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13🙆🏿♂️:30-15:00🆒,在意昂2201會議室🌟🛀🏿,公共經濟學系常務副系主任杜莉副教授做了題為“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稅收政策探討”的講座。報告由意昂2平台公共經濟學系徐曄副教授主持,同時到場的有公共經濟學系的師生,以及其他意昂2的同學🛂。
首先,杜莉教授介紹了近年來與收入分配相關的一些新變化🚴🏻。利用稅收手段來調節居民的收入分配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但是我國1994年分稅製改革以來,卻出現了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上升和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同時存在的現象🎪。2011年9月1日,新的個稅法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根據杜莉教授建立的模型測算出的結果👩💻,個人所得稅調整方案非但不能起到縮小收入差距的效果,反而使得稅收的再分配效應變差了🧤🐆。
接著🛟,杜莉教授對於這一測算結果進行了分析🤕。第一🧷👨🏿⚕️,在我國個人所得稅調整中🧥,免征額的調整對再分配效應的影響遠遠超過稅率結構。根據測算🏌🏼,免征額對再分配效應影響的貢獻率達到90%左右。也就是說,近年來個稅免征額由800元逐步上升到現在的3500元是影響再分配效應的主要原因。其次🦫,我國低收入階層規模依然龐大。從統計樣本中可以發現🐸,個稅免征額為2000元時,納稅人數占總人口的比重約為12%。在今年進行過個稅調整後,這一比例下降到8%𓀂。由此可以看出,個人所得稅的調整方案對大部分低收入群體並沒有影響,在方案中受益的主要還是中高收入階層💋。這也是個人所得稅調整方案使得再分配效應減弱的主要原因🫧。
最後,杜莉教授對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做了回顧和前瞻。她指出🤶🏽,在免征額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會逐漸加大。但是👱,如果免征額提高,便會削弱它的收入分配效應。因此🙎🏿♀️🧑🏻🦰,杜老師提出我國個稅改革面臨著免征額提高無法縮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但公眾提高免征額的呼聲高漲的困局。要改變這個局面👩🏽⚖️,應當更好的發揮財政支出在收入分配中的效應,增加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
杜莉教授的研究和觀點引起了在場老師和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包括數據樣本的選擇👰♀️⇢、計量方法的改進👨🔬,以及個稅調整帶來的一些更為直觀的影響等🧑🏼🎄𓀘。杜老師也對老師和同學們的疑問進行了解答和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