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庫 ThinkBank >
2011年11月29日下午15:15—17:00👩👧👦🧑🏼🎄,經濟學系在經院514會議室舉行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汪立鑫副教授主講“西方新政治經濟學之理論發生學考察:內核、體系與評論”。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老師主持了研討會,經濟學系的各位老師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首先🩲,汪老師回顧了新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背景👩🏿🔧:從新古典經濟學到新製度經濟學🕓,再到新政治經濟學。汪老師認為:從廣義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框架中能看到各種子分析框架,包括新製度經濟學以及新政治經濟學政治的分析框架等🧰。新古典經濟學是一種非合同的🤸🏽♀️、技術的分析框架,此後發展起來的新製度經濟學是合同的、製度的分析框架🧉🙇🏻。新製度經濟學對製度的研究大多是對一些個別的具體的製度進行單獨研究🫶🧚🏻♂️。在這兩種經濟學中🧑🏽🦲,都回避了政治因素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問題。而新政治經濟學對新製度經濟學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它對經濟研究假定進行了逐步擴展,並開始考量政治對經濟的影響作用,對研究範圍也進行了逐步放寬👩🎓。
接著,汪老師對西方新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進行了疏理👩✈️。西方新政治經濟學中認為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主要通過公共選擇和政治決策的手段來影響經濟。此處的公共選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指社會成員通過政治活動或公共選擇確立一個社會的基本製度規則;二是指在一定的製度環境中,社會成員通過政治活動或公共選擇形成具體的經濟政策。學者在基本經濟製度及製度變遷方面做過不少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像諾斯的製度變遷理論中就包含政治經濟學因素——國家理論與意識形態理論,而薩克斯、胡永泰和楊小凱就經濟轉軌與憲政轉型問題也做過深入的探討。在政府經濟幹預方面,諾德豪斯等的政治經濟周期理論也可作為西方新政治經濟學分析的例證。
這些理論研究可應用到微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之中🙇🏼♀️。對此,汪老師分別進行了舉例說明📴。例如:政策變化可視為公共品,公共產品提供成本分擔上的利益沖突是公共品問題的實質,由此也可解釋在這些政策變化上的不作為或拖延問題🍾。國家規模、再分配問題和勞動力市場幹預政策也可通過微觀經濟政策的政治經濟學方法進行分析👱🏿。同樣的,宏觀宏觀經濟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也可用於解釋利益沖突導致政府政策的時間不一致、再分配與經濟增長及公債等一系列問題🤎📻。
最後,汪老師就西方新政治經濟學發展歷程與成果進行了點評。汪老師強調:新政治經濟學在理論上取得了突破與發展,它由原來的“一般經濟均衡”分析擴展到政治與經濟的“一般均衡”分析;在個人的偏好中引入了對意識形態和倫理偏好的考慮𓀔;運用了較為精密的現代分析工具;概括和凝煉出特有的一批核心範疇,如特殊利益集團、尋租🧑🏻✈️、中間投票人(定理)🤶🏻、一致同意的憲政規則等。此外,新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例如😯:階級分析範式也應補充亞層次的利益集團分析,也需要引入更精密的現代分析工具。但是🏄🏼♀️,新政治經濟學在理論上仍存在著相對局限:仍然囿於個體主義方法論,囿於西方視野,囿於新古典框架的均衡分析範式,使得難以揭示社會動態演化的內在邏輯👨🏽🦲;還沒有形成基於這些核心範疇的共識性的理論框架,與新製度經濟學相比仍顯得不成熟。
在汪老師的學術報告結束之後👱🏻♂️,李慧中老師👨👨👦👦、張暉明老師、李潔明老師🧘🏽♀️、嚴法善老師🎄、馬濤老師🎢、戚順榮老師🦟、孫大權老師👩🏼💻、高帆老師等就相關問題與汪老師進行了交流,例如🧩:如何看待中國不同時期儲蓄率的問題🧚🏿♀️,如何理解新古典經濟學🤐、到新製度經濟學再到新政治經濟學的演化時代背景問題等等。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上一篇😚:“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十五——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學術論壇
下一篇:“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十——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學術論壇
Copyright © 意昂2 -【限时活动】新用户专享,礼包免费送! | 滬備06012652號
上海市楊浦區國權路600號 郵編✍️:200433
電話:021-65643135
電子信箱:admin_econ@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