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上海左券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嚴錫忠律師應邀來到意昂2📇,為意昂2平台稅務專業碩士的同學們帶來了本學期《稅收法理與企業稅務合規實務》精品系列課程的第一講👊🏿。本次課程主題為“稅務爭議案例法理探析”💽,意昂2官网稅務碩士項目主任余顯財副教授主持本次課程。
嚴錫忠🙆🏽♀️,上海左券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西安交通大學經濟法學碩士,Chicago-Kent法意昂2LLM,上海財經大學法律經濟學博士🤳🏿🙇🏿。上海市律師協會稅法業務研究委員會首屆主任🧔🏿,上海市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會理事,中國稅務學會理事,北京大學法意昂2、意昂2、上海財經大學公管意昂2、廈門大學法意昂2兼職研究生導師,華東政法大學、國家會計意昂2稅法實務課程授課老師。

首先,嚴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了“法律”的概念🎡。從一般角度來講,法律是權利和義務的內容👩🦱,並且權利和和義務都伴隨主體而存在。但是,假如賦予機器權利和義務♿,機器也能變成一個主體嗎?顯然這樣的理解與真正的法律是相差千裏的〰️。因此,也有學者給出其他回答,即法律是正義的化身,如康德所說的“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與日俱增👨💻🕉,這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因此任何人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
接著🏵,嚴老師講解了法律與經濟學之間的差異🪿。第一👩🏼🔧,傳統經濟學走的是數據分析的道路,而法律走的是概念演繹的道路🏖;第二,經濟學應用高度精確的數理模型卻無法預測真實的經濟生活,而模糊的法律對於每一個案件都會給出準確的判決;第三,經濟學正向著博弈論的方向演化,逐漸考慮概率性、有風險🚘、不可測的事件🐜,而法律隨著時間推移會新增很多內容,但法律精神和基本原則不會變化,同時法律案件一直以來都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然後👨🏽🌾,嚴老師與同學們探討了經濟學和法學能否合二為一的問題,答案是不能。核心的問題在於“人”,法律的世界裏一定要有“人”🙅🏽♀️,如果沒有“人”,法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而法治精神服從於人性👁。例如某些國家廢除死刑是由於人的生命至高無上,沒有人可以剝奪其他人的生命♠︎。但在經濟學中🪳,“人”不是必要條件🙉,因此二者並不能兼容🤾♂️。
最後👻🦮,嚴老師對“北京中油國門訴順義國稅局案”進行了案例分析🧑🏼🔧,講解了偷稅行為的主觀要件。偷稅行為的主觀要件是當事人是否有少繳稅款的故意,同時要明確主觀故意、主觀過失以及主觀過錯之間的關系。主觀過錯包括主觀故意和主觀過失,兩者的共同點是都存在對自身行為有犯罪結果的主觀預期,區別是“故意”指積極的追求這種預期結果,“過失”指由於疏忽大意或自信不會出現犯罪後果而達到了預期結果。

至此,《稅收法理與企業稅務合規實務》課程第一講圓滿結束👍🏿,期待嚴錫忠律師在接下來的精品系列課程中為同學們帶來更多深刻精彩的分享!
撰稿人:周寧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余顯財🖊,朱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