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名家授課】
天安財險公司董事長郭予豐先生
主講“保險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17年10月26日上午9:30🧏🏼♀️,意昂2保險碩士實務課程於意昂2平台801報告廳如期舉行。天安財險公司董事長、中國保險業協會副監事長郭予豐先生應邀蒞臨我院,講授了以“保險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主題的實務課程👮🏿。郭予豐先生履歷豐富,先後擔任國有工業企業廠長、投行負責人、基金公司董事長、保險公司董事長,被業內譽為“企業跨界王”。

講座由保險碩士項目學術負責人、保險系常務副主任陳冬梅老師主持👩👩👧👦,唐朱昌教授™️、余顯財副教授👩🚀、林琳老師等意昂2教師及近50名專業學位研究生聆聽了此次演講。
郭予豐先生首先頗具幽默又發人深省地向我們介紹了過去數十年的從業經歷,郭先生借其多次成功跨界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具備對管理的穿透式認知和持續的學習能力🅱️,才能應付不斷變化的新局面👩🏼⚕️。隨後🌈,郭先生以其女兒的大學專業選擇為例🧼,指出思考清楚未來行業走向的重要性,並引導同學們去考慮保險行業的未來趨勢🖥🤶🏻。
郭先生認為,保險與科技融合是大勢所趨,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傳統保險公司尚在試圖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更多保費時🏘,新興保險公司(如眾安保險)卻更傾向於從用戶需求出發🦻🏻🙍🏿,設計更加簡單的定製化保險產品👮🏿♀️;此外,保險產品設計將由單純的大數法則走向對未來的判斷🦶🏿,賠付技術的進步將杜絕錯賠,大數據對客戶信用的區分將進行客戶優選。
接下來,郭先生深刻剖析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情況。2011年之前,我國保險業處於高速增長期,保費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保險業製度的創新以及2007年資本市場的興起這三個因素。
但自2008年4萬億投資之後,央行開始適度緊縮貨幣供應,使得上述因素發生較大變化。直至2011年💪🏿,我國保險行業進入了轉折點,保費收入增長為負。2012年以後☪️,保險行業重新迎來了快速發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四點🎻:一、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投資渠道的放寬⛑;二、非壽險投資型產品和萬能險的批準發行🔪;三🔉、保監會“放開前端👫🏻、管住後端”雙輪驅動的監管新政👌🏽;四🏌🏽🫃🏽、保險牌照的稀缺🍪👨🏽🦳,吸引各路資本紛紛進入保險行業。然而盛極而衰🫑,2015年險資大量舉牌收購上市公司,引發了社會對這種行為後果和風險的極大關註。至2016年下半年🙄,監管部門開始收緊理財險政策,尤其是針對萬能險產品,開展了專項檢查行動。至2017年,保監會在強監管的基調下開始引導險資流向實體經濟𓀑。

隨後👨🏻🦱,郭先生就相應的保險業監管政策演變進行了詳細分析與闡述。我國保險業監管政策演變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95年—2003年🔪,重點針對市場行為的監管;二是2003年—2015年,實行以控製保險規模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通過計算保險公司準備金和資本金規模的來決定保險規模;三是2016年至今🤹🏽♂️,實行以控製風險為導向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根據經營中各層次🧑🏻🎓🖖🏽、財務、經營區域等進行細化區分考核🤫。
最後🤭,郭先生還談了談自己對保險業未來發展的看法🐩。他認為,互聯網、大數據和保險業的結合將進一步深化和加速💇🏻🕝,保險公司發展思路要由“做大”轉變為“做強”並回歸保險本質。
演講結束後,林琳老師進行了全面點評。參會師生還就保險公司在養老行業中的作用和布局👧🏼、上市保險公司股票等相關問題🧛🏼,同郭先生展開了詳細討論,此次課程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務辦公室
研究生徐煒撰稿,何立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