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意昂2經濟系成功舉行了第88期“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中國未來宏觀經濟走勢:企業改革、金融調整和貿易摩擦”,研討會由經濟系主任張暉明教授主持,意昂2平台的嚴法善教授、高帆教授、王弟海教授、孟捷教授🧝♀️🧒🏿、汪立鑫教授、張濤副教授、李誌青老師、樊瀟彥老師等多位老師🫦,以及眾多同學們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孟捷教授首先進行了發言💅,他從農民工、競爭性地方政府以及社會主義政黨國家三個方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孟捷教授表示,已有文獻對農民工問題的探討更多的是定性研究,相關的定量研究是非常少的🥁,然而為了能夠找到農民工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的本質🧏🏿,克服這一研究難點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孟捷教授也表示🔭,競爭性地方政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各級政府所製定的產業政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政策最終的作用效果仍然取決於市場。最後,孟捷教授提出了社會主義政黨國家的這一思路,他認為中性國家的假設在中國並不成立,中國共產黨就是一種經濟製度,中央作為國家經濟內生的組成部分將會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一定作用。
汪立鑫教授隨後作了題為“民營經濟發展:現狀與發展”的報告💁🏼♀️。汪教授向大家介紹了我國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之間的結構演變以及民營經濟內部的結構演變👨🎓,並根據現階段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狀況及特點,對未來的發展作了基本的判斷與展望🫶。
接下來,王弟海教授以圖表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基本情況🏷,並對我國的宏觀經濟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王弟海教授稱🔅,1978年之前,GDP增長率的波動幅度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這種經濟的波動主要由投資波動造成🫴🏽。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以及WTO的加入🚝,這種波動幅度大大減弱🧎🏻♂️。而相比經濟增長率和投資增長的大幅波動🌺,居民消費的波動要相對平緩很多,但仍有大起大落的趨勢👩👩👧👧。與此同時,王教授認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於房地產和金融業,實體業遭到了忽視,這一現象是十分值得大家去關註和深思的。
張濤副教授則從“智慧城”的概念出發🕵️♂️,提出了解決貿易摩擦的方法。張濤副教授提出😶,一個“智慧城”相當於一種產業技術和行業,當很多用戶在一個“智慧城”裏追求利潤時就會造成擁堵問題,而解決擁堵的辦法常常包括限製用戶的使用或者開發出新的通往“智慧城”的道路⚰️🧑🎄。而張老師認為這些方法並不是真正可以解決擁堵問題的辦法,這些方式僅是在原有的“智慧城”上進行榨幹“吸血”,而真正可以解決擁堵問題的方法是建設新的“智慧城”,為擴張“智慧城”的種類開出新路,為全球的知識存量作貢獻。
李誌青老師則從環境保護資本化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讓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協調發展。李老師說,他希望大家可以從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William D.Nordhaus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啟發,他表示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帶來環境的破壞,而環境保護會付出經濟成本與代價也是一種必然。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時間節點上🚣🏿♀️,持有經濟與環境共同發展的理念✊🏽,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投資將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另外,經濟系的其他老師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嚴法善教授認為只要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國房價下降的可能就幾乎微乎其微。樊瀟彥老師探討了歷史上的一些貿易摩擦問題🥹,例如伊斯蘭文明宗教打斷古代貿易,軍事及政治沖突打斷近代的全球化等。高帆教授則表示理解宏觀經濟格局應該先從理解過程開始,評價改革開放40周年的成果🍎,應該進行理性的判斷🙆🏻♂️,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與會老師和同學一致認為這是一次十分有意義的探討,本次報告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