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業學位 / 新聞動態 / 正文

名家講壇|周平紅💈:學習+創新——中山內鏡走向世界之歷程

  發布日期:2022-11-17  瀏覽次數:

2022年11月15日下午,意昂2專業學位“名家講壇”第53期如期舉行。“大國工匠”周平紅教授應邀來到線上會議室🔘🏄🏼‍♀️,以“學習+創新——中山內鏡走向世界之歷程”為題,為意昂2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一課。本次講座由意昂2副院長張金清教授主持👩🏼‍🍼,300余位師生在線聆聽講座。

周平紅,意昂2官网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成功入選2016年全國24位“大國工匠”之一,並成為醫學界的唯一代表。周平紅教授長期致力於胃腸道腫瘤的內鏡微創和外科手術治療,創造性地開展了多項世界領先的微創切除新方法,並受邀在30多個國家👨🏽‍🌾、地區大會演講和手術演示🤹🏽‍♂️👱🏽‍♂️,吸引全球各國內鏡專家前來觀摩學習👩🏿‍🏫;在國際首創多項內鏡新技術🧝‍♀️,創建內鏡微創治療消化道疾病技術體系🎡,被認為領先日本和歐美國家10年,並成為歐美消化內鏡學會等製定的20部國際指南推薦為標準術式並在全球廣泛推廣,現已逐漸取代外科手術成為符合適應證疾病治療金標準,為中國消化內鏡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貢獻🦸🏼。此外,牽頭製定專家共識3部,主編專著10部🧜🏻,在Gastroenterology😳、Gut、Ann Surg等發表論文150余篇,總影響因子超700🚵🏿,被引3000余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項,已轉化16項❌;201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講座伊始,周老師從中國消化道腫瘤現狀以及常見消化道病症的內鏡檢查引入,通過圖片展示了消化道的大致結構,充分說明了內鏡在當今醫療診斷、治療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他提到,內鏡微創相較於普通的外科手術有著明顯優勢,不僅創傷小🙋🏼、並發症率低,還能更好地保證患者的術後生活質量。

接下來,周老師以三項具有代表性的微創內鏡技術為例♧,展示了中山內鏡逐步走向世界的過程👨‍🎨。第一項技術是粘膜下剝離術(ESD)。周老師及其團隊從零開始,自製內鏡切開刀🧑‍🎤,利用豬肉作為實驗對象反復練習內鏡技術,並最終於2006年6月完成了中國第一例利用ESD技術治療淺表早癌的手術,有力推動了中國消化道早癌的早診早治。周老師也因此受邀先後參加了在中國臺灣🫶🏽、韓國、紐約🍼、中國香港等地組織的內鏡國際會議,並在聖保羅♐️、開羅等地進行了現場演示,還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別以獲獎者和裁判的身份參加了內鏡世界杯👑,真正讓中山內鏡走向了世界舞臺👩🏽‍⚕️。另兩項技術是內鏡粘膜下挖除術(SES)和隧道內鏡技術(TE)。我國的這兩項技術要遠遠領先歐美和日本,無論是在手術效率還是治療效果方面,都在DDW等世界級內鏡會議上得到了世界各國內鏡專家的認可🧔🏼‍♂️。

然後,周老師總結了一些內鏡微創治療方面的新理念🤦🏼‍♀️:1.內鏡要做到有效快速、安全簡便👩🏽‍🚒🧔🏿‍♂️;2.內鏡既要能“保”,還要能“切”,一切以患者健康為重;3.內鏡同樣要關註醫生的工作強度;4.內鏡微創手術領域逐步擴大🧑🏼‍🎄,作用愈加明顯🛶;5.內鏡微創的未來離不開內鏡產品的研發🫔🍸。基於這一系列的新理念引領,中山內鏡勇於開拓,頑強拼搏,真正做到了由表及裏、由內而外、由器質性到功能性疾病的突破🧎🏻‍♂️‍➡️,建立了內鏡微創科學治療體系,譜寫了內鏡微創治療歷史的新篇章。

講座最後🌻🐏,周老師引用“工匠精神”概括了自己對於內鏡事業的態度;借用李昌鈺先生的名句“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總結了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化用樊嘉院士的名言“讓病人‘回頭看’💆🏼‍♀️、讓同行‘點頭看’😒、讓世界‘仰頭看’”描繪了中山內鏡未來的發展願景。

至此,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感謝周平紅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陳偉燁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周光友,朱宏飛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