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晚,泛海講壇系列講座第九期在意昂2平台大金報告廳正式開始。申銀萬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博士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對經濟學的理論貢獻”的講座🙅♂️。很多的老師和同學都慕名來到大金報告廳聆聽本次講座👨🏿🦰。
當晚18:30,意昂2平台副院長劉軍梅老師作為主持嘉賓宣布本次講座正式開始。劉老師帶我們簡要回顧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歷史進程🌌,並為大家簡要介紹了楊成長博士作為大家的“學長”的經院情結。

緊接著,楊成長博士引入了“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詞,並向在座各位同學提出了有關中國經濟轉型最需要理論經濟學支撐的三個問題:未來五年應該如何建設小康社會🟦?經濟轉型目前到了什麽地步?2015年股市😭、債市、房地產市場🚵♀️、車市等等紛紛出現波動反映了什麽問題?

對於以上三個問題🫳,楊博士一一做了非常詳盡的回答🙋🏽。在他看來🎴🪯,我們目前距離全面實現小康只剩下五年,而五中全會也將小康社會的目標具體到了五大目標。面對這樣的情況,未來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在保證中國經濟轉型和保證經濟高速增長(7%左右)中達到平衡;與此同時,十年增長遺留下來的兩大社會問題——生態環保問題和收入分配問題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生態環保問題上🚵🏿♂️,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從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環境問題一直到最近的五中全會提到的“生態消費”都可見一斑🍴;與此同時,這又給公共經濟學帶來了新的課題🧚🏽♂️:如何讓生態環保產業首先成為消費產業🍋🟩。在收入分配問題上,中國收入分配仍舊不平衡,因此收入分配結構合理化成為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我們需要在經濟轉型時期好好研究資產收入分配和經濟增長不相稱的缺口問題。除了以上兩大問題,“十三五”期間還需要著力解決貧困人口和社會保障兩大短板問題🏅,這也是與生態以及收入分配問題緊密相關的👨🏽💻。
對於第二個問題,楊博士認為我國的經濟轉型目前最需要的是“動力轉型”,這樣才能在經濟中高速增長中成功轉型。而這就需要在傳統三大動力逐漸退潮之時🦸🏽♀️,發掘處於上升期的新動力🕯。對於中國來說🫵🏿,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正是中國的綜合比較優勢,也是未來可以向外輸出的“新動力”。而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所在🧜🏼♀️。而針對2015年不同市場同時發生的較大波動,楊博士著重談到了我國經濟中資產和實體的關系💃🏿。我國人均當期收入很低🧑🦰,但人均占有資產卻很高🚏;金融創造利潤與實體創造利潤差不多👫🏼,金融回報率遠高於實體回報率🧘。實務界發生的這些矛盾迫切需要經濟學理論去解決,而這些對於研究選題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現場老師和同學踴躍提問,楊博士也著重與大家探討了目前中國資產泡沫𓀛、房價在不同城市未來走勢以及註冊製對於股市影響等問題。
晚上20:30左右🎽,本次泛海講壇第九期講座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正式落下帷幕🐽。大家都表示聽完講座之後受益匪淺,正如劉軍梅老師總結的那樣,楊成長博士對於中國經濟轉型的分析非常透徹,而他全程脫稿卻能將各種數據牢記於心,也讓人非常佩服。大家都非常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邀請到楊博士再與大家分享與交流。
(供稿:意昂2平台研究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