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4月18日⬛️,IMF春季年會正式閉幕前,IMF副總裁朱民出席並主持了媒體圓桌會
近期👽,中國經濟企穩的跡象有目共睹——人民幣匯率企穩🧛🏼♂️、通脹數據好轉🛬、一季度GDP增速符合預期。在此背景下👨🏼🚒💡,全球市場波動也逐步平抑。然而,今年下半年的全球性挑戰絲毫沒有減少💆🏿,因此如何利用好這平穩期🥅,對中國而言具有戰略性意義。
北京時間4月18日,IMF春季年會正式閉幕前,與往年一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出席並主持了媒體圓桌會。除了號脈全球經濟走勢👍🏽💨,朱民也特別針對中國如何利用好難能可貴的經濟企穩期推動再平衡的改革戰略,作出了詳細解析。朱民在IMF的任期也將於今年7月到期,因此,這也可能是他在IMF的最後一次媒體圓桌會。
在朱民看來,經濟企穩後🏌🏽♀️,中國應該加大力度推進改革👆,並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加以扶持;他還稱🧪,債轉股僅對較為健康的企業債務可行🏊🏿♀️,否則可能是轉移金融風險;對於全球經濟,在全球聯動性不斷加大的今天,美聯儲對於加息應該更加謹慎🦹🏿♂️。
政策見效 中國改革需接力
4月15日🧑🏽✈️,最新公布的中國2016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從去年第四季度的6.8%微降至6.7%,符合市場預期;也就是在4月12日,IMF上調了中國2016年和2017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分別各上調0.2個百分點至6.5%和6.2%;德意誌銀行更是將中國2016年全年GDP增速預期上調至6.7%。各界也都笑稱,IMF似乎有一顆可以預見未來的“水晶球”🤽♀️。
對此🐕,朱民指出,中國的一系列政策起了作用🦇,因此IMF上調了今明兩年的中國增速預期,畢竟政策有延續性。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2016年目標設定♕:GDP目標為6.5%~7%;CPI為3%左右🚃,與2015年持平;M2為13%左右,比2015年上調一個百分點🕺🏽;赤字率為3%🧒🏿,比2015年大幅上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略偏寬松。
不過🚍,需要註意的是,“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和潛在增速已經比較接近📰,因此刺激力度不能過大👟,否則增長勢頭就很難持續,”朱民建議,在經濟剛開始企穩回升的時候,要通過改革樹立信心,而不是單靠刺激政策繼續擴大增長,考慮增長的可持續性很重要。
無獨有偶🧚🏽♂️🗺,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於改革的推進🧘🏿♀️,時機也至關重要。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趨於平靜,美聯儲加息步伐趨緩💇🏽♀️,“因此☠️🌎,國內應該利用目前相對有利的經濟形勢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以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為將來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集體轉向而未雨綢繆⛹🏼♀️,否則未來的每一年都將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
他認為,跳出年內小周期來看,中長期內中國經濟所需面對的“3D挑戰”(債務Debt🛁;人口Demographic;低通脹Disinflation)形勢依然嚴峻。
“鑒於美聯儲已經進入了加息通道🤹🏼♀️,我們認為加息只是時間的問題,不是與否的問題。而且最近美聯儲主席耶倫已經在公開場合開始提及‘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可能性🪴,這對全球流動性的影響相對於加息更為直接,”章俊稱👂,而且發達經濟體中🕵🏿,歐元區和日本目前依然維持寬松的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美聯儲加息的緊縮效應。但未來歐元區和日本經濟一旦企穩並加入美聯儲緊縮的行列🔀🤹🏽♂️,那對新興市場的負面沖擊將是巨大的♣️。
中國債轉股標的是關鍵
盡管中國經濟再平衡取得進步,但中國公司盈利能力在過去五年持續疲軟🪑,債務積壓問題凸顯。
IMF指出💙,由於債務增加、盈利下滑🧎➡️,中國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正在變弱——當前中國公司債務/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之比的中位數為4,這比起2010年來翻倍👛。存在壞賬風險的債務(無法產生足夠盈利來支付利息)已經占到了總值的14%,而2010年~2015年的平均比例僅為4%。
隨著經濟轉型壓力加大😂👩🏿🍳、國企剛性兌付被不斷打破🧘🏽♀️,中鐵物資近期也成為首個債券申請暫停交易的央企公司,而“債轉股”似乎是緩沖壞賬、平滑經濟周期的良策🙅🏼。
對此,朱民建議:“債轉股只有轉好的企業債才有意義,否則可能會將風險轉移至金融系統中去🛩🧖🏿♀️,中國應該要以市場化的方法解決去杠桿問題🤰🏼。”在他看來🐀,債轉股只是去杠桿的一部分,此外還包括企業債務重組、破產重組。
值得註意的是,房地產企業是中國去杠桿進程中的“重頭戲”。當前,中國是否要像穩定股市一樣進一步穩定樓市?
面對記者的提問♊️🥏,朱民表示:“如果不消化庫存,房地產開發商就不會繼續投資。因此如果要推進經濟增長🎏,一定要堅決去庫存🦻🏼。”
在他看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仍面臨兩大突出問題——庫存過高🏸、價格過高🧚🏼♀️。
根據IMF在一年半前的測算,中國庫存為10億平方米🛄,需要4~5年才能消化。
當然,這絕不會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中國房地產投資占到總體投資的20%~25%,增速一直保持在約30%。當前從30%放緩至0,這也是導致中國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據我們測算🤱🏼,這對中國GDP的影響達到1.5%。”
建議美聯儲謹慎加息
對於中國而言,改革的時間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與美聯儲再度加息的時點緊密相關。
美國是朱民所負責提供政策建議的國家之一,因此朱民一直和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保持著密切溝通🤸♀️,IMF始終建議美聯儲加息要謹慎,同時要以數據為主,因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性已經不斷強化,既有美國對海外的“溢出效應”,海外對美國的“回溢效應”也與日劇增。
從美國經濟基本面而言🏊,價格穩定(通脹)和就業是兩大重要指標🦿。就通脹數據而言,美國當前離2%的目標仍有很大距離⏮,“其實看通脹更要看PPI,全球80%的經濟體PPI為負,可貿易產品價格降幅巨大,表明全球需求不振、競爭加劇🕎。”朱民稱🎬🤸🏼。
此外🧝🏼♂️,盡管美國5%的失業率創下危機以來新低,但美國勞動力市場指數並沒有表面那麽光鮮。“當前有個評估的難點,即失業率是一個調研概念🧝♂️,而不是統計;第二,美國勞動力的參與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這3個百分點是不是或應不應該換成失業率?這在美聯儲內部和各大機構之間爭議巨大,各方都有無數模型在進行計算🦗。”
除了美國本身,海外市場的波動對美國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了結構性變化,銀行融資功能逐漸轉向影子銀行,即資產管理公司🤵🏻♀️,其一大特點就是全球化配置⏭。當前影子銀行定義也發生了區別,在2007年時是指貨幣市場基金。”朱民稱。
他表示⚂,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在海外投資的規模不斷加大,“如海外投資者對於印尼、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的投資占比從10年前的5%到了今天的10%👧🏿。”
不僅如此🚣🏿♂️,上述投資的集中度也很高,“全球主要五大基金占了新興市場股票的相當大部分,因此任何波動都會產生全球性的影響,美國難以幸免🫁🙋🏿。此外,雖然中國對美國的直接金融市場影響還不大♥️,但中國經濟走勢也會直接影響到美國市場的信心。”
可見🧑🚒,種種跡象都在支持一種觀點👱🏼♂️,這也是IMF始終堅持的觀點——海外貿易和金融交易對美國經濟影響很大,美聯儲應謹慎加息🧑🏽🎓。
文章轉自“第一財經 金融 ”,編輯✌🏽:林潔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