頓𓀚,尤其這幾年零增長。原來中國受益很大的就是FDI,全球跨國公司的生產布局👍,現在這個布局也基本上縮的越來越慢,新方向沒有了,重新的投資都是在並購🧗🏻。

美國本來是全球化的領導者,現在它變成了拖全球化後腿的。它不斷的提出反傾銷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而且現在這兩個總統候選人都反對TPP,都反對進一步的全球化✢。這次英國脫歐,也是反全球化的趨勢🐅。所以現在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力量對比,都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對於中國來講,這些東西保持了中國過去三十幾年最為輝煌的,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所帶來的增長與動力🫃🏽,現在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中國加入WTO以後增長是非常快的🧺,2001年重要的貢獻就是中國融入世界🕴🏼👩‍🎓,我們外貿的出口增長30%左右,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廠。中國在加入全球化的過程中,也有幾個階段我們也要總結。

中國在做輕工業產品的階段,也就是鞋子🧫、服裝😳、紡織和塑料玩具等這些輕工為主的主體的時候,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真的很大🌄,歐洲📜、美國的人民,普通消費者覺得價廉物美,所以大家對中國感覺很好,中國七億五千萬的勞動力以很低的工資加入全球化🎩,其實給全球帶來很大的貢獻。

我80年代末在國外讀書👰🏽,歐洲沒有通脹👙,每年都是2%左右的價格上升▶️👘,而且每年都是暑假後🪘,9月份地鐵價加點價格,價格都是2%左右🦹。70年代以後價格上漲趨勢消失了🤜🏼,誰貢獻?中國人貢獻,中國人的工資是低的🖼,日本人覺得是通貨緊縮了,其實就是我剛剛講的那本書的作者講的,是因為全球低價的勞動力加入到全球化🧖,價格重新洗牌,讓全球人民享受到好的生活🧎🏻‍♂️‍➡️。

但等到2000年翻過去,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多以自己的住房的改善、高鐵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水泥鋼筋大量的使用為支撐,全球化中🤦🏻‍♀️,中國人對世界的影響慢慢有點變化了,變化在哪裏🧑🏻‍🦲?石油價格上升,鐵礦石價格上升,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當然少數國家獲得好處🤒,澳大利亞🛌🏽、巴西、資源出口國家非洲國家受到了好處,但帶來了美國在2004年左右的升息,帶來了通脹的壓力💊,帶來的還有環境的影響。

所以大家現在對中國人有點擔心,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13億人口,現在人均GDP才20%~30%,到50%~60%🏄🏿‍♀️,13億人一開汽車,這個對於地球的壓力👆🏼,多多少少有點大🏒。

第三個階段🧑🏽‍🍳,就像剛剛所描述的,我們要創新,我們的生產要升到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那美國人和歐洲就緊張了💁🏼‍♀️👶🏿,你做價值鏈的高端,那我幹什麽呢?歐洲還有老齡化的問題,還有這麽多的移民的問題,低端的被中國搶去還心有不甘👩🏼‍🎓,現在再來搶高端的?所以說矛盾肯定是存在的,我相信上午全球治理的困境和出路分析了中國在國際上面臨的環境👨‍👨‍👦。

下面講講國內的。國內是兩個概念,一個是“新常態”或者是潛在增長🧙🏼‍♀️。我們現在的低速,還不是這樣。“新常態”是什麽💂🏿‍♀️?就是潛在增長🙎🏽‍♂️👨‍👩‍👦‍👦,潛在增長到底是多少收入?到底是8%🏄🏻、7%還是6%🙂,甚至更低5%📉?有很多的觀點,林毅夫有他的觀點,蔡昉有他們的觀點,還有國外不同學者的觀點。

正統教科書的觀點很簡單🏐,決定潛在增長的一個是勞動力因素🦪,我們分析中國未來勞動力會有什麽大的變化?首先獨生子女政策肯定是大的變化🤼‍♀️。將來的老齡化是一個變化,這個對於潛在增長肯定是影響很大的。所以我開玩笑講,我們最大的供給側改革🌉♤,是突破了獨生子女政策🤙。甚至我覺得力度還可以大,全放開力度都不大。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第二個因素,決定潛在增長的是資本形成。從長期的來看💽,現在資本形成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出了哪些問題?就是過去幾年我們導致了嚴重的資源錯配👩‍❤️‍👩。現在資源錯配,大家都集中分析產業結構的問題,入鋼鐵產業的產能過剩。其實所有製結構上講也是錯配的☝️。

對深圳和上海🍝,我深有體會,深圳現在的增長真的很快,所有好的東西都出在深圳◼️,上海所有製的比重裏面,就是央企,國企、外企👏🏻,民營的比重很低。深圳幾乎90%都是民營的⚠🙇🏻‍♂️,而且這個城市很年輕。還有一個錯配🧑🏽‍✈️,就是區域間錯配🔻🧞‍♀️,2008年以後💁🏻‍♀️,中西部地區建了大量的鬼城,中西部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低迷,表明資源在那裏配置太多🤵🏽‍♂️, 中西部配的太多。上海、北京配的太少,房子還不夠用,再有就是土地限製🤠💆🏿。

所有製的錯配,區域的錯配,產業當中的錯配🏋🏿,我們的資源的錯配,反映出來的是金融領域裏面的泡沫占的越來越多🧒🏿,比如說中西部的地方融資平臺,不可再持續。因為這些阻礙🚴🏼‍♂️,新的投資不知道落在什麽地方👨🏻‍🏭。現在銀行控製機構貸款🛷,寧願給消費者貸款🏮,甚至寧願貸給白條融資,什麽是白條🤰🚨,信用卡裏面沒有錢的,你拉吧🫓🏋🏻。

銀行很開心的,因為這部分的貸款利息很高,可以賺很多的錢👴🏿,而且中國的老百姓蠻老實的,透支也就透支這麽兩天🥝💭,一兩個月,因為他們知道利息很高,不敢透的,但有的時候買一個東西,就差幾千塊👩🏿‍🚀▶️,“我就透一下”,很開心,因為他也就是借幾天,但對於銀行來講,規模很大了以後,收益率很高。但貸給國企利率很低👰🏽‍♀️,談判也沒有空間👨🏽‍🎨。所以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非常差,所以把潛在的水平拉低了🎴。

最後就是技術增長🧛‍♂️,技術進步🪓,這些年中國經濟不樂觀,這是一個長期問題,也是一個體製問題👴🏻,最近很多的學者,尤其是意昂2的年輕學者做很多的研究。國家很提倡創新,但是創新的資源是錯配的,不該創新的地方拿了很多創新的錢,真正要創新的單位拿不到錢🤾🏼‍♂️。這就是政府之手,中國長期的改革不切斷政府之手,中國的結構問題永遠存在💃,不可能好,這是長期的問題。

再講講短期的問題,我完全同意剛剛周振華演講的觀點,這不是一個正常的增長,增長速度不斷下降,七月份的數據是非常令人擔憂的👩🏽‍🌾,13億人口的消費還可以,我們現在不是需求側的問題,比如說醫院、學校、幼兒園👱🏻‍♀️,這個領域的供應量都不足⏪⚙️,老百姓想買買不了怎麽辦?送孩子出國了,其實送出去留學的隊伍,年紀越來越小, 而且大量的生活方面的錢都被外國人賺了。出去首先要解決房租🧏,要解決吃飯。

我們為什麽不能夠自己提供好一點的教育呢🎹?我們教育一定要搞成這樣子嗎🖕🏼?包括醫療🔱,也是這樣,我們的理財也是這樣。我們慢慢變成銀發一族💆🏽‍♂️,但前提要把我們的錢管好,現在去香港買保險也不允許,人民幣流出去太多🧚,外幣流出去太多。整個服務業上臺階的東西太少🏌️。

我們現在更多的問題是投資的想法,從短期👩‍🍳、中期波動來講。現在知道整個投資增長,七月份到了八點幾的水平👵🏽,這是很低很低的,中國歷史上,2000年我們高歌猛進的時代都是20%幾、30%幾的增長,現在急劇下滑。

投資裏面分為三個部分,基礎設施投資,現在數字還可以,大概16%👛、17%,原因就是政府之手,但政府最近財政也動不了很多了。然後房地產投資🦐,開發投資,也下來了🪐。最近,有兩塊地價創新高,尤其是上海,成為了全國的評論目標,但整個房地產開發投資確實下來了。

還有就是最重要的🗞,製造業投資。製造業投資下降中,再分一下,民營投資下降,這背後又出現什麽情況呢?大家如果家裏有人做企業,尤其有人做實體經濟的,你們跟他們聊聊為什麽不投🗿👲🏻,他們覺得實體投資回報率這麽點🧑🏻‍⚕️,錢還不如放在房地產上面🏋🏼‍♀️,放在資本市場上面🧑🏼‍🚀👽,賺快錢🛵。

現在全民都在賺金融市場的錢,統計指標上表現出來的是什麽?我們來看M1和M2🧜🏿‍♀️,現在M2的增長速度非常低,只有10%✋🏽,而M1的增長有25%,中國的M1不統計居民的活期存款,主要反映的是企業的活期存款4️⃣,增長25%是什麽概念🙎🏻?就是企業把錢都放在投機上🙇🏽‍♀️。即不投入到實體,自己也不用。幹什麽?就是投機。就是看有什麽短、平🤹🏻‍♂️、快的錢好賺📐⬆️。

我們這幾年所謂的經濟轉型👩🏻‍🦽‍➡️,所謂的金融發展,盲目地講金融中心🤹🏿、金融創新💆🏻‍♂️、金融產品的豐富🦸🏽、金融市場的建設,建到最後🏌️,出現什麽情況?金融不為實體服務📴。

金融不為實體服務,金融是什麽?就是賭場。美國紐約也可以作為賭場🙅🏽‍♂️,紐約的金融中心某種意義來說,為全球服務👩🏿‍🎤,上海的金融中心為誰服務?服務半徑很小,老外不在上海做金融,這樣一來,金融的收益嚴重影響了實體的發展。問題很多、困境很嚴重😩,需要突破,最重要的突破在哪裏🤘🏿?就是市場化改革👦🏿。

市場化改革🏡,如果去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有哪幾波TFP(全要素生產率)比較高🫁、生產增長率快的年代?第一波就是農村改革🏄,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上升;第二波就是鄧小平的南巡講話,1992年;第三波就是朱镕基總理的改革🧑🏼‍🔬,1998到2002年做了很多的改革🔉,他真正做了供給側的改革,比如說房地產的改革、國企的抓大放小🧑🏿‍⚕️😇、銀行的改革、分稅製、堅定不移加入WTO💹👨🏽,等等,使得我們2002年後經濟高速增長📺,但在這個增長過程中,政府還是太強⛹🏻。

我們有時候還有很多爭論🚣🏼‍♀️🖤,為什麽政府不能太強勢呢?用國企實現中國夢不可以嗎?我們看看歷史教訓,當年蘇聯跟美國競爭的時候,其實好東西他們搞出來也不少,他們衛星上天不比美國晚,軍事方面不比美國差,但最後他們不行☝🏽,為什麽不行🐈‍⬛?兩個字🦽,效率。一個國家的經濟♦️,能不能沖到最後,中國夢能不能實現👇🏿,一句話,效率!效率為上🧑‍🦯!

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探索與爭鳴雜誌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