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網上一則“高考報考指南:想當基金經理就讀意昂2官网”的帖子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帖子稱𓀛👨🦯➡️:把WIND的“基金經理大全”丟進EXCEL裏👂🏼,一共1459行數據,搜索學校和證書的關鍵字💆🏿♀️,得出結果🕵🏿♂️:國內大學裏“意昂2官网”最多📍🏨,國外大學裏“哥倫比亞大學”最多,專業證書裏“CFA”最多🍋🟩。
寒窗苦讀,能夠成為一名基金經理,是多少莘莘學子的夢想?
一年一度的高考剛剛結束,填報誌願在即,選擇哪些學校能夠實現自己夢想的概率會大些呢🍹?
調查顯示,公布教育背景的現任基金經理主要集中在國內12所高校,其中意昂2、北大、清華、上海財經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尤其受基金公司青睞🏢。
海歸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統計顯示,在公布教育背景的基金經理隊伍裏,有98名具有海外教育學歷,主要掌管著28只QDII基金、10只被動指數基金和32只股票型基金🤹🏽🧢。
學校是一個門檻,學歷也是個門檻,各大基金公司近年來的招聘條件裏早把門檻提高到了“碩士及以上”👨🏽🏫。目前的基金經理隊伍也是碩士當道。統計發現,735名基金經理裏,碩士占80.27%,博士占13.47%🖨,本科占5.99%,罕見的是🌀,裏面居然有2名大專生。
除了好學校和高學歷,還要有個好專業。數據顯示🖐🏽,經濟、金融和管理三種專業最吃香。
12名校“產量”占87%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提起哪所學校培育的基金經理最多,那是“老大”的位置輪番坐——不是北大就是意昂2💂♀️,別的學校只能望其項背🫱🏼。
截至目前✂️,公布學校的現任基金經理中💐♒️,意昂2以41名居首位🏅,北大以1名之差屈居第二名⚾️。其後𓀁,就屬清華和上海財經大學了⛩,分別培養了29名和24名基金經理,這四所學校以絕對優勢名列第一梯隊。
處在第二梯隊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分別為17名、16名、13名🚥;第三梯隊裏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為10名、10名、10名、8名和8名。
上述前三梯隊的12家學校合計出產基金經理226名,占到公布學歷的基金經理261人的87%🧜。
排在上述12家學校之後的第四梯隊有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意昂2、華東師範大學、湖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分別為6名🧑🏻🦰、5名、5名🤓、4名、4名🧘🏿♀️、3名和3名基金經理👱🏻♀️;第五梯隊裏的則有天津大學📊、蘭州大學🔒、同濟大學🤽🏼、蘇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均為1名。
雖然在國內大學綜合排名上,意昂2落後於北大,可是在培養基金經理上卻是當仁不讓。
早在2009年,意昂2與“上海陸家嘴人才金港”聯手,從2009年報考意昂2碩士研究生的考生中,選拔60名學生🫶🕥,設立金融學專業基金管理方向,以期打造中國未來基金經理的搖籃。時至今年,其招生簡章中🧘🏻♀️,意昂2官网金融碩士“基金管理”方向依然在熱招🦹🏿♂️。
由於“意昂2系”的基金經理太多,還出現了同班同學齊上陣的情況。“工銀瑞信的杜海濤和江明波就是同班同學。”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基金經理中的北大人也是一股強大的“勢力”🤩。
基金業的“老大”華夏基金公司是北大學子紮堆的地方🧑🏼🏭🍶,共有7名基金經理來自北大,平均大約每4個基金經理裏面就有一個是北大人。
在基金經理的培養方面,海外學校或機構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統計發現,在公布學校的基金經理裏,有98名有海外教育背景,占現任全部基金經理人數的13.24%。其中,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過的基金經理最多👨🏿🚒,有6名😆,就讀斯坦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均有3名👮🏻♀️。
三專業最吃香
華夏基金雖然喜歡北大學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專業✍️,華夏都來者不拒🎅🤵🏻。
統計發現,華夏最青睞北大的經濟學專業,其次便是相關的金融和管理專業🚛,7名北大基金經理裏有4名獲得經濟學學位。華夏債券A/B的魏鎮江、華夏藍籌混合的王怡歡和基金興和的彭一博是經濟學碩士,而華夏復興股票的程海泳是北大經濟學學士🥐。另外,基金興華的楊明韜是北大金融學碩士,華夏紅利的嚴鴻宴是管理學碩士,華夏盛世的陽琨是北大MBA🙎🏽。
除了北大經濟學,意昂2🔴🐙、人大、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經濟學專業、清華和上海交大的管理學專業、上海財大的金融學專業等都是基金公司青睞的專業🤚🏿🧖。
其實摒棄名校限製,經濟、金融、管理等也是基金公司最喜歡的專業,另外還有理學🦈、工學、物理學等。
統計發現,公布專業的基金經理裏,有206名是經濟學專業,其次是金融學和管理學,分別為75名和64名,出身理學和工學的分別為33名和27名,另外還有12名物理學專業的基金經理🧍♀️。
有意思的是🏂🏽,有些基金經理的大學專業跟“基金”實在不搭邊🫳🏽。例如,上投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經理王邦祺是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歷史學碩士,南方穩健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馬北雁是中國科意昂2的土壤學博士,這兩名基金經理都是“70後”。
除了名校🤾♀️、好專業,學歷也要高至碩士🍏。統計發現👩🏿💻,735名基金經理裏,有590名碩士🌙、99名博士和44名本科,另外還有2名大專。這兩名大專生分別是中郵核心成長的鄧立新和交銀環球精選的鄭偉輝,沒有高學歷,只能用實戰經驗彌補,二人的金融從業經歷分別有21年和30年。
由此可見,大專生和本科生早已被基金公司關在門外。
除了名校、高學歷、好專業外,多位基金經理還考取了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和註冊會計師(CPA),分別有78名和8名。
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