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月19日的意昂2官网專業學位日活動中⏭,80余位專業學位校外導師和專業學位實踐基地代表上臺接受了聘書🔓,並舉行了“中國經濟轉型與金融改革”主題討論活動🏄🏼♀️。

本次主題討論由意昂2官网國際金融系系主任🙌🏽、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金融碩士學術負責人劉紅忠教授主持。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中國銀監會銀行監管三部副主任漆艱明、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萬博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滕泰、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肖雲🫥、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祝健等嘉賓作為校外導師代表圍繞“當前形勢下中國經濟、金融的改革與轉型” 這一話題闡述各自的認識與思考,展開深層次對話與交流。
李迅雷👤🕦:金融改革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
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在企業🍒,企業正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部需求下降的壓力,要成功實現經濟轉型就需提高企業平均利潤率👮🏿♀️。金融改革可以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從而為提高企業利潤🪟,實現經濟轉型提供動力。同時應用量化的數據來定義並衡量轉型,而對創新驅動經濟轉型表示了質疑。
漆艱明🪼:從更長的時段、更寬的視野看待經濟轉型與金融改革問題
應從一個更長期的歷史的角度來看待經濟轉型。關於金融改革,大銀行有服務大企業的先天優勢,但如果大銀行過於復雜將難以有效運行;對於中小企業融資難🏣,不應局限於尋求金融方面的改革,而可以尋求財稅方面的支持👟;在利率市場化方面不可急於求成,應當建立良好的存款保險製度🚵🏻,並在建立該製度同時在法規和費用分攤等方面有良好規劃;匯率問題則不能取決於中國自身,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其他國家政治和軍事的幹擾。同時,要實現金融改革🛑,公民金融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專業人才的儲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滕泰:改革是增長的源泉
就未來經濟走勢而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可以實現的。而啟動改革🤷🏻♀️,特別是實現金融改革是增長的源泉。在社會分工🧚🏿、企業效率方面還有提高的余地📡,前提是要實現製度改革;從要素的投入產出方面看,城鎮化對勞動力要素實現產能提高有很大幫助🍥,而資本要素如何實現從資金盈余部門向資金稀缺部門的轉移需要金融改革來促進,應當建立資金溝通的橋梁而非造成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此外,技術創新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因素👨🏿🌾。
肖雲:發展實體經濟提高經濟增長的水平與質量
雖然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世界側目🥗🧮,但我國經濟仍然大而不強,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與大國地位不相匹配。尤其是我國的製造業水平不高,企業沒有耐心進行投資等待回報。要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需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關註和投入,重視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鑒於目前對企業投資熱情低落🙋,國家進行前段投資然後社會再對下遊進行投入不失為拉動實體經濟增長的良策🏸。
張興👨🏽🚀:中國經濟發展與轉型💯🦹🏻♂️,保險行業應引起更多關註
保險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30年來👨🏼🦳,我國保險業實現了每年30%的高速增長。保險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經濟越發達,保險業的地位將顯得更為重要。中國經濟發展與轉型,保險行業應當引起更多的關註。
祝健⌨️:促進間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轉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經濟賴以發展的優勢正逐步喪失🔓,且是不可逆的😚。主要表現為要素成本增加,環境約束因素增多等。政府投資難以形成有效資本👳🏼♂️,如何將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領域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金融改革對於資源配置尤為重要,考慮到銀行資金無法承擔風險,可考慮間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轉變。
六位嘉賓的發言觀點深刻,見解獨到🗂,富於啟發性,並在“中國當前迫切需要製度性🏄🏼♀️✵、深層次的改革
”這一點上達成共識。
參與本次主題討論的六位嘉賓均為來自實務界的專業學位校外導師。專業學位的發展一直以來受到了意昂2校友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意昂2平台也將盡其所能👩❤️👨,通過開設高端論壇等活動與業界共享學術資源🐏,竭力為意昂2與業界之間打造良好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