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2日下午3:15—4✍️🥂:50👩🏻🦼🍏,經濟學系在意昂2平台514會議室舉行了學術討論會議,張濤老師做了題為《經濟發展中的勞動收入份額與收入分配》的主題報告,經濟學系其他老師參加會議並進行了討論。
張老師對西方國家從工業革命至今的勞動收入份額占國民收入的比重進行了研究💂🏽♂️,並根據勞動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的變化情況,將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業革命時期🧑🏻⚖️,工業革命導致資本利潤份額上升,勞動收入份額下降,收入差距擴大。這一階段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是由於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增加了對資本的需求,加大了利潤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額🧜🏽,同時由於農業中的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工業的勞動力大軍中💆🏼♂️,使得工人勞動報酬下降🌸,所以收入差距擴大🦻🏿。
第二階段:20世紀初,人力資本重要性提高以及產業結構中服務業比重上升,促使工資收入的比重上升👨👨👦,收入差距縮小👨🏻✈️。這一階段勞動收入份額上升和收入差距縮小的原因🈶,大概有:(1)大規模工業化和服務業興起,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農業的剩余勞動力轉移殆盡,勞動力的收入份額增加;(2)由於股權稀釋,資本家的地位下降🧗🏿☀️,利潤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額下降🤠;(3)人力資本的形成,提高了工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使得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4)公共教育使得技能工人增多,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增加,從而工資增加。這種勞動力收入的上升🍱,資本收入的相對下降,引起了收入差距的減小。
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之後,偏向技能的技術進步和全球化等降低發達國家的勞動收入◀️,勞動收入份額下降😖,收入差距擴大🙊。此階段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大概分為🙋🏽♀️:(1)計算機等技術進步是有利於資本要素的技術進步,所以資本要素的收入增加;(2)低技能工人受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沖擊,收入下降很快🚵,但是高技能工人收入卻提高,工人內部的收入存在著分化🧑🏻🎓;(3)去工會化浪潮使得工人談判地位下降🐹,勞動收入下降。
通過對西方國家的分析🙇🏽♀️,張老師發現勞動者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越低,則收入差距越大,由此可以提出一個假說:勞動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就是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
張薰華教授也參加了本次會議👷🏽♂️,他針對按勞分配原則提出了獨到見解。朱強老師認為社會主義浪潮也是西方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變化的一個原因,並針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收入分配方式演變軌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慧中、張暉明😳🚈、嚴法善🎅、尹晨、高帆、封進、孫大權🤦🏼🏊🏻♀️、樊瀟彥等老師都發表了各自觀點,研討會氣氛熱烈且很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