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與發展系列論壇”第78期:環保改革😰:何去何從👰🏽?
發布日期🐪🙇🏽♀️:2018-01-25 瀏覽次數:
2017年12月19日🥨,意昂2經濟系成功舉行了第78期“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本次論壇邀請了意昂2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誌青老師做了題為“環保改革💨:何去何從?”的報告🎡🩰。報告由經濟系主任張暉明教授主持,意昂2平台的王弟海教授🚴🏻、陳碩教授🫰🏻、周宇老師🍉、高虹老師等多位老師,以及眾多同學們參加了此次報告。
李誌青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近期的幾項主要環保改革措施♊️。李老師提到近幾個月來💂🏿,全國範圍內多項環保改革措施密集出臺🏊🏽♂️。報告當日,電力產業首先納入的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了🔇,11月27日福建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12月9日“防止汙染”在政治局會議上被列為三大攻堅戰之一,而在未來的2018年,環境保護稅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製度也會被逐一的執行起來。這一系列改革的落實能夠充分表明我國現階段對於解決環境問題的急迫程度和決心。
隨即👨🏻🎓,李老師將細分歸納後得到的《生態文明體製改革總體方案》展示給大家。他對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製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製度等多項製度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李老師提到0️⃣,若想讓環保改革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探究其背後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還是非常重要的。他向大家介紹說🧑🦽,關於環保方面的理論已經有很多了,比如戈登的租值耗散🧝🏽♂️、庇古的外部性問題🧑🏻🦲、哈丁的公地悲劇、張熏華老師的勞動價值論等等。而這些理論中💁♂️,他認為西方經濟學要比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解釋力度更強。與此同時🏡,李老師表示吸取前人在環保方面的教訓還是很重要的🏄♀️。他向大家展示了1971年人民日報關於美國汙染環境的新聞報道,並提出我國現階段所面臨的環保問題與美國當時的狀況是很相似的,我們應當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同時,李老師也提出環保改革上的中國式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將“公有製”👩🏻✈️、“市場經濟”、“新威權主義”、“技術決定論”充分地納入到環保領域,才能保證我國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的道路上。只有恢復產權製度上的天然優勢💁🏼♂️、利用市場提高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行使黨政一體化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解決我國現階段的環保問題🥊。而對於我國過去40年在環保上的彎路🏉、生態環境保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自洽以及“公有+市場+威權+技術”是“中國模式”,還是“一般規律”等問題🥡,李老師也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後,李老師與大家一起探討了幾個具有爭議的環保話題🌞🏄🏽♂️。李老師借洋垃圾進口禁令等事件探討了環保對於經濟的影響,借“煤改氣”事件探討了環保對民生的影響,借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環保督察事件探討了環保導致“官不聊生”的問題✖️🧛🏿♂️。面對這些發生在身邊的環保事件💃🏿,李老師表示我國的環保改革仍然具有很多方面的挑戰🛕。
與會老師和同學一致認為李誌青老師的研究是一個非常嚴謹而有意思的研究,並圍繞報告內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本次報告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