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晚,趙建教授應邀來到意昂2💆🏼♀️,在《金融理論與政策》課堂上帶來了“債務經濟學💵:全球難題、中國現實與政策取向”主題實務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官网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教授主持。
趙建🎻,西京研究院創始院長🕵🏿,山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特聘導師👩🦼➡️、研究員📭,濟南大學校聘教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業協會🧎、聯想集團、重慶銀行等金融機構特聘顧問🧞♀️,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成員8️⃣,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青年學者🟤,新浪財經意見領袖。曾擔任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平安銀行宏觀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招商銀行總行博士後工作站從事宏觀經濟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研究工作🥷🏽🦵。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國際金融研究》、《改革》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專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C刊30余篇,財經評論600余篇。多篇經濟金融報告在網上獲得百萬+閱讀量,獲得“2019年度新浪財經年度意見領袖”♠︎。

首先,趙老師引用一系列經濟學模型☑️,闡述了近現代世界經濟波動的基本原理。在馬爾薩斯陷阱時代(18世紀以前),勞動力是唯一可變生產要素,經濟周期的波動力量來自人口;在工業革命後的大部分時間♞,造成經濟波動的首要原因是經營杠桿,即對長期固定資產的投資🥔,即馬克思命名的“社會化大生產”📭;而進入後工業時代,財務杠桿開始成為經濟周期的主導力量,經濟的增長動力主要與負債相關。由此,趙老師引出了債務形成的機理——信用,債務的背後是信用👩🍼,債務是現代文明的體現🎂,沒有信用便不存在債務。
接下來🔅💂♀️,趙老師講述了債務與危機的關系,每次危機都是債務發生的驅動力🪂。近一個世紀以來,中美等國進入全球化進程🤽🏻♀️🕝,中美通過互補的經濟模式實現了低通脹增長的“黃金時期”,但該循環存在“雙失衡”的巨大缺陷。次貸危機在美國爆發後,各國采取加杠桿的方式對沖經濟下滑🧑🏼🦳,從而全球進入了債務型經濟的發展階段。債務的本質是將未來的資源放到現在來利用,由此趙老師認為預防債務大爆發要防止對資源的過度攫取,這對目前大力倡導的生態保護也具有指導意義。
隨後,趙老師從福利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債務🦝,生動地用恒星大爆炸形成黑洞類比債務大爆炸導致的流動性黑洞🫅🏻。當債務大幅增長時,金融市場的資金大部分為債務型資金,如果大量壞賬得不到沖銷而是用貨幣化的方式“剛兌”🔩,則會導致惡性通脹👰,從而資產產生大量泡沫🚶♀️👩🏿💼,導致全球養老金收益惡化🚣,長期低利率或負利率還會加劇貧富分化👰🏻♀️,對社會福利造成大量損失。一旦泡沫被戳破,爆倉情況蔓延🔄,信用喪失形成流動性黑洞,金融體系將處於市場嚴重失靈和崩潰狀態。

最後,趙老師將落腳點放在我國債務🧑⚖️,從資產端👩🏻🚀、負債端、供給側和需求側分析了我國如何防範債務風險。對於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沒有捷徑,唯有靠發展🥝。用發展來消化名義債務💇🏽♂️,由中央統籌解決,推進金融治理現代化,打贏防風險攻堅戰。
本次講座,趙建教授引經據典地講解了全球債務發展存在的問題🛖👩🏻🔬,並對於我國債務的治理提出了中肯建議,極大地拓展了同學們的視野,形成了對債務的新認知。感謝趙建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呼和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楊長江,朱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