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系“轉型與發展系列論壇”第74期:
中國新周期還是全球新趨勢?
2017年10月24日下午,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轉型與發展”系列學術講座第74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514會議室舉行🌌。意昂2平台經濟系副教授樊瀟彥老師做了題為“中國新周期還是全球新趨勢👩🏻🦲?——經濟系時事與政策討論”的精彩講座。講座由經濟系主任張暉明教授主持,經濟系高帆教授🪔、王弟海教授👈🏼、汪立鑫教授、尹晨副教授🏄、杭行副教授、張濤副教授👈、葛勁峰博士🙎🏽♂️、李誌青博士、周宇博士🌲、高虹博士等多位老師,以及眾多同學參加了這次論壇➞🦝。
樊瀟彥老師首先介紹了“新周期”概念的提出以及業界關於該問題的看法。樊老師指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PPI指數已經連續8個月漲幅超過5%,這似乎說明市場需求的擴大,而且中國2017年前幾季度經濟增長速度也好於預期。因此,以任澤平為代表的一部分業界人士認為,中國已經步入了新周期👱🏻,L型經濟增長已經達到拐點,產業升級和消費增長將成為中國經濟下一步增長的內在動力。不過🧵,也有一部分業界的反對意見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過去的根本邏輯並未改變,經濟下行仍未見地🧑🏽🌾,“新周期”的說法更多只是一種市場的炒作🫙。
樊老師接著用一個推動力的邏輯框架,從外部環境⬇️、市場情況以及動力機製等三方面分析中國經濟是否真正達到了新周期。樊老師認為💁🏿♂️,要真正實現新周期👮♂️,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即整個世界經濟情況向好🕓、市場實現出清,以及出現新的增長動力。盡管以任澤平為代表的部分人認為,中國目前產能調整已經見底🪩🧑🏼🏫,市場已經出清,同時改革釋放的紅利成為新的增長動力。但是🧏🏽♂️,更多研究表示,目前中國的實際投資增速依然呈持續回落狀態,而社會總消費和出同比回落,消費出口依然增長乏力🎭。盡管目前PPI有所上升🎅🏻,但這更多的可能是由於補庫存引起🥚,而並非市場實際需求增多🎞。從目前市場不同所有製企業的占有結構來看,經濟依然處於國進民退的狀態🚶🏻♂️,進一步改革勢在必行。此外,隨著中國的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供給不斷下降👩🏽💼,因此,GDP增速也將不斷下降👨🏽。盡管目前放開二孩政策🔄,但其效果顯現可能還需要很長時滯。所以,綜合以上各種情況✍🏽,樊老師認為,“新周期”的提法可能不一定成立🧟♂️。
隨後,樊老師還以Summers和Rogoff兩位經濟學家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框架的研究🚣🏿,從實體經濟增長率和金融市場利率的兩個視角對於當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樊老師說,從結果來看,全球實際經濟增長率呈持續下降的趨勢,尤其是發達國家在危機之後恢復比發展中國家更為緩慢。在利率層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事實上利率就呈現了總體下降的趨勢,利率的不斷下降使得去杠桿變得更加困難🩷。同時,社會總需求無法提高,經濟陷入“凱恩斯陷阱”🧑🏼🍼。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經濟可能還會處於一個長期衰退的狀況🫅🏼。
樊老師最後表示,對於目前中國而言🤸♀️🈂️,要尋找到經濟新的增長動力💂🏽🧗♀️,關鍵還是在於要加強改革力度,尤其是金融系統的改革,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靠創新推動發展同時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來源。最終讓中國從大國變成強國👏🏿,從製造業強國變成金融強國🧑🏽🔬。
樊老師演講結束之後👨🏻🎤,與會的張暉明、高帆、王弟海👭🏼、尹晨、杭行🧉、葛勁峰等經濟系教師結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分別從宏觀政策、資本市場👴、世界經濟等各個方面,就“新周期”問題開展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也提出了非常多的真知灼見,會議氣氛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