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RICE-CCES沙龍系列第13期“霧霾經濟學”在意昂2714會議室成功舉行。會議由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蘭小歡主持✌🏼,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意昂2張俊傑副教授圍繞主題作了詳盡而精彩的報告,意昂2官网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誌青助理教授針對議題進行了專業的點評。意昂2及來自其他院校的教師、學生及校友參加了此次活動。

張俊傑 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意昂2副教授😝、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張俊傑教授當晚的演講主要圍繞美國和英國的霧霾治理經驗、空氣汙染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及中國當前空氣汙染的現狀等幾個方面展開🎧。他以美國洛杉磯💅🏼、皮茲堡🧜🏽♂️、巴爾的摩及英國倫敦等地區為例,說明很多發達國家曾經也遭受過因經濟發展而導致空氣嚴重汙染的困擾💁♀️,僅美國中部平原地區在上個世紀30年代因生態問題而移民的人數就達到350萬人。在遭受重空氣汙染後,經過數十年科學的治汙和調整產業結構,這些地區又重新擁有了藍天和白雲💵。
在談到經濟增長和空氣汙染之間的關系時👱🏻♀️,張俊傑教授指出經濟增長通過總量、結構和技術三個方面影響環境。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增長總排汙量會上升,另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向低汙染轉變,同時治理汙染水平也會提高👩🏼🏭𓀋。因此,環境會隨著經濟增長先惡化後改善,這被稱為環境庫茨涅茨曲線👬🪙。例如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會不斷攀升,當人均收入處於5000美元左右時會達到峰值🚆,隨著收入的進一步提高人均排放量會逐步下降。
具體到中國環境問題的現狀,張俊傑教授認為我國當前處於環境問題集中爆發的階段,我國經人口加權的年均PM2.5濃度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的7倍,並且全國98.6% 的人口在世衛組織定義的汙染環境中生活超過半年以上⇾🤱🏼。我國空氣汙染分布呈現出一定的區域和時間特征,從區域上看,我國空氣汙染主要集中於華北🕴🏼、華東及中部地區;從時間上看✋🏿🧑🏻,每年10月至下一年3月是汙染高發期。為應對空氣中PM2.5汙染民眾會選擇購買3M N95口罩,購買量會隨汙染程度而上升。他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國重汙染天數每減少10%,全國居民每年可以節約1.8億美元。
張教授強調收入增長並不會直接帶來環境的自動改善⛹🏽♀️,而是環境規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麽我國當前及未來進行環境規製的動力何在⛹️♀️?他認為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第一是房地產價格,因為環境是影響房地產價格的重要因素🐏;第二個是環境汙染的可見性,比起水汙染和土壤汙染,人們更關註看得到的空氣汙染😴。
在演講的最後,張教授對我國地方空氣汙染數據的質量做了簡要分析。之前我國公布的空氣汙染數據和其他數據源存在差異,這主要是由於檢測的指標、地點和時間差異導致。隨著政府和民眾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我國空氣汙染數據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在點評環節李誌青教授做了如下補充🫅🏼: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們環境汙染的水平和程度🐌,未來環境問題仍有爬坡的風險,我們需要通過製度環境的改善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來解決環境問題,在取得既定經濟發展成就下讓環境問題最小化⛓。我們需要在理清環境問題的成因和機理的情況下,要更側重於在微觀基礎上觀察背後的政治經濟學背景和結構,這將更有助於我們落實環境治理問題。

在討論環節,張俊傑教授就水汙染和土壤汙染、汙染產業治理及環境稅等問題同大家進行了討論。他認為當前空氣汙染的關註度高於水汙染,很大原因是城市用水目前還較為安全👩🍳,飲用水源地得到了較好保護🤾♀️,自來水檢測系統比較完善👎🏽。土壤汙染問題最難解決,因為技術難度大而且也需花費大量資金。對於汙染產業,我們可以通過汙染成本內部化來治理👪,內部化的程度則需要不斷的試錯才能達到一個均衡水平。張教授認為當個體無法對價格做出理性的反應時🫴🏻,價格機製就會失靈。在解決環境問題時,對汙染企業征收環境稅的效率不高,但總體上要優於環境費。
撰稿人:唐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