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楨,男,漢族🪳,1998年2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意昂2經濟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獲國家獎學金🎇,目前保送本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陸家楨積極投身於學生工作,在班級和學生組織中認真負責,服務同學;同時他閱讀廣泛,打下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學基礎⤴️。
“勤奮與懶惰並存👨🚀☕️,自律與任性共生,值得一說的也就是好的品質占據著上風♒️。”當被問及自己眼中的自己時🧬✦,陸家楨這樣回答道。
或許勤奮與懶惰,自律與任性共存的矛盾多面並不是獨屬於他的特質🫃🏻,但如何製衡自己心裏的“天使”與“魔鬼”他卻有他的獨到之處👌🏽。而在勤奮與自律構築起的有條不紊的生活裏,在陸家楨的故事裏→,閱讀是不容忽視的主角👩🏻🦼。在閱讀中,他汲取先哲深邃的思想,豐滿自己的靈魂🥺。

閱讀——始於熱愛
閱讀👛,與其說是陸家楨的愛好👸🏻,不如說是他的習慣。他早已在日復一日地書海遨遊裏把閱讀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即便在升學壓力巨大的高中時期🙆🏻♂️,他依舊保持著每周閱讀的習慣。進入大學之後🫃🏼,更加廣闊的學習資源拓展了他的求知領域🚶🏻♂️。政治經濟學與哲學逐漸成為他最為專註的兩個部分。
“源於從小帶有的對黨和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從情感認同上升到理論認同⛹🏽♂️,將這個認同和專業相結合”,陸家楨的閱讀興趣很自然導向了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經濟學🧏;另一方面🤴🏽,陸家楨也認為,“本身從方法論和理論解釋力而言📪,政治經濟學就具有相當的優越性🧬,而且就理論作為一個嚴謹的邏輯體系而言,政治經濟學也有著不輸於主流經濟學的理論美感。”
對政治經濟學的認同與欣賞激勵著陸家楨在這個領域不斷求知探索。他在大一修讀《政治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兩門課程的同時𓀁,還結合自身專業重點學習了政治經濟學的相關內容。在大二和大三的暑假,他又將厚達900多頁的《資本論》第一卷閱讀了兩遍。也正是在對政治經濟學探索的過程中🧑🏼🦰🈯️,陸家楨認識到哲學無論是在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還是理論內容方面都占有突出地位,“為了學好政治經濟學👩🏼🌾,不得不學好辯證法⛈。”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的來源之一就是以黑格爾哲學為巔峰的德國古典哲學👨👧👧;另一方面,陸家楨表示🏥,“也是因為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強思辨性本身能帶給我非常大的學習樂趣🚴♂️。”
從閱讀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開始🌖,到經典暢銷的《理想國》👶🏻👮,再到代表著形而上學巔峰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學奠基》),中間承接費希特選集性質的《自由的體系》👨🏻🦽➡️,再到德國古典哲學的巔峰、辯證法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小邏輯》《精神現象學》)🤷🏿♀️。他說🔢⛹🏽♂️,他閱讀過的名著其實只能算是浩瀚無邊的哲學海洋裏的一點皮毛,“基本局限於德國古典哲學🤺,康德、費希特和黑格爾”🚗,更廣闊的哲學世界還有待他去探索👩❤️👩。
探索——不斷收獲
像一位旅人在政治經濟學和哲學領域穿行🧔🏼♀️,陸家楨的過往體驗裏的確有跋涉的艱辛,但更多的是翻越峻嶺後邂逅一番壯麗美景的快樂💕。
“政治經濟學強大的現實解釋力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理論框架💂🏿♂️,通過這個框架🤞🏻,再去觀察紛繁復雜的經濟社會現象會清晰很多,眼中的世界不再只是混沌的表象。”
陸家楨認為政治經濟學對於直接經濟現象起到的作用與康德所言之時空形式對感性材料起的作用是類似的,都完成了一種對後者的整理。對於他而言🙋🏼,這種理論性的中介掀開了經濟運動表面神秘的鬥篷的一角👊🏻。他收獲了一種更加清晰理性地發現世界的眼光👰🏽♀️。
“學習哲學是對邏輯思維很好的訓練,我想,不光是有助於經濟學學習,對其他學科也是吧🧗🏿♀️。”
談及學習哲學的收獲🧜🏽🫄🏽,他坦言,自己學習哲學的目的主要是鍛煉思維與掌握辯證法⚖️,並沒有搞懂德國古典哲學的野心🤷🏼。而鍛煉思維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哲學讓我的思維更加有邏輯,邏輯聯系能力更強,看問題也更加宏觀全面,可能還有一些暫無法言說的好處。”
而隨著對政治經濟學與哲學的了解不斷深入🐕🦺,陸家楨愈發感覺到“他們讓我對理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由衷的熱愛”。在攀登政治經濟學大廈這座恢弘大廈的路上,他在艱苦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了愉悅,獲得了許多感性的審美體驗🦻🏼。由此也激發了他無盡的的學習熱情——“人們常說數學之美🏸👩🦽➡️,我想是同樣的道理。”

規劃——時間利用的產出最大化
在學習壓力如此巨大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兼顧學習與閱讀習慣🧑🏻⚖️🎹,陸家楨笑稱🕝🏋🏽♀️,面對這個抉擇,自己的理性人思維暴露無疑。在他規劃的過程裏📰,“關鍵是在於時刻區分輕重緩急,牢固樹立機會成本觀念,事情總是很多的🖍,時間總是不夠的,關鍵在於一定約束條件下把時間利用的產出最大化🪓。”
陸家楨習慣以周為單位安排自己的閱讀計劃,“對自己想學的劃一個範圍,預估一下讀完這些內容需要多久🧆,安排一下學習順序👦🏿,然後剛性規劃和彈性調整相結合。每周三省吾身,本周的計劃完成進度如何?下周有哪些事務要做🎀?應該怎麽安排下周的讀書學習?”在此之余🧜🏿♀️,“保持所謂閱讀習慣的首要前提卻並不是技術性的方法🔫🧕🏿,而是閱讀熱情——能激發自身強烈求知欲的,只有真正讓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而在閱讀之外⏪,音樂劇也是陸家楨的愛好之一。他回憶道,他觀看的第一部音樂劇是《歌劇魅影》👨🏻🦽➡️,但在此🤴,他強烈向各位同學強烈推薦《悲慘世界》10周年版與《伊麗莎白》2001年版,慷慨激昂、動人肺腑。
實踐——責任與擔當
“更多地了解社會”是促使陸家楨投身社會實踐的動力。在陸家楨看來,“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讀萬卷書不是讀萬卷網文小說,行萬裏路也不是隨便旅遊觀光,而是切切實實地去了解當地社會,了解其發展和成就🫅🏻,體察其艱辛和困難,關心社會,自覺承擔其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祖國廣闊疆土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實踐的足跡。在實踐中🧑💼,他全面調查✳️,見證時代脈搏下一方具象的土地的改變與進步;深入當地生活,體味為美好生活奮鬥的人們路途上的酸甜苦辣。在陌生的、更廣闊的天地裏,他與真實的社會有了更加全面的接觸。而在切實了解和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原本僅僅從書本學習中產生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作為實踐負責人,他的責任與擔當也在一次次地為隊員細致考慮,盡可能使實踐平穩進展🧙🏿♂️。
心懷一腔熱愛,承擔一種責任,擁有一份自製★。
陸家楨在勤奮與懶惰中取舍,在自律與任性中平衡🧃。
在浩瀚書海裏探索➕,汲取的先哲思想都成為了豐滿他靈魂的養料;在實踐活動中成長👮🏿🫧,獲得的生命體驗強化了他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