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庫 ThinkBank >
2011年10月25日下午15:15—17🤾🏿♂️:00🥷🏻,經濟學系在經院514會議室舉行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意昂2平台李明博士主講“基層控製與中國農村居民的選舉參與”。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老師主持了研討會,經濟學系的各位老師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中國與經濟轉型相伴隨的政治發展越來越引發關註,其中農村自治選舉的運行情況更是引發了國內外的高度矚目。以往的學術研究也對中國基層自治選舉的作用給予了眾多的肯定,且中央政府也在致力於推動選舉的製度化和規範化🏄🏻♂️,但在選舉製度有賴地方政府負責實施的背景下🏊,基層因多種動機而對選舉實施某些控製,這使得中央政府對基層民主製度的意願供給與地方的實際供給不符。
基於上述實際情況🤰,李明博士借鑒基於群體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投票模型,首先從理論上考察選舉控製對居民投票決策的影響🏋🏽♂️,並由之總結出待檢驗假說🧑🏻✈️:選舉控製程度的增加將導致居民投票參與概率的下降。李博士接著分析了這個現象產生的製度背景。中央政府在針對農村自治的製度供給之外,還設置了一些管製任務有賴地方政府來實施,由於民主治理可能弱化管製能力,中央政府權衡之後往往會默認基層政府的選擇背離製度供給的初衷,造成法律意義上的軟約束👱🏼。同時🖐🏼,由於中央政府缺乏必要的信息👃🏻,地方政府還附帶汲取了法律和法規允許的資源🫃🧑🏽🌾,進一步加重了農村負擔。基層政府對選舉的控製在逐步轉移到對當選人任職和財務審查的同時🩱,也轉移到村民代表的選取上🦂。同時🈯️,由於村日常工作的運行按規定也受村民代表會議的約束,村兩委也參與了對村民代表選取的幹預。
利用中國全國綜合調查數據(CGSS2005)提供的大樣本觀測數據和多變量邏輯斯特模型,李明博士采用了不同方式定義選舉控製變量🧑🏽✈️,對中國農村居民村委會選舉投票的參與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與以往學者研究的不同點在於🧟,李明博士將居民報告的結果區分為未投票🚵🏽♀️、被動投票和主動投票三類👐,並將其作為被解釋變量🏣☝️。就立法的意圖而言,村民代表會議的設置是為了確保居民對村重大事務的決策和權力運行的約束,村民代表被指定的事實能體現出基層對選舉後村莊權力運行的控製,同時也基於數據的可得性,李博士把對基層選舉控製的定義集中在村民代表的選取上。通過采用多變量邏輯斯特模型進行估計,結果顯示,相對於不參與投票來說,一旦居民認識到存在選舉控製🛤,他主動或被動參與投票的概率都將下降。至此💄,本文的假說得到證實。
最後,李明博士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進一步討論。他指出,究竟是高選舉參與率好還是低參與率好👩🦯➡️,並沒有一致的結論🕵🏿♂️。對這樣的爭論,我們必須審慎對待,因為中國當下仍處於有中國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的探索階段😴,基層選舉中未投票和被動投票居民占比都非常高🤜🏼,由於不主動投票很可能是因為感覺到基層過多幹預選舉,當選人即使當選也無法執行自己偏好的政策,因而選擇缺席。但不可否認的是💆🏽♂️,基層自治目前已對農村的治理發揮了一些積極的作用💑,中國農村也在借用村莊內的網絡來凝聚力量和影響官員提供公共服務的傾向性👂🏽,以改善所在村莊的經濟治理情況🔣。換言之,目前的中國仍處於正式的問責體系和社會網絡共同參與治理的發展階段。如何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的農村社會政治治理方式,仍是一個有待探究的重大主題。
在李明博士的學術講座結束之後,焦必方老師🧖、周翼老師、孫大權老師、高帆老師、馮劍亮老師等就相關問題與李明博士進行了交流,包括分省區的農村人大代表產生差異、以及村“兩委”對農民利益的代表性問題等。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上一篇🧑🚒:“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十——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學術論壇
下一篇:“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八——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學術論壇
Copyright © 意昂2 -【限时活动】新用户专享,礼包免费送! | 滬備06012652號
上海市楊浦區國權路600號 郵編:200433
電話:021-65643135
電子信箱:admin_econ@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