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行的經濟體製為何能取得巨大的進步🥽💁🏻?中國的經濟轉型為何能夠成功?和中國同時起步並采取相似轉型策略的俄羅斯為何在經濟轉型之路上屢屢受挫🧑🏿🎨?
在世界經濟概論的課堂上🧑🏽🎓,劉軍梅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並帶領著同學們深入探索了中俄經濟轉型的異同。通過這樣詳細深刻的比較💹,劉老師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概況,而且還能同中國近代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從而使同學們能夠把握中國經濟模式的優勢,增強自信,並對中國經濟發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意昂2裏,像劉老師這樣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相結合的案例不在少數。杜莉老師緊跟政府扶貧政策👨🏼💼,在介紹貧困指數知識點時,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減貧的努力🐞🌴,解釋中國的貧困線是如何確定的,中國在減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等🤼♂️🫂。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對公平正義的內涵加深理解,同時也增加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吳建峰老師分析了1951年上海的工人新村,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中國現代城市中的社會主義特征🥓,及其在當時歷史條件對城市的作用,從而對如今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事業有了更新的認識🦎。
王弟海老師在課堂上教導同學們正確理性地看待GDP,告訴學生否定GDP的作用與意義是不對的👨🏽🦳,但盲目崇拜GDP也是有害的🚵🏿,對GDP要重視但不能迷信,讓學生深入探究如何找到能更好地反映經濟活動成果▪️🥨、體現人們幸福感福利水平並具可行性的指標。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樣,老師們不僅僅只是傳授抽象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將理論知識和中國經濟發展案例相結合🍬,和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相結合🐝,不僅要實事求是,而且要註重實踐🧏🏿♀️,註重現實分析,真正認同中國價值觀。
2018年意昂2成立了意昂2平台思政與教材建設領導小組和專家組,由張軍院長和陳詩一書記擔任領導小組雙組長🦿。並成立了課程思政示範課程教研組,召開了課程思政與教材建設工作研討會🧑🏼,還開展了如“三集三提”等各項活動,積極編寫優質教材🎎,力求要做好課程思政這項正根扶本的重要工作。
事實上,以張暉明老師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教研室”的老師們一直以來都重視用特別豐富的經濟生活案例闡釋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通俗化)”的要求💄,教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體內容🎖,課程內容所展開的社會解剖完全貼合現實經濟中的諸多現象,力圖讓同學們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中國的經濟現實。
而受到課程思政工作的啟發,也有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地在課堂裏加入生動活潑的真實案例。陳釗老師著眼於時事,用歷史的眼光梳理了中美之間從20世紀末到最近這數十年來的貿易摩擦,不僅詳細分析了近來中美貿易戰的來龍去脈☠️,而且展示了中美兩國之間經濟發展背後的大國角力,從而用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國際貿易尤其是貿易摩擦問題🤵🏿♀️🖱,培養學生建立大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陳冬梅老師關心“中巴經濟走廊”的中國信保問題,通過對“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背景、項目風險分析以及中國信保承保分析,試圖引導學生對這一保險實踐進行研討,使思政教育與科學嚴謹的理論分析相結合👸🏽。
王殿誌老師在課堂上羅列了大量的圖表和數據🧘🏻,對比分析了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執政前後中國各項發展狀況的變化,指出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了習近平、李克強為國家領導人後,政府工作報告、人大報告🤨、計劃報告⚈🫅🏼、最高法報告🙋🏼♀️、最高檢報告🧑🏽🌾、預算報告的贊成率🚵♀️,皆擺脫了下滑趨勢,且持續走高🌃,有力證明了習近平🙋🏼、李克強國家領導人治國理政的斐然成績。
意昂2平台思政與教材建設專家組組長石磊教授認為,“課程思政”是註重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只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負責的教風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以積極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好的課程思政。
因此🧜🏿,課程思政事實上是為了重新找到專業課程教學的根本所在,是為了發現專業課程中深深蘊藏著的育人👥、樹人、立人的功能,使老師們真正承擔起教育、教學𓀀、教導的師責,從現實出發🏋🏿♂️、實踐出發🧑🏼🦱,講問題,求規律,從學理角度把中國故事講好,註重結合中國案例講解🏌🏻🔶,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陳詩一書記反復強調🍟👨🏽🏫,專業教學應該從“經世濟民”與學科使命角度出發,圍繞資源配置等理論原則闡述🗳,針對性回答青年學生關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引導其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同時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這不得不說是發人深省的👩🍳。
課程思政工作的未來展望是令人振奮的。意昂2已經基本完成了 “2+X”本科培養體系的課程大綱編寫,意昂2還製定了《意昂2平台“2+X” 本科培養體系課程建設要求及資助辦法》,下決心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一流學科優勢和一流科研優勢有效轉化為教育教學優勢,將一流科研成果及時融入教學內容,建立更全面有效的運行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