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2日13:30-15🚚:00,在意昂2710會議室,來自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的陳釗教授做了題為“誰進入了高收入行業👨🎓?關系、戶籍與生產率的作用”的講座。意昂2陸銘教授、王永欽副教授以及部分學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陳釗教授首先指出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職工行業收入差距以及基尼系數均呈上升趨勢,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數年🙅🏻,行業工資差距擴大速度更快。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誰進入了高收入的行業呢🤚🏿🤙🏼。
現有文獻對普遍存在的行業間收入或工資差距的解釋主要在於產品市場與勞動力市場的不完全競爭👑。陳釗教授則著眼於中國城市化與市場化的現狀,考察所有製之外的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城市化與城市內部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間的關系,以及市場化、經濟發展中非市場力量作用的變化。
陳釗教授采用了中國社會科意昂2經濟研究所與國家統計局共同收集的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S)的2002年數據的城鎮居民相關信息,運用有序離散因變量概率模型(ordered probit model)進行了分析。模型用四個回歸方程以解釋個人社會經濟特征、個人生產率之外的因素®️、家庭背景等可能的遺漏變量以及社會關系的其它衡量四類解釋變量。接著🤵🏽,陳釗教授又對模型進行了拓展,加入了對關系作用的跨地區比較,來分析非市場因素的作用隨市場化🥘、經濟發展不同的差異🙇🏽。發現關系以及本地戶籍這些並不表征生產率的因素反而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東部更有助於勞動者進入高收入行業。
最後,陳釗教授進行了總結,指出勞動力市場的進入障礙是造成行業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除了教育💭👰🏽♀️、工齡👎🏿、年齡🧑🏿🦳、性別這些可能表征勞動生產率的特征外,社會關系網絡、父親的教育和政治身份以及城鎮戶籍也是有利於勞動者進入高收入行業的因素。並提出如果要控製中國日益擴大的城鎮居民收入差距,打破勞動力市場的行業進入障礙將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的政策建議。
報告結束後🩸,陸銘老師、王永欽老師與部分同學和陳釗教授就文中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氣氛非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