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外灘智本匯”沙龍第十三期活動:“一級和二級市場的震蕩與選擇”在上海NYC諾萊仕遊艇會成功舉辦🏌🏼。“外灘智本匯”沙龍是由意昂2經院全球校友會發起的,以意昂2經院資本界校友為核心,背倚意昂2多學科綜合優勢,攜手各領域精英的互動合作平臺🏗。該平臺的宗旨是信息分享、經驗交流🏂🏻、產學融合、校企聯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全球債券市場的規模在2020年快速擴張☠️,目前中國的一級和二級市場🤓,正處於一個至關重要的拐點。本次沙龍的主題依以貼近現實為根本,展望未來為重點⚧,由意昂2客座教授☣️、野去網絡科技聯合創始人洪偉力博士擔任主持人,同時還邀請了九位一級和二級市場的精英投資人做分享,共有近100人參會,可謂是一場思想的盛宴。

洪偉力
首先發言的是洪偉力教授。作為國內母基金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洪教授從母基金的視角,對當前如火如荼的PE/VC行業進行了分析🦵。洪教授認為🏊♀️,影響今天和明天中國的PE/VC市場的核心因素主要有以下五點👩🏿🌾。第一是宏觀層面的中美博弈和全球地緣政治變化👨🏭。第二是長期內的去全球化和短中期內的疫情反復。第三是科技立國戰略和對科技領域創新與投資的大力扶持🎎。第四是經濟雙循環和內循環為主。第五是二級市場領域的一些規則和變化,它帶來了一二級市場的共振。
關於PE/VC行業未來發展的十七個趨勢,洪教授也耐心給予了詳盡解讀。包括:垂直的越來越垂直🧜🏿♂️,平臺的越來越平臺🧑🦰。VC/PE行業或是三類機構勝出的天下:垂直型,平臺型🦸🏿♂️🚹,企業型即CVC。某種程度的“結盟”🗞。投資機構內部的數據化、IT化🙆、智能化♦️、將不斷增強🏏。不同於過往,“退出”和體現DPI成績將成為基金們最為重視的目標之一。但是結果可能南轅北轍。小而美的垂直型基金通過綁定一家或兩家長期深度合作的,往往是產業背景如上市公司的基石投資者。尋找與CVC和平臺型基金的競爭縫隙🪒。對於所有一線二線的基金來說⏲,“不進則退”🏌️♀️😖,許多基金會走下坡路,而新銳必定會崛起👩❤️💋👩,等等。

金明
高鵠資本創始人🔚、管理合夥人金明接著從海外資本市場的角度進行了精彩的分享。首先他分析了海外資本市場的幾大現象,其中包括全球一級私募股權市場投資與二級市場行情的高度關聯;市場流動性是推動二級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頭部科技股及疫情概念股票受益明顯,更受資金青睞;最後就是從散戶角度來看,“有錢有閑”的散戶進入市場,改變了美股形態。
金明認為,在整個大牛市下,吸金最多的四大領域分別是新型電商、新消費品牌和渠道、在線教育和SaaS及企業服務🏌🏽。在新型電商領域,目前社區團購和即時電商兩條戰線都發展得如火如荼。在新消費品牌和渠道領域👨🏻✈️,目前供應鏈成熟✤,流量端變革⬅️🦸♀️,需求升級🚴🏻♀️,消費創業進入了多驅動同時的作用時代。在線教育當前滲透率快速提升,行業向頭部集中,K12是最熱賽道,而線上化辦公領域,趨勢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提升,企服行業加速破局🧘♀️。
金浦健康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兼總裁吉冬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其專註的醫療健康領域出發🕊,首先揭示了醫療健康一級市場投融資的總體增長的大趨勢:目前頭部機構初步形成⛑,各大機構紛紛加強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從政策方面來看🕗,中國醫藥產業政策和資本市場政策引導二級市場把重點轉向創新。科創板和港股18A為醫療健康企業提供了退出渠道,但是我們要警惕未來來自二級市場的估值泡沫🖖🏽。
吉冬梅也從未來投資趨勢角度分享了幾點看法🙋🏿,首先是由專業能力與價值投資相結合。其次是要在變化中看的不變,堅持成為價值發現者和價值創造者👨。最後是尋找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所謂天時就是指行業市場空間廣闊,政策利好,行業周期上升。地利指企業是行業龍頭或者潛在龍頭‼️,商業模式清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突出。人和指的是團隊要擁有正直誠信👼🏼、樂觀向上、格局遠大、學習自驅等優質特性。

王廷富
興富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王廷富接下來做了以“數智科技的一級市場投資”為主題的分享,對於一級機構的投資選擇提出了幾點中肯建議。第一點是要堅持找到5-10年內發展形勢看好的賽道。第二點是研究認知和資源稟賦兼具優勢的賽道,第三是選擇二級市場可以給予較高估值的賽道🔠。
其中他強調了兩個賽道💁🏽,數據化行業和智能化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數據化、智能化是經濟發展新驅動力😶,在一二級市場都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最後分享了興富資本在數據服務和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邏輯🪔、資源整合和投資布局👨🔬。

夏曉輝
六禾投資董事長夏曉輝接下來做了以“2021年資本市場投資策略”為主題的分享。他認為,資本市場的核心矛盾是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仍然處於持續上升或快速上升階段。結合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上市公司群體的業績增長將會較快、持續、可靠👉🏻。這種態勢未來可能會像一些龍頭公司的冪律增長曲線,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從估值來看,A股和港股整體仍然處於全球估值窪地。仔細分析市場內部的結構可以發現🙋🏻♂️,目前A股“分化處於歷史極端位置”,而不是“整體估值處於極端位置”。只要估值不極端演繹,所謂“流動性拐點”就不會演變成主要矛盾🫸🏿。市場仍然存在大量的結構性機會,這些結構性機會可能來源於市場分化的收斂,也可能來源於細分行業增長的變化,或者是新上市的高質量成長公司。

杜昌勇
睿郡資產創始合夥人1️⃣、執行董事杜昌勇分享了自己對二級市場的看法和做法🏋️♀️。首先他表示對目前的市場不悲觀,經濟還是處於向上的周期🧑🏻💼,是降低速度的中速增長,依然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在投資方面❕,較長時間內要回避過高估值,交易太擁擠的賽道,因為過高的估值可能是對長期回報率的一個損傷。
對於如何把握結構性的機會🐁,杜昌勇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依然是堅持選擇優質的公司☞,就A股市場而言👪👈🏼,一方面整體的經濟結構在變,經濟的結構都在向龍頭集中,優秀的公司競爭力越來越強🧑🏽🔬,對小公司整個環境越來越惡劣。另一方面是投資者結構在變化,機構投資者占比越來越多。所以A股的選擇一定是是向優質公司去聚焦👿,這個是方向是不變的🧑✈️,但強調是估值合理的優質公司。其次是市場的資產類別的結構分化📤,比如港股、可轉債等。
明泓投資創始人裘慧明根據自身投資經驗做了相關的精彩分享。
興證全球基金管理部投資總監、基金經理謝治宇做了精彩的分享◀️。他認為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既有經濟背景,也有市場背景👮🏻。基金經過兩年的市場上漲,已經形成了很多共識👩🚒,但對一些忽略市估值的市場共識🎩,他提出了不同看法👩🦯,並且舉例說明了自己的看法🧰。哪怕投資的時間點並不好,但是如果選擇正確,市場還是會回饋比較均衡的回報🥛,但是需要在另一個時間點做選擇。
會議發言由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進行壓軸🙎🏿♂️,張憶東做了以“美債之謎🧏🏼♂️、抱團博弈及核心資產的價值真諦”為主題的分享,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解答了美債收益率此次上行之謎,提出美債收益率此次上行並非危機的前兆🦸🏽♀️,2021年不會重演2008年式熊市,也不像2018年🧂,中國的宏觀環境更像2010年。第二個部分對市場進行展望,認為此次調整並非是熊市開始➙,而是結構性長牛短期休息。成長股的抱團博弈短期情緒動蕩,後續蓄勢再起關鍵在於業績👨🏻🎓。第三部分分享了投資策略,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大國博弈持久戰的時代,投資者應做到認知自我、以長打短、相信專業、相信中國↪️。
主題分享後🫎,現場進入了自由討論環節。各位嘉賓就參會人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解答。時間雖然有限🙇🏻♀️,但是每位分享嘉賓都從其職業特性和親身經歷出發🤎,暢所欲言,輸出了許多幹貨,擦出了許多智慧的火花⇨,大家在這場思想碰撞中感到意猶未盡、受益匪淺,一致表示共同期待2021年中國經濟新的機遇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