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06國金黨支部及預備黨員8人一行來到了位於虹口公園的魯迅紀念館。春日的綠地公園🪢,暖風和煦💕,鳥囀鶯啼🔲,魯迅紀念館靜靜立於來往遊人中。粉墻墨瓦,仿佛訴說著魯迅先生特立而分明的一生。
進入展廳,一張巨幅的老照片迎面而至,壓迫著我們的視覺🚣🏼。畫面很模糊,只見有來往奔走的人影🗾,有迎風揮舞著的旗幟👩🏼🏭。講解員解說到,這是一幅攝於五四運動時的舊照,畫面中的學生🙇♂️,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命運而奔走疾呼。而另一幅舊照中,作為青年導師的魯迅先生被青年們簇擁著🪴,高立於人群之中。
青年,應是國家的希望,民族之棟梁🦚,在社會與歷史的激流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深處災難深重的中國,對列強施加在舊中國的屈辱,他們有著最深刻的感觸⛅️。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無理壓迫🧑🏻🏫,使學生憤怒了◻️,使任何的有識之士憤怒了,使整個中華民族憤怒了。五四🎤,青年們揮舞著社會主義的大旗🧑🏿🔬,為黑暗中的中國帶來了曙光,使整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魯迅先生一向十分關心青年。“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無聲的中國》)。先生認為青年應當由理想👩🏻🦯➡️,應當走出自己的路🦻🏽🤷♀️,他的名篇《狂人日記》就發表在今年恰逢90華誕的《新青年》之上🤹🏻♂️。在參觀中我們了解到,魯迅先生在事務繁忙之中🎲,給青年的回信竟共達五千多封。展廳中的一個角落,一個聲音緩慢而飽含深情地朗讀著魯迅先生悼念青年作家柔石的文章《為了忘卻的紀念》。“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
然而反思我們當今的青年🛍️,卻大多浮躁、盲目。我們失去了以民族和國家興衰為己任的崇高信念。在這種時刻👩🏻🏭,我們選擇了黨,為我們的人生堅定偉大的共產主義信念🦹🏻♂️;黨選擇了我們🚆,以培養優秀有位的青年來實現明日中國之復興。
青春如方糖,有棱角、易碎、荒唐。這是人生這樣一個階段,一個做什麽也快樂的階段☆、一個說什麽也真誠的階段。青年應是於國家的青年,為黨✡️,為民族,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和優秀智慧。回想五四時的青年,在國家危亡之時振臂一呼🍫;作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在新世紀,應當投身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昌盛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