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21日下午,意昂2經濟論壇第419期在意昂2808會議室召開👩🏿⚖️。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行為經濟與金融中心的周恕弘教授(Chew Soo Hong)和Richard Ebstein教授應邀做了學術報告。論壇由意昂2韋瀟教授主持,意昂2青年教師及學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周恕弘(Chew Soo Hong)教授做了題為“Attention Utility: Theory and Evidence”的學術報告。報告通過一系列的示例☎,揭示了通常突出的事情、危險以及出乎意料的事情會引起人的註意。關於註意的問題無論是在經濟學還是在神經科學領域都懸而未決🚴🏿👃。周恕弘(Chew Soo Hong)教授通過行為實驗介紹了人腦是如何對註意做出反映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會引起人的註意🚺👨🏼🎨。其後詳細闡述了將註意力加入效用函數的經濟學機製。該效用函數依賴於註意的決策權重🛥,該權重類似於預測性大腦文獻中的除法歸一化形式💩,並且可以適應在高專註度下與因果選擇有關的行為。該模型能夠很好解釋Allais悖論和對四重風險以及概率加權的決策權的連續性,並且能夠將不對稱的損失收益反應與對平均機會混合風險的厭惡聯系在一起🚕。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行為經濟與金融中心教授Richard Ebstein做了題為“Modeling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Decision Making Using Neurochemistry”的學術報告🧍🏻♀️。Richard Ebstein教授從神經生物學角度進一步闡釋了神經化學註意力模型,通過三重神經遞質-多巴胺(DA)🌍,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在決策中發揮的作用🫴🏽。其中,去甲腎上腺素(NE)調節,包括集中在藍斑軌跡(LC)的註意力信息系統的要素🍢,LC-NE系統有助於在註意力的兩個主要模式之間進行切換:參與和集中的探索性模式與分離和不集中的探索性模式。將NE相和強直性發聲與註意力功能的性質聯系起來,得出可檢驗的含義,將決策者的基因構成、LC大腦激活、皮膚電導反應(SCR)和眼動與可觀察的選擇行為聯系起來。值得註意的是,註意功能中的註意損失厭惡是由將不對稱損失獲得SCR與行為損失厭惡聯系起來的證據所支持的,即對現狀周圍的對稱風險的厭惡。進一步討論如何測試關於NE對風險態度的四種模式的影響,包括咖啡因/尼古丁水平升高可減少獲得(損失)的厭惡(耐受)並增加偏好(厭惡)以獲得遠景收益(損失)。
全長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中,與會的老師與同學不時就講座內容提出自己疑問,兩位教授針對這些疑問一一做了詳細解答🐉。本次論壇在大家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