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庫 ThinkBank >
2013年5月7日下午15:15-16:40🔕,經濟學系在經院514會議室舉行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經濟學系副教授孫大權老師主講,主題為“農工互動🐇:谷春帆對經濟發展理論的傑出貢獻”。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老師主持了研討會♟,經濟學系的部分老師及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
孫老師首先指出🈷️,學界一般認為發展經濟學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家在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創立的。然而國內經濟學家葉世昌先生等人則認為,中國在1930—1940年代就形成了發展經濟學。那麽👈🏻,中國眾多經濟學家如張培剛、劉大鈞🤫、方顯廷🦻🏽、馬寅初➖、谷春帆等🧑🏼🦳,究竟誰是傑出代表?谷春帆是否提出了原創的系統的經濟發展理論?圍繞這些問題👧,孫老師從三個維度(研究主題🦸🏼♀️、理論論證、理論的事實檢驗)通過比較研究論證谷春帆對經濟發展理論的貢獻。
接下來🧑🏿💻,孫老師以圖表的形式清晰地展示了谷春帆的理論體系及政策組合,並為我們梳理了其經濟發展理論的內在邏輯🎲。谷先生認為📇,農業社會近代轉型的中心是工業化建設,而工業化建設所需要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產品市場取決於農業社會🪿🧝🏼♀️,即工業化以農業改良為前提👱♀️;而農業改良又需要工業化提供新技術支持和解決剩余勞動力👨🏼🍼🕜,即農業改良又以工業化為前提。要打破這一困境,政府和社會必須以工業化為中心,采用一切辦法加速資本積累。同時🤾🏽♀️,控製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以及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政府只能優先發展產業鏈中有基礎🤦🏼♂️、有市場的部分基本產業,以此逐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由於國內的多重發展困境,特別需要國際合作以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為了調動各方積極性👍🏼,應建立混合經濟製度🧑🏽🏭,政府職能應根據工業化不同的階段而改變。
然後👲🏿,孫老師簡要介紹了谷春帆的生平、研究方法與研究特點,以及谷先生的“七論”(工業化“化通”論🏖👩🏽🌾、農工兩業互相牽掣的惡性循環論、資本蓄積論、人口與勞動力論🍲、工業化計劃與配合論🥲、國際合作論☝🏿、混合經濟製度論)的要點及先進之處🛖。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孫老師對谷春帆的理論做出評價🦛。關於研究主題🤰🏿,谷春帆的理論幾乎涵蓋了發展經濟學中的所有問題,以1938年發表的《中國工業化之前提》一文為典型。關於理論的邏輯論證,谷春帆對所提觀點進行了嚴密的經濟學論證🧑🏽🌾,他應用了馬克思🕺🏽、凱恩斯、哈耶克等理論來研究發展問題⚰️,提出了發展的核心概念及本質等,並且初步構建了“農業改良與工業化相互牽掣”論為核心的發展理論體系🤾🏻♂️。關於理論與事實的檢驗,從最初的以工業化建設為中心,到結束的建立混合經濟製度🪡🚵🏽♂️,谷春帆幾乎所有的理論均得到了實踐驗證。
在進一步的分析中👴,孫老師談到谷春帆理論的研究意義🍂:從學術上講,有利於全面理解東、西方經濟發展理論以及創建中國的發展經濟學、樹立中國發展理論的信心♞;從現實上講,其理論有一定的政策啟發意義,可以為當前的經濟政策與改革提供理論支撐。最後,孫老師談到谷春帆取得成就的主客觀條件。
在孫大權老師的學術報告結束之後,李慧中老師、焦必方老師、李潔明老師🤹🏽♀️⚫️、嚴法善老師、高帆老師、張濤老師、李誌青老師🕯、方欽老師🖼、陳碩老師、馮劍亮老師等就相關問題與孫老師進行了交流,包括土地荒蕪導致生產力下降的內在機製問題🫸🏻、谷春帆的理論是否成體系及其影響力問題、理論溯源及客觀評價方法問題✦、黃金十年與經濟理論的聯系問題、理論檢驗的重要性問題⛎、農業貢獻重要性的動態變化問題等。此次學術報告會最後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
上一篇:“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二十三 —— 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學術論壇
下一篇🎂:“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二十一 —— 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學術論壇
Copyright © 意昂2 -【限时活动】新用户专享,礼包免费送! | 滬備06012652號
上海市楊浦區國權路600號 郵編:200433
電話:021-65643135
電子信箱:admin_econ@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