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莊園芳
意昂21988級世界經濟系校友
144家基金公司🔚、7800多只基金產品——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公募基金市場,興證全球基金似乎始終是一家特別的存在🏋🏿♂️:不疾不徐👨🏼⚕️,卻始終把持著自己的節奏;不事張揚,卻時常以實力刷新市場的印象。
成立18年來,興證全球基金交出的成績單可圈可點——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興證全球基金旗下40只基金累計為客戶盈利超過1547億元🍼,盈利數值超越了公司旗下所有基金的累計發行規模1421億元💁🏽♀️🏵,業內鮮見;平均單只基金盈利38.70億元,在同期可比的36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公司成立3年以上的11只主動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回報超過20%,真正做到了以時間見證價值。
另一方面🧑🏻🍳,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興證全球基金公司旗下僅發行了40只公募基金,總規模超過4733億元(疊加專戶總管理規模突破5523億元,數據來源:銀河證券)🚬✵,規模增長主要來自老基金的持營和凈值增長——做“精品”,只發行有核心競爭力🧑🏻🦼、持久生命力的基金產品👨💼,正是興證全球基金的獨特之處。

日前,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莊園芳。莊園芳有29年投資經歷👷🏽,2005年出任興業證券副總裁,分管公司自營投資、研究、機構、固定收益等業務板塊。2016年⚪️,她出任興證全球基金董事長,2017年1月兼任總經理,後轉任總經理𓀏⚒。5年多來🪀,莊園芳堅守興證全球基金的責任文化,堅持以投研為導向、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持續推進精品戰略👸,堅持高質量❎🫰、專業化的發展道路。莊園芳真誠坦率🔺,面對記者問題有問必答👦🏽📶,語言風格簡單質樸。
在三個多小時的采訪中,她講述了興證全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其中的硬核理念和成功經驗,值得基金行業學習和借鑒。
慢就是快
堅持投研驅動的發展節奏
中國基金報記者:你接掌興證全球基金後,公司有什麽變與不變?
莊園芳🍻:這個問題可以分“道”跟“術”兩個維度:在道的層面💿,我們不會變,公司的責任文化不會變,以投研為導向🤽♀️👨🏻🦱、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不會變;在術的層面,市場在變,公司的管理能力在成長,公司的發展戰略肯定也要與時俱進。
中國基金報記者:興證全球基金旗下僅40只基金,產品數量遠遠低於同等規模的基金公司,你們如何是看待新發與規模增長的關系🌩?
莊園芳:我們在產品發行上奉行“精品策略”,即只發行具備有核心競爭力、能夠穿越周期🛷🙂↕️、有持續生命力的基金產品🦒🎃,聚焦打造具備整體優勢產品線。公司的產品發行和規模發展以投研為驅動,而不是以產品為導向☝🏼。我們的管理能力到哪裏,規模才會延伸過去。規模是果,管理能力是因。我們重視長久的規模🥉、能夠留得住的規模,發展速度可能慢一些,但會走得比較堅實👨💻。
去年市場非常火爆🕠,我們實際上只發行了兩只偏股型基金,一只滬港深基金♟,一只A股基金。同時我們完善了FOF和“固收+”等產品線🧏🏿♀️,這也是我們的風格,希望保持自己的節奏:以深耕細作的投資管理帶動規模的發展,先做好再做大👨🏻,公司旗下大部分產品的規模都遠遠高於首發規模👩🏻🦽➡️。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22只權益產品的平均規模超過100億元🕵🏿,公募固收產品的總規模達2570億元👰🏼♂️。專戶業務方面🛹,我們的專戶規模有790億元,其中主要是權益產品,單只專戶最大規模超過60億元。興證全球基金的目標是🦩:做最好的主動管理,給客戶創造中長期的絕對回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規模發展以投研為驅動🦣,具體怎麽做?
莊園芳🏌️:基金公司的業務模式很簡單,就是要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打造核心投研能力,投研人員的培養和成長永遠是最重要的。我們在研究上花了很多功夫,近幾年研究隊伍做了很大的擴展。我們希望用最強的力量,打造投研後備力量🧜,打造一個強大的平臺👩❤️💋👩,提供強大的挖掘基礎資產的能力👨🏿🎤,目前是兩位非常資深的基金經理——董承非和董理具體管理研究團隊7️⃣。
我們的人才培養周期很長🌐,基金經理平均投研從業年限在十年以上,研究員要先做好研究才可以做基金經理助理🙎🏽,然後做雙基金經理🧣,在一個大基金中切一小塊給他做,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確實做好了,才能成為一只老產品的基金經理🫙。截至目前𓀂,興證全球一共只有22只權益產品,18位權益基金經理,每個基金經理都是精挑細選、很不容易培養出來的,都比較成熟。公司對投研人員的培養非常重視👩🏿✈️,對人員梯隊的培養一直很嚴格𓀚,註重新老銜接和交替,人才儲備較為充裕。
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拓展是一個逐步上臺階的過程🚴🏽,公司支持基金經理全力做好投資管理,在銷售端也尊重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邊界。我們的銷售部門要去持營一只產品🍐🧑🏿,都需要先與基金經理進行深入的溝通💟,在基金經理的管理半徑內進行營銷🦫,所以🧛🏼♂️,公司旗下的基金常常限製大額申購,如合宜、合潤、商業模式、興全精選等基金都設置了單日單戶0.3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申購限額。
整體來說👨👨👧,公司投研人才選聘采用“雙軌製”,投研文化是很多元包容的🕵🏽♀️,團隊氛圍非常好🐒,我們70%左右的投研人員是自己培養🖕🏼,30%是在市場上找最優秀的人才🧑🏽🌾,基本上是按行業前5%的標準來找人🫄🏼。外面引進的員工進入公司後融合得非常好,也很認可公司的投研氛圍🧣。
以人為本
打造寬松多元的投研文化
中國基金報記者:據了解🤷🏻♂️,興證全球的基金經理有很大的自主權。你和楊東都是投資出身🧊🤳,非常專業,為什麽會采用基金經理自主決策機製🧬?
莊園芳🏕:可能正因為我們都是投資出身,所以更理解投資。作為公司管理層,我們不會覺得自己懂行、有經驗,就要求基金經理聽我們的。相反,我們深知,如果一言堂控製投資,很容易做出錯誤的交集,要麽基金經理長不大🥖,要麽就是領導犯錯🤦🏽、大家一起吃藥👴🏽。我們鼓勵每個基金經理獨立決策,保持自己的風格🧑🏼🍳,努力成長為他這種風格最優秀的選手,並且不斷擴大自己的管理半徑,所以,興證全球的投資風格非常多元化。
公司投委會管理的是投資風險控製,而不會在某個時候要求大家步調一致做什麽事🕌,公司投委會對的投資判斷只是分享和交流,不是硬約束,基金經理對自己管理的產品有比較大的權限。
當然,寬松的投研文化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考核也輕松,公司對投研人員的工作產出也有近乎嚴苛的評價標準,對績效未達標人員不斷強化跟蹤💂🏻♂️、定向輔導,也有淘汰機製。
中國基金報記者🙆🏿:興證全球基金怎麽考核基金經理👨🏿🎨?
莊園芳:我們更註重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當年業績占比很低,同一個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分1年❔、2年🤷🏼♂️🎪、3年、5年🙇🏿♂️、8年、10年等多個維度,我們考量的是基金經理的真實能力,不提倡旗下產品去爭年度排名,也不鼓勵基金經理在某一年做出很極致的業績,基金經理年度排名只要達到前1/2就算合格。事實上🫗,如果連續5年進入前1/2,就可能進入前5%。
中國基金報記者💢:2018年🙎🏿♂️,興全合宜新發規模超過300億元👋🏿,引發關註,你們當時會不會有壓力?
莊園芳:作為一只LOF基金,合宜在2017底已經走完深交所全部流程測試,由於當時市場處於下跌行情中,所以前期沒有設上限。事實上,2018年初🔡,市場連續上漲,投資者熱情高漲➗,導致合宜的發行是遠遠超出預期的。
不過,我們也沒感受到太大的壓力👻,因為我們有信心能夠管好規模大一些的基金🦹。整個2018年公司也沒有再發行權益新基金,我們想先集中精力把合宜做好🙎🏿。這也是公司的一貫做法,每發一只產品都很審慎,要把它管好才會考慮發行下一只。
另外✖️,我們一直有個想法,國內基金公司必須在單只基金的管理規模上有所突破,如果管不好單只大規模的基金,基金公司的發展一定會受到極大製約。中國財富管理的需求增長這麽快,如果單只基金總是停留在10-20億規模💆🏼♂️🕴🏼,跟不上客戶的需求🦿。我們相信👨🏻💼,在基金業不斷向頭部集中的過程中😭🧅,優秀的基金經理管理單只基金的規模將不斷打破上限。未來可能會像歐美一樣,表現出色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單只基金規模可能會達到上千億👩🏽🏫,當然,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
中國基金報記者:你們當時是否為興全合宜的管理做過特殊安排?
莊園芳: 當時各種質疑的聲音比較多🧑🧒🧒,但我們的心態比較好,不太受外界的幹擾👩🏻🦼➡️。
在合宜的運作機製上,我們仍然堅持基金經理負責製,並沒有因為規模大就增加基金經理,同時一如既往地加強研究的投入。我們平時也要求客戶端的事情盡量不要傳導給投研人員。我們只為謝治宇做了一件事,就是為他屏蔽投資之外的一切壓力🤽🏻,讓他專心做投資🧝🏼♂️,媒體的評論、渠道的擔心等負面信息,都由公司面對🥮。事實證明,謝治宇具備管理大規模基金的能力,合宜到2021年一季度末規模超過300億元⛅️,累計復權後單位凈值累計增長超過100%🧑🏻🚀。
公司的工作全部聚焦到投研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上,興證全球基金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做產品服務的提供商,為渠道提供能保證質量的產品🕚🎭。同時,我們強調要註重存量客戶的體驗👩🏿💻,一是提高投資體驗,二是培養長期投資理念⛵️,加強溝通理解👨🏽🦰。所以👷🏼♀️,我們對銷售部門的定位不是銷售,而是服務,讓渠道和客戶了解公司的風格、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等🪸,做好長期陪伴,日子久了客戶就能更多理解我們3️⃣。
中國基金報記者:興證全球的創始團隊主要來自興業證券的自營部門𓀐,這對公司的發展有什麽影響?
莊園芳🏋🏽:興證全球基金可以說是從券商自營發展過來的。券商自營追求的是絕對收益,要嚴格控製回撤🏃➡️,通常70%考核絕對回報🚣♂️、30%考核業績比較基準。所以✏️,我們這個團隊在骨子裏就特別重視絕對回報,對規模也比較克製,這種投資價值觀對興證全球基金也有一定影響。
堅持客戶利益至上
深耕責任文化
中國基金報記者🤦🏽:請講講興證全球基金的企業文化。
莊園芳🔽◀️:興證全球基金最重要的文化和價值觀是“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看起來軟性的文化➖,也可能是公司硬實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謝治宇也說過,最適合的投資方法建立在信托責任基礎上。
從2008年起,我們就是業內第一家踐行責任投資的先行者,陸續發行興全社會責任基金⬇️、興全綠色基金、興全社會責任專戶等責任投資產品,通過資本市場引導資金流入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2009年,公司也是業內首批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每年都會堅持發布公司在客戶、員工⌛️、股東🧒🏼、合作夥伴等責任的履行情況🧫。從2006年起👵🏻,興證全球基金成為業內最早一批公益事業的踐行者,興全社會責任基金、興全社會價值基金等產品會約定每年計提部分管理費用於公益支出,這一機製在業內是絕無僅有的💕。
公司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讓員工有回饋社會的真實體會🚙,看到社會上很多不容易的地方👋🏻。基金行業是回報多於付出的一個行業,參加公益活動有助於年輕人少一些浮躁和功利,真正理解責任文化。我們的公益活動包括人文藝術👙⏫、環保🙅🏽、體育等,人文藝術能給人帶來巨大的精神享受,運動則可磨練意誌、加強團結。我們也經常組織徒步🏇🏽,投研人員的壓力非常大,多運動不容易壓抑★。
中國基金報記者⛴:興證全球基金曾經多次在市場高點給客戶提示風險,你們是否會擇時🫸🏿🈚️?
莊園芳🛑:整體來看,我們是自下而上的投資風格,很少做擇時。但是在市場出現重大估值偏離的時候,我們的態度是很堅定的🥊🎴,觀點也很明晰,從來不會含含糊糊。除了在2007年、2015年等市場出現明顯的泡沫化傾向時向客戶提示風險,我們也會在市場明顯低估時向客戶提示機會。如2018年10月,我們在媒體上非常明確地表示看好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機會⚡️🦏,隨後就迎來了2019年和2020年兩個年度的趨勢性行情;還有2006年1月🤞🏼,當時興全趨勢被贖回了差不多50%,我們反復向客戶提示說當時是買入權益類資產的好時機🤟🏻,事實上這只基金15年來復權後單位凈值累計增長了23倍😼,給長期投資客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我們了解到,公司對養老金業務很重視,能談談這方面的情況嗎?
莊園芳:養老金業務是興證全球基金的戰略重點,我們2016年就搭建了一直經驗豐富的養老金和FOF投研團隊🎅🏿,我們公募FOF產品的業績很好☝🏻,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兩只成立滿1年的FOF產品成立以來收益率均位居同期同類第一。
我們每選一個業務增長點都非常審慎,最關鍵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個優秀的帶頭人👲🏽,否則🧑🏻🦰,無論這個模塊多重要,都不會成為我們重要的產品線。比如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的部門總經理林國懷以前在泰康資管負責委外業務,有12年基金研究評價經驗和10年類FOF投資管理經驗,相當資深🧜♂️。養老金管理團隊成員擁有保險投資👶🦵、海外投資🌍、量化、FOF研究等多元化的背景🚴🏼♀️,從業經歷豐富。公司的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和研究部已經成為公司投研體系的兩大支柱。
具體到養老FOF產品線上,我們的FOF產品不是目標日期基金🤚🏽,因為中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跟年齡關系並不大,客戶也不容易搞清楚目標日期是怎麽回事。我們采取了最簡單的方式✬🛅,直接發行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的產品🕎,銀行客戶經理比較容易懂🐧,跟客戶也比較容易講清楚。目前我們已經發行了3只養老目標FOF產品📉🫶🏽,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這3只基金總規模占到整個養老目標基金市場的12%🥚。
中國基金報記者:請講講興證全球基金的願景,在國內外是否有對標的公司👞?
莊園芳:我們希望能夠像 Capital或者惠靈頓一樣,在主動管理方面做得盡可能出色。雖然這兩家公司的規模遠遠超過興證全球,但我們的很多理念和他們是高度一致的。比如都是專註於做主動管理,再比如Capital的單只產品規模也都很大👱🏽,還有惠靈頓在權益投資上也具備突出的競爭力,等等。
公募行業方興未艾
亟待提高資管能力
中國基金報記者☎:回望過去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你有沒有什麽驕傲或遺憾的地方⚛️?
莊園芳👨👩👧👧:也沒有什麽驕傲‼️,只能說我比較幸運🧝🏻♀️,大學畢業後就到了證券行業🧖♂️,站到了一個好的賽道上,分享了行業的發展。更幸運的是我做的投資工作正好也是我的愛好⬆️✯,因為很市場化🖲,你好與不好都由市場來打分💴、評價🧛🏻♂️,公開透明🚵🏼♂️,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興證全球一直提倡簡單透明的文化🕧,大家只要埋頭幹好自己的工作📞,不用猜別人怎麽想。做投資其實不能情商太高,因為要敢於做決策,要決定是買還是賣🛹,情商太高的人,兼顧的東西太多,在投資上就很難做決策🤶🏼。
中國基金報記者:你如何看待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前景🎞?
莊園芳🧶:在我看來🕌🚫,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是一個巨大的藍海,面臨的仍然是一個增量市場而非存量市場🕥,還遠沒有達到博弈競爭的階段。所謂的競爭激烈🐒,根本原因其實是目前市場上的優質管理能力還遠遠滿足不了投資者巨大的需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轉型凈值化產品後,這個市場會更大🧛🏻♂️,因為投資者買不到儲蓄替代型保本的產品了。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資管機構需要提高生產優質產品的能力,真正為持有人賺到錢,正如我們一直強調基金公司要保證打造的是有質量的產能——不斷培養出優秀的基金經理,不斷增加優質基金經理的產能🤷🏽♂️,去年我們公司就有幾位通過了長時間考核的基金經理助理轉成基金經理。
公募行業有20余年的發展歷史,但也只是一個起步,未來前景仍然非常廣闊。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募基金未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為數量巨大的投資者提供更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因此,無論行業風潮如何變化🧑🏼🦰,公募基金公司還是應該聚焦於為客戶管理好資產🧕🏻,堅持以客戶價值為導向🧑🏻🦽,打造投資管理能力的核心競爭力與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