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轉型與發展”系列學術講座
第137期:“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言說邏輯”
2024年10月15日13:30-15🛌:00,由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智庫)主辦的“轉型與發展”系列第137期講座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514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主題為“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言說邏輯”。報告由尹漢寧教授主講👩🍼,王弟海教授主持🏙。
尹漢寧教授結合自己在研究中的經驗與成果,首先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這一理論命題背後的邏輯👨🦱、涵義進行了分析👢,接著討論了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研究的時代條件👩🏻🦱,最後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框架結構進行了論述♢。
尹漢寧教授首先簡單分享了課題的由來,並對“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這一命題的結構和涵義進行了分析🎒。尹漢寧教授指出💂🏽,作為西方經濟學分支的發展經濟學🔦,從總體上是由發達國家的經濟學家,以發達國家作為樣板👳🏻,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的。但是當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初期的情況有很多的不同。直接以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實踐作為研究主體,運用發展經濟學🤽🏽♀️🐹、西方經濟學中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一般規律的知識和理論,或許更有意義💺。
尹漢寧教授也對經濟學的世界主義與國別指向進行了討論🔱💵,指出:從重商主義開始🚇,經濟學理論從來都有明確的國別指向。那些認為西方經濟學一開始就是面向全世界、對任何國家都普遍適用的觀點是缺乏歷史依據的🌆🚵🏼。尹漢寧教授也認為當代政治經濟學研究應當回歸原初定義和本來價值。政治經濟學知識體系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與發展為背景的,當然也是以市場形成與發展作為背景的,是以國民財富的增長為目標的👰🏻♂️。研究一國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經濟發展,是政治經濟學的核心議題🧞。
接著尹漢寧教授討論了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研究的時代條件🧔🏽♀️,分別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和判斷、研究樣本的基本條件、實踐積累和理論資源沉澱、前輩學人示範等角度展開介紹。
最後尹漢寧教授論述了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的框架結構。布局結構以“四維”為特征,包括緒論🤙🏻、歷程分析、專題研究和結論🚣🏼。歷程分析的重點是梳理已有的規律性認識或形成新的規律性認識,以便連接起學理轉換的實踐通道🏄🏼♂️🧑🏿🔧。尹漢寧教授將中國當代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按照製度體製變遷、發展道路探索與曲折😤🧑🏽🦳、經濟發展的常態與新常態,劃分為前後聯系的五個階段。專題研究進一步基於實踐,對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經濟治理的九個重大問題直接進行學理總結或學理呈現🫴🏻。在歷程分析和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尹漢寧教授就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知識體系框架歸納了十三條規律性認識🔆,解釋中國當代經濟發展的實踐。
尹漢寧教授還從新現代性視角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解讀。他還提出,中國特色形成中運用了“一般”,中國特色形成以後也產生了新的“一般”。並認為這符合認識規律⏩,也一定程度地體現了後發優勢。在講座中,與會老師與同學們就建構“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學”理論框架的重大意義與不易、就講座中提到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
(由博士生李冠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