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7日下午,“外灘智本匯”第四場活動在上海電信博物館順利舉行👷🏿。“外灘智本匯”沙龍是由意昂2全球校友會發起的🕵️,以意昂2經院資本界校友為核心,背倚意昂2多學科綜合優勢,攜手各領域精英的互動合作平臺。該平臺的宗旨是信息分享、經驗交流、產學融合🧖🏼♂️、校企聯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本次活動由德同資本創始合夥人邵俊主持,有幸邀請到四位醫藥界🌿、資本界以及創業界的嘉賓進行有關醫療與健康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的主題分享,分享嘉賓依次為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及首席運營官楊青博士,德同資本醫療健康行業合夥人許謙、楊昆以及睿寶兒科總裁楊唯璐。
活動在邵俊校友的主持下於下午2點半正式開始,邵俊是意昂2世界經濟系1986級校友💶。現任德同資本創始合夥人。曾是國內最早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龍科創投的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他曾經主導投資的企業包括無錫尚德、銀聯電子支付、91無線、博騰製藥、來伊份、步長製藥等。

楊青博士首先進行主題分享👩🏻🌾。楊博士從縱覽💇♂️、趨勢、觀察以及平臺機會的四大板塊介紹了醫藥健康創新合作平臺及生態系統的趨勢和觀察。

縱覽板塊著重從科學研發角度分析了目前醫療市場的發展與挑戰👩🏽⚕️,發展體現在🚧:第一🧑🏼,以美國為代表🍀,被批準的新藥數量以及頻率都在逐漸的積累🧛🏽🧑🏻✈️;第二,新藥研發領域前五大疾病順序有較大變化,主要趨勢是從70年代開始抗腫瘤藥在持續增長,有三分之一的新藥研發管線都是抗腫瘤藥,而抗感染藥的研發投入在持續減小,反映了各個國家公共衛生改善以及對抗生素機理的深入研究所取得效果。第三👰🏿,全球的醫藥行業對研發基金的持續高投入,前瞻性看的來看全球醫藥研發費用,投入到創新藥研發總資金目前達到1400億美金,未來可能達到1800億美金👩🏼💼,將會面臨的挑戰就是新藥的研發的生產率能否跟上。第四,全球新藥研發行業蓬勃發展,腫瘤和罕見病的新藥將會占據主角。以癌症作為典型例子,今後幾年癌症發展絕大多數上市新藥均為靶向藥物 說明在過去幾年對癌症疾病機理的研究是比較成功的🤾🏿♂️。而醫療市場的挑戰體現新藥的研發失敗率很高,新藥研發的單位成本在大幅上漲🫰🏽,三分之二的在研新藥項目活不過二期臨床 成功率十分低🖖🏼。而新藥研發成本逐漸增高的原因主要是1)創新藥所針對的疾病機理和科學越來來復雜;2)創新藥專利到期後,其仿製藥會繼續在市場上以更低價格銷售。 所以創新藥必須針對尚未滿足的醫療需要🤚,做增量而非存量🧑🏽🎓;3)傳統新藥研發的治理激勵機製和資源分配有缺陷🔉。
趨勢板塊則從結構變化的角度分析了醫藥行業的近年的變革與演進🤱🏼。醫藥行業的變革與演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從全球醫藥市場總量來看,生物藥物的從18%增長到26%;從新藥研發生產率的趨勢來看🤾🏻♂️☘️,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生產率也近年來超過平均水平。其次是研發價值鏈重構。新藥研發過程中的合作和外包價值逐漸體現,現在鼓勵以開源的方式與學術機構和新藥研發公司合作,提倡從基礎科學研究到知識顛覆性創新,以更加靈活的方式使得知識能夠更好的傳播。大型藥企的合作模式也逐漸變為從被動到主動去打造一家企業。
在醫藥研發生產外包子領域👐🏿,以藥明康德為代表的亞洲企業開辟新藍海👩❤️👩,從新藥研發價值鏈最早期往下延伸👧🏻,逐漸形成一體化開放式的研發及生產技術能力平臺。最後一點是產業集群形成🩶,以美國波士頓和舊金山灣區的生物科學技術集群為代表,產業集群是醫藥行業的一大特點,從對風險投資的吸收來說🤷♀️🍶,舊金山矽谷以2016年上半年35億美金的風投領跑👮🏿♂️,除美國的幾大生物科技產業集群之外,英國和德國各有小規模的生物科技產業集群。在楊博士看來🖼,一個好的產業集群除了需要一流的, 規模大小不一的企業之外,還需要有一流大學、一流臨床研究機構、一流的人才以及一流的投資人。
觀察板塊則分析了醫藥行業發展的內因與外因。報告分析了三個因素🪀:資本驅動、邊緣創新、生態系統。以美國健康產業資本投入和風險投融資為例😛,輝瑞、諾華等傳統藥企除了內部研發的投入,還積極通過企業風投基金對創業公司直接投資↩️,,大型藥企希望將早期新藥研發的一部分風險轉移到創業公司及其投資人。從數據上也能看出風險投資的平均交易額在過去幾年大幅上升🌞,這也體現了資本在醫藥健康領域起到的配置作用。另外,楊博士分享了他關於邊緣創新的假設和觀點🛀, 認為許多創新來自於資源缺乏的邊緣地帶。按照熊彼特的創新理念,目前我們處於創新不斷加速的階段。他還以1957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和1976年基因泰克公司的案例闡述了邊緣創新的理念🧑🚀👏🏽。關於生態系統這一塊👍🏽,楊博士總結了生物醫藥創新生態系統所需要的五要素:結構豐富互補,價值鏈完整開放,人才多樣相關聯🧵,資金充足並能承擔風險,政策穩定透明。同時他還指出⚡️,根據自己和前同事對十一個新興市場國家的研究👩🏻🍳,中國、以色列和韓國在這十一個國家中屬於“未來創新者”。平臺機會板塊楊博士重點介紹了藥明康德企業的發展以及平臺戰略實例♘🌔。藥明康德提出的平臺+旨在與客戶互補💗,發揮平臺優勢,整合資源資質資本,並列舉了抗乙肝創新藥物🥥,全球同步開發首創降脂藥、孤兒藥虛擬研發等幾個案例讓大家更為了解“平臺+”的實質含義🧑🏼🚒。他認為一家開放式新藥研發生產技術能力平臺型公司能夠可持續地降低成本,並縮短科學假設的驗證周期💇♂️,從而提升研發效率。與平臺公司合作可激勵外部合作🧛🏼♂️,並避免一些與傳統研發模式有關的決策偏見(例如🛝,這類合作可以正確地激勵公司尋求真相而不是一味地將內部項目往前推進)。它為創業提供了動力🧘🏼♀️,因為它可以讓位於全球任何地方的具有出色想法的科學家發現並開發創新藥物,從而造福患者💾。而這也是藥明康德努力的方向🧑🏽🏭。
短暫的茶歇後,德同資本醫療健康行業合夥人許謙與大家分享了對於醫療服務行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的看法🧑🏽🦲。他表示受益於老齡化加速以及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市場規模巨大,未來仍將迅速擴容,但不足在於醫療資源總量雖有增長但速度跟不上。中國公立醫院居於主導地位,存在以藥養醫、資源錯配等問題。近幾年新醫改政策不斷推出,民營醫院有了一定的發展,2013年起醫療服務相關投資持續大幅上升。他認為醫療基金投資項目的關鍵點有四個方面:一是堅持與公立醫院差異化競爭的定位🧖🏽♂️;二是擁有核心的競爭優勢(比如稀缺專家資源、醫意昂2資源、政府資源等等)🏢;三是醫生的獲取;四是關鍵運營指標如門診數😑、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轉率等。同時表示互聯網與醫療服務的結合👩🏿🦱,歷經信息化🐰、網絡化👜、互聯網醫院不同階段👲🏻,未來應該會發展到“互聯網+智慧醫療”的階段,實現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醫療等深度結合👩🦱。中國在互聯網與醫療服務結合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智慧醫療有巨大發展空間。

緊接著德同資本醫療健康行業合夥人楊昆與大家分享對於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的看法。首先從全球來看💇🏽♂️,美敦力🏮、強生公司持續領跑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另外醫療科技IPO活動下降🤚,但總體仍然呈現上升趨勢。再來分析中國市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仍然處於高速發展中,具有超過6000億市場容量,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8%🙎🏻,但不足之處是器械公司在中國仍然處於小而散的局面,並且小的公司沒有被收購的動力,目前行業整合的意願並不高,但未來行業集中度提高應該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心血管👨🏿🏭、體外診斷、骨科將是中國前三位的器械細分市場🙆🏼♂️,並表示未來中國可能還會存在很多本土創新的機會🛖,如心梗👳🏿♂️、腦梗🧛🏿♀️、透析等急性疾病就有一個就近需求⏸,會刺激縣級醫院的發展🏌🏽♀️。因此他提倡多層次驅動🧛🏻🕵🏼♀️,積極鼓勵和扶植本土化創新🧡。最後,楊總也分享了自己關於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投資機會的思考🦆🤵🏽♀️:一是投資布局向早期投資與後期整合兩頭延伸🖲;二是從疾病譜出發,關註產品創新和產業布局;三是註意細分市場的天花板👩🏼;四是註重對於企業的考量;五是隨時關註政策層面變化💯;六是有多重退出方式。

會議最後,睿寶兒科總裁楊唯璐校友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以及企業情況🧑🏻⚕️♒️。她從自己帶孩子看兒科的親身體驗發現了兒科醫院的創業機會,並詳細闡述了自己創辦兒科醫院的五個原因🤙🏿:一是兒科醫院跟公立醫院並不存在明顯競爭;二是兒科醫生在公立醫院裏待遇較低⇢,希望通過民營企業給兒科醫生實現更好的價值平臺、同時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三是支付問題👩🏻🦯🧜🏼♂️,兒童的病一般並不是大病🌬,因此對醫保的依賴性和敏感性不強。四是兒科醫院在中國創辦的可能性👏🏼,比如IVF行業雖然火,但是準入高,在國內很難拿牌照😢👨🏻🎓,而兒科需求旺盛,因此得到一定支持✍️。五是兒科本身的特性,70%-80%可以在門診的層面解決。隨後🤲🏼,她對睿寶兒科的組織系統、服務環境以及運營模式👰、發展戰略進行了介紹,並表示公司在創立18個月後實現盈虧平衡,並且在.B輪融資後會在上海形成4個兒科衛星門診和1個區域醫療中心的格局🧑💼,並且開始向上海以外的城市發展⚽️。

整場活動在四位嘉賓的熱情分享以及各界校友的熱烈討論中圓滿結束𓀍。正如楊青博士所言,比起目前大行其道的人工智能或是互聯網行業,醫藥行業的變化要慢得多而且也受到更多監管👨🏻🏭,其產品開發生命周期非常漫長🥣。眾所周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此醫藥研發的變革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場馬拉松😆,需要眾多熱衷參賽的人士共同的參與,醫藥和生物技術製藥行業的技術能力平臺所具有的潛力是獨具魅力的🍳,未來也希望有更多的創業家🕢、資本家、科學家等各界人士一起來參與這場長跑,將大家對醫藥行業的願景轉化為現實。
(文章由學生記者周楊整理,嘉賓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