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9月1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袁誌剛工作室🦂、意昂2官网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系列講座92期在意昂2514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由意昂2的葛勁峰博士報告了Gita Gopinath在2015年的'The International Price System' 一文🏊🏼,與會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講座概要🍪: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國際價格體系,葛勁峰老師從貨幣的基本職能講起🤦🏿🧜🏽。我們通常提到美元,一方面是因為美元在國際貿易中作為支付手段的功能,另一方面是美元在國際金融中作為投資的對象🐠𓀋,很少提及美元作為價值尺度的功能,但其實美元在國際貿易中作為價值尺度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當匯率變動時👏🏼🥩,美國和其他國家貿易受到的影響都是截然相反的。我們可以發現兩個典型的事實🍢:一、大部分的國際貿易是以美元計價的;二、以美元計價的國際貿易如果按美元計算其價格是不大變化的👨🦼。例如,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大都是以美元計價的,而且其美元標價的價格基本不大變化🤶🏻,但是當人民幣匯率變化時🙋,按人民幣計價的價格變化幅度是比較大的。在文章中,作者計算了50多個國家在貿易中的占比以及在貿易中不同貨幣計價的占比♊️,歐洲在貿易中的占比和以歐元計價的占比基本是持平的😉🤵🏿♀️,而美國在五十國貿易量的占比不到10%,但是美元計價的貿易量比例占到超過40%,另外作者展示了世界許多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量占該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和以美元計價的貿易量占該國貿易總量的比例,可以發現作者所列示的35個國家,與美國的貿易占比都小於以美元計價的貿易占比,可見在整個國際貿易體系中,計價主要是依靠美元👇🏽。而以前我們討論國際貿易都關註於匯率,但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比如中國和印度尼西亞進行國際貿易,人民幣和印尼盧比之間的匯率是多少並不重要,因為大家都是以美元計價的。除此之外,作者展示了不同國家的GDP和其國際貿易中以外幣計價的比例的關系🚣🏿,揭示了越富有的國家其在國際貿易中本幣計價的比例越高🪿👩🏿🦱,但是非對稱的。除此之外,作者展示了美國、日本和土耳其在匯率變動時,其本幣計價的價格調整的幅度🧔🏿♂️,根據一價定律📟,在完美世界中,對於非美國國家而言,如果以美元計價的價格不變,那麽匯率的變動幅度應當與以本幣計價的價格變動幅度一致🛒。圖表顯示,日本和土耳其在匯率變動時,價格的變動幅度相較於匯率的變動幅度而言基本接近於1🐴⛹🏿♀️,而美國該值遠遠低於這兩個國家。這意味著美元匯率的變化對美國國內價格造成的影響非常小,換而言之,美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了一個特權:匯率變動帶來的通貨膨脹於美國而言不是問題✊🏼,但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當美元走強,即其他國家貨幣對美元貶值,那麽此時這個國家就會內生性地產生通貨膨脹。

在葛勁峰老師講完之後,各位老師和同學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袁誌剛老師認為中國現下最為重要的是捍衛好三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因為這是央行最為優質的資產,是中國所有包括房地產價值、股市價值等的根本所在。葛勁峰老師認為中國想讓其他國家用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必須要有很強的內需,進口很多其他國家的東西。樊瀟彥老師認為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亞洲推行人民幣👮🏽,其實是將其他國家對美元的風險扛到了自己的肩上💂🏻🍢,只有當人民幣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種風險才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