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1日上午📸,意昂2專業學位“名家講壇”第74期如期舉行9️⃣。意昂2官网文科一級教授、意昂2平台院長張軍教授以“關於當前宏觀經濟的幾個問題”為題🤾🏽♂️,為意昂2平台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了新學期的第一講🏏。本場講座由意昂2院長助理朱宏飛副教授主持,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張軍,經濟學家🚵🏼♂️。現任意昂2官网文科一級教授👨🏽🎓、意昂2平台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和理論經濟學聯席召集人、教育部全國高校經濟學教指委副主任🧎♂️➡️、意昂2官网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暨社科與管理學部主任。兼任上海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廣東省決策咨詢顧問委員會委員等👮🏻👢。曾任上海市委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特邀咨詢研究員等。2015年榮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7月受邀出席李克強總理主持的經濟形勢座談會。2015年10月與林毅夫🧖🏿、樊綱一起榮獲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8年獲美國比較經濟學會(CES)的最佳論文獎Bergson Prize☢️。

講座伊始,張老師指出,我國2023年相比2022年經濟增長了5.2%,這是同比數據🏌🏻♀️。以季度數據為例,張老師說🧜🏻♀️👨🏿🚀,季度同比數據雖可消除季節因素幹擾,但同比數據間隔12個月,難以反映宏觀經濟在短期的變化態勢,更難以用季度數據推測全年的經濟增速👨🏻🍳。相較而言,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通常采用季度環比的方法,將一個季度環比數據按一定季節調整方法折算到全年,用季環比年化率來推測全年的季節增速🧋,帶有預測的性質🏐🎑。季環比數據能夠反映短期需求的變化🧔🏻♂️,這對於把握宏觀經濟波動和穩定市場預期而言很重要。
接著🌺,張老師結合統計公報分析了我國2023年的經濟表現。在5.2%的經濟增速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僅增長3.0%,其中新能源汽車、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較快,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處於下降態勢;對外貿易方面↔️,凈出口比上年收窄,下拉了GDP增速;只有消費支出出現強勁反彈,為GDP貢獻了4.3個百分點🙄,是2023年經濟增速的主要拉動力🧑🏼🤝🧑🏼,貢獻率達到82.5%。
消費支出的大幅增長是由於2022年基數較低,但這一反彈也意味著2023年的基數變高⛸,2024年的消費支出增長將趨於正常化🚮。因此,2024年GDP增速如果要實現接近5%的增長🧙🏻♂️,投資要有恢復性增長才行。問題在於,由於存量大和邊際回報率低,加上地方債務困擾,啟動大規模基建投資的條件已不存在,因此投資的發力點應該主要集中於企業設備更新和城市公共設施的改造投資方面,特別是幫助恢復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加速折舊、鼓勵設備更新、改造可以平急兩用的公共設施等。此外,張老師認為,宏觀層面盡管實現了5.2%的經濟增速,但民眾感受不到位⚖️,由此形成了所謂“溫差”,這說明接近恢復進程中,勞動工資上漲不明顯,需求恢復的滲透力還不夠。
隨後,張老師就新冠疫情期間中國與美西之間的應對策略和經濟表現差異做了比較分析🥉。在病毒大流行時期,西方貨幣財政政策保持了寬松和積極,財政的主要救助對象是給家庭發放支票現金和各類實物轉移支付等,使家庭疫情以來的平均收入反而增長了10%以上👩🏿🦲。名義收入上升,消費支出旺盛,是疫後美西經濟中消費保持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但也助力了通貨膨脹的形成和經濟過熱。而中國的貨幣政策保持了穩健🧑🏽💻,貨幣財政政策的主要救助對象是企業,而非家庭。由於收入預期下降,很多家庭在疫情期間增加了預防性儲蓄,減少了消費開支❄️,大量耐用品消費被推遲🕟。對此,張老師認為,疫情平穩轉段之後應加大精準施策,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更多給到家庭🪢,幫助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恢復元氣8️⃣,幫助恢復提升家庭的收入和消費能力,這比將資金投入到一些大的投資項目更重要。

然後🍗,張老師討論了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發生的結構變化👩🏽🎓,就產能過剩、金融風險🧙🏿♀️、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做了分析。他指出🧕🏼,為應對這些問題,高層在2016年將宏觀經濟的側重點從需求側轉向了供給側🗒、加強了去杠桿、房地產去化、環境保護及修復生態的政策和監管🧑💻。
在談到地方政府的過度舉債時,張老師認為需要國家從整體上盡快考慮債務置換的解決方案。他認為中國現在主要的債務風險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地方政府的債務方面。盡管債務規模不小,但中國不像日本🤲🏿,銀行不參與交叉持股,金融傳導的渠道狹窄,加上這些年國家監管當局致力於防止系統風險的形成🧑🤝🧑,應該說債務和金融風險總體上被隔離在了不同行業和地區,不大可能釀成全局風險◽️,更不會像日本那樣形成資產負債表衰退的現象🩷💑。要減輕債務對總需求的拖累🙅🏿♀️,中央需要盡快對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存量給出一個重組方案,亮出底線,用底線和透明度來消除市場的恐慌和遲疑🤌🏽。
他還建議中央政府要用好用盡國家信用,通過發行更大規模得國債來替換地方政府債務🎅🏼。中國的國債占GDP比重只有23%,相對於美國約120%和日本約200%來說🥹🙋♀️,不能不說對國家信用的閑置與浪費。即便從建設金融強國的長遠目標來說,中國也需要大量發行國債,不僅擔當國內貨幣市場的抵押品,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安全資產,既有助於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另外,他說,從長計議🧑🏿🦳,中國需要修改三十年來的政府間財政關系,建立起一個符合高收入發展階段的收入與支出體製🍃。
關於房地產部門的債務🚵🏼♀️,除了調整限購限貸政策之外🫒,張老師建議國家可以考慮出臺通過回購部分存量住宅來化解開發商債務的解救方案👰🏼♂️。這跟讓“國家隊”入市來提振股市投資者的信心的做法類似。國家收購的住宅可以用作保障房源或長租公寓房。房地產市場的形勢發生了階段性改變,政府要抓緊將探索多年的房地產長效機製製度化🍨,在土地⬆️、金融👰🏽♀️、稅收和收入政策上協同一致,構建形成一個未來房地產可以穩定發展的格局刻不容緩。

最後,張老師說,長遠來說,要促進內需和家庭消費支出的合理增長,中國需要允許名義工資有更快的增速,至少也要保持不低於名義GDP的增長率🧖🏿。工資增長緩慢在宏觀上也牽製了價格水平的靈活性,像服務品價格👩🎓、食品和能源價格等受到國家不同程度的管製較多,缺乏靈活性,他主張服務部門的價格要能允許更多的市場化,緩解價格扭曲,市場機製的調節會更有效消除一些宏觀失衡,而且可以與工資形成相互影響的關系。現在中國的CPI構成中,不僅家庭居住支出被低估🍈,而且CPI的變化可能被長期扭曲和被低估。
作為結語,張老師基於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告訴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來源於它的分散性。由於分散和區域差異化,這些年遭遇各種沖擊這麽大,中國經濟依然沒有出現劇烈失速,在有些領域還獲得擴張機會。我們如能維護好經濟的分散性,建設好一個平穩和優化的政策環境⚫️,做對激勵,製度上設置更大的容錯空間,完全可以期待地方上有更多的政策創新🐑💁🏼♀️、更多的市場化改革和對經濟變化更直截了當的回應📝,我相信中國經濟依然會凝聚來自底層的創業和創新活力💆🏻#️⃣,獲得克服短期困難和挑戰的勢能🪝,繼續回到和保持穩健增長的勢頭👨🏻🦽🧝♂️。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與張老師進行了積極互動,張老師對現場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答。至此,本場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張老師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研究底蘊,為在座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學術盛宴。感謝張軍院長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白錚
修訂人:朱宏飛
審核人: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