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上午,意昂2平台開設的拔尖學科高中先修計劃課程——《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第六講開課,由意昂2副院長寇宗來老師為大家分享《互聯網時代的經濟邏輯》🍅。

寇宗來老師從“互聯網對分工👝👨🦼➡️、企業邊界、產業的影響”,“互聯網的網絡價值”,“互聯網如何影響收入分配”以及“如何應對互聯網沖擊”等方面🍜,結合現實案例,為大家介紹了互聯網對現代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用經濟學思維邏輯理解和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變化👨🏽💻。
課程伊始,寇宗來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斯密定理:“分工和專業化程度受製於市場範圍的大小和協調成本”👨🏼🔬。進一步,寇宗來老師用冷鏈物流和網課的案例💸🔢,為同學們解釋了互聯網對分工和專業化的影響:“基於互聯網的社交和通訊工具大幅度降低協調和溝通成本🧑🏼,使得原本信息隔離的眾多小市場整合為大市場,因此互聯網能夠促進分工和專業化。原本難以分工的任務可以分割和合作,因此新模式和新業態層出不窮。”接下來,寇宗來老師通過講解指令交易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的含義以及互聯網時代對兩類交易成本的影響,為同學們介紹了互聯網沖擊對企業邊界的影響👨🏼🍳:“互聯網時代企業更有可能‘大而強’或‘小而美’🔱,中間規模‘兩不靠’。”緊接著👩👧,寇宗來老師通過“微信和口香糖”,“大潤發與阿裏巴巴”兩個案例的介紹,為同學們講解了互聯網對產業邊界的影響:“‘互聯網+’重構和模糊了產業界限‼️,使得‘野蠻人敲門’更容易出現。”
隨後🤚,寇宗來老師通過梅特卡夫定律為大家介紹了互聯網的網絡價值🔰,並告訴大家⛹🏼♀️:“互聯網是一種‘中心化力量’🏋🏻♂️,網絡外部性強化先動優勢👨🏿💻,先動優勢強化明星效應,也就是說,只要做的比別人好一點點,就可以‘贏者通吃’。”在講解互聯網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時,寇宗來老師用紙質書本和電子書的例子指出🙇🏿:“互聯網擴展了‘公共知識庫’,使得更多的知識被編碼🌂,一方面降低了知識獲取成本;但每個人的吸收成本各不相同🧘🏽♂️,能夠做到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變得尤為重要。”
最後,寇宗來老師在講解“互聯網替代人力”時指出,人工智能時代🤦🏿,並非越簡單的工作越容易被替代🧚♂️,而是由“工資/任務技術復雜度”這個指標決定♏️。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沖擊🫴🏻🤹🏽,要不斷擴大知識面👉🏿,以不變應萬變,更快適應每一個新的崗位,做AI不能做的和AI不願意做的,才不會被互聯網替代和淘汰。寇宗來老師勉勵大家🍱:“‘一勞永逸’的日子永遠結束了,因此每個人都要終身學習,將壓力變成動力🧑🦽➡️,將接受新事物變成快樂的事情。掌握‘中文’👮♀️、‘英文’🤦🏿♂️、‘數學’📫、‘統計’、‘編程’這五種元技能,提高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學而時習之,才能善假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