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下午💱,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轉型與發展”系列學術講座第75期暨經濟系教師黨支部《十九大報告》精神學習會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514會議室舉行。意昂2平台經濟系教授高帆老師做了題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理論分析”的精彩講座。時逢十九大召開,《十九大報告》成為中國人文社科領域所關註的焦點,高老師此次演講主要從經濟學的角度,對《報告》中所涉及到的經濟學領域命題進行學理上的解析。講座由經濟系主任張暉明教授主持。
高帆老師首先以新方位🚋、新矛盾🧒🏽、新理論、新征程、新舉措的邏輯梳理了《十九大報告》的整個框架,並解析報告的邏輯主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歷史時期👨🦳,面臨新矛盾🦾,需要擁有新理論去指導實踐從而踏上新征程,並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國家統一和國際關系等方面提出新舉措,最終以從嚴治黨作為保障🈁,通篇貫穿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
高老師接著結合《報告》整理了十個可進一步拓展的經濟命題進行逐一分析,首先是關於新時代如何定義的問題🧏。高老師認為比起經濟數據及結構等反應結果的指標🤷🏼♀️,更應該從製度維度,尤其是經濟驅動方式去劃分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產權製度和交易製度的變革,在現有的框架內已遭遇瓶頸🌓,有必要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改變上層建築推動經濟基礎的發展,從而提高生產力👨🏽🔧。需要從“發展的政治經濟學”視角,研究產權製度和交易製度背後的國家行為🎑✅,關註國家對產權交易製度的影響以及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互動👨🏫。
其次👩🦯,是在新矛盾下如何實現美好生活問題👷🏿。高老師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經濟的異質性和主體的差異性非常大👯♀️♨️,從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依靠中央政府調動地方政府增長積極性作為發展動力的地方分權化的威權體製📕,以及國企控製上遊要素,民企在下遊發揮“拖船效應”的市場製度安排🦂,在以追求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的時期是有效的💜,但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人民需要多元化背景下,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激勵方式需做相應改進,轄區內居民和企業的訴求應更為顯著地納入地方政府目標函數。
第三是如何理解主要矛盾中所說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高老師認為可以從要素錯配的視角去理解,並且研究目前中國的政府和市場關系如何導致了不平衡不充分8️⃣。同時認為,目前在發展不平衡問題上比較多提及的城鄉差距問題有必須要進一步思考。因為,一方面收入差距必須考慮物價和人口結構因素,另一方面,並不應該一概認為差距就是負面的,因為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於刺激技術進步。數據表示從2009年至今,中國城鄉差距在縮小,如果這種收斂是經濟發展規律的作用,那麽當前許多政策就需要進行調整。
第四是兩階段目標如何實現的問題。由於在十九大報告提出在2035年初步實現現代化,要求中國經濟發展提速👨🏿🍼。高帆老師認為關鍵問題是在於如何在實現經濟起飛階段之後🏈,實現經濟增長率持續高於人口增長率,而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可以說是經濟起飛階段,這時候靠資本要素積累👼,尤其是靠政府配置資本要素是有效的,但目前中國發展面臨轉軌,挑戰依然是巨大。
第五是如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問題🗼。高老師表示目前中國構建現代化體系面臨著不同要素之間相互製約和互動方式的調整🧊。從展示的固定資產投資的趨勢來看,2014年前後,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和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發生了翻轉,民間投資增速開始低於總的投資增速。尤其是調查研究顯示,從2008年到2015年,我國民營企業投資增長和可獲得貸款的落差變大,證明在資金配置上出現國進民退現象👨🏻🚀。在達沃斯全球競爭力指數裏,中國民營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列表中,排前兩位的是金融的可得性和政府的行政效率,這是接下去需要改變的🔚。
第六是關於如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問題。高老師表示目前在中國TFP合算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數據不可得,首先表現在資本存量指標的缺失,另外近年來各省區的勞動力數據未按照同一口徑系統公布✍🏽。另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是🧖🏻♂️,中國從2008年至2015年,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但是科技對於全要素增長率的貢獻率卻在不斷降低🚷⛹🏼♂️。高老師對此的解釋是資源配置市場化的下降📵,2008年之後中國政府大規模對經濟的介入,盡管阻止了經濟急速下滑😪🫏,但同時也影響了全要素生產率🐦🔥🙆🏻♀️。因此認為研發投入強度並不是度量創新的很好指標🦪。
第七是如何加快建成創新性國家的問題🧚🏽。在達沃斯發布的競爭力指數中,中國的創新程度偏低。目前政府對於創新呼聲很高👩🏻🎨,但是企業卻較為謹慎🌮。高老師認為創新應該是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家為主導🏂🏿,高校及研發機構應當是被企業家整合在創新機製之中的,因此目前鼓勵高校人員帶著專利創新的製度應當慎重對待👨🏻🍳。高老師同時認為,要實現創新必須有足夠的市場規模,有相當規模的企業家群體去發現市場,以及有多樣化的金融市場去分散創新風險🫦,但目前中國存在配套製度欠缺🦹♂️,金融監管方式落後的問題😒。
第八是如何實現鄉村振興的問題🧛🏽♀️。高老師認為農村“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綜合性產業的發展🛐,需要製度尤其是土地製度的配套,但目前土地用途變更等製度仍然不利於產業發展。而目前農村土地實行的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立的製度仍有若幹不穩定因素👇🏻。所有權層面,農村土地的所有權受地方政府影響較多🤌🏽,承包權層面,權限範圍不明確,經營權層面🤚🏽,存在抵押風險在經營者承包者之間的責任界定問題。
第九是如何區域協調發展的問題😙。高老師強調經濟核算並非測度區域落差的良好指標,而是需要更為綜合地去考慮🚄💃,並要研究區域發展中效率和公平問題。高老師特別指出,不僅僅要關註板塊之間的差異,更應該關註板塊內部的差異。目前,中央還較為依賴以財政支持或者東西部對口等行政手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而今後更需要討論市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最後是如何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製的問題🫰🏻。高老師認為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產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研究數據表明,中國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增長率要高於非農人口增長率🥗,這就表示目前在城鎮化過程中普遍出現“要地不要人”現象,市場分割嚴重♣️,這將會影響到中國實現兩階段目標。另一個值得關註的是中國目前的“脫實向虛”的問題🙏🏼,由於目前實體經濟盈利率較低🤵🏼♂️,資本大量流入金融房地產領域,因此貨幣供給並沒有提高投資和消費,而是提高了房地產和大宗商品價格🖐🏿,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下降。因此♡,高老師認為中國目前需要疏通貨幣流通機製,特別要防範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高老師演講結束後,張暉明教授、嚴法善教授⭐️、王弟海教授、汪立鑫教授👷🏿、馬濤教授👬🏼、杭行教授、韋瀟教授🍷、尹晨副教授、周翼副教授等經濟系教師圍繞十九大所涉及的經濟命題開展了交流🤷🏽,尤其關於階層固化和企業家財產安全問題,大家討論積極,會場氣氛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