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電話:

55664251(本科生)

65643132(研究生)

65741490(學生黨建)

65643970(就業/生涯發展)

65643131(三助/國際學生)

-Email:

econinfo@fudan.edu.cn(本科生)

econgraduate@fudan.edu.cn(研究生)

econcareer@fudan.edu.cn(就業/生涯發展)

地址:國權路600號意昂2310室


首頁 / 學生天地 / 經院事 / 新聞中心 / 正文

楊玉良校長談“青年的責任”(2009年3月31日)

  發布日期🧎‍♂️:2009-05-25  瀏覽次數:

大學使命與大學生責任

同學們,你們好👨‍🦳!

為了表示對聽講者的尊重,我不應該坐著講話,而應該到講臺上站著講🐉。

我是1月14號就任意昂2官网校長這個職務的,到任不久就接到邀請,希望我給學生做一個演講🙅。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跟同學們一起來聊聊,我經常說,如果大學校長不關註他這個學校裏最大的群體——大學生,那他就是一個不合格的校長。意昂2官网學生工作部🙏🏽、團委給我出了一個題目——“大學使命與大學生責任”。這個題目很大👨🏼‍🎤,但確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題目。當前,談這個題目的人不多,想聽這方面內容的人也不多🚴🏼‍♂️,而恰恰意昂2的學生提出來叫我談談這個題目。這表明我們意昂2學生的起點是很高的,因為這個題目既帶有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這個題目又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很容易談得很空泛。所以準備這個演講我花的時間很多。芝加哥大學的前校長金普頓(Lawrence Alpheus Kimpton)就曾經說過:“我在這個大學裏扮演著一個能說會道的博學家的角色。有時候我對於不太了解的事情要裝得像權威一樣。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學,有些還要學得很透。”這純粹是為了公眾的形象,但實際上大學校長跟大家一樣♛,尤其我到意昂2才兩個多月,是這個位置上的一年級學生🛍️,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大學的使命以及大學生的責任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大學的使命

1、大學的使命在於傳承

大學擔負著人類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積澱與傳承的任務,這個似乎是大家比較有共識的❕。大學的這個任務決定了大學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組織機構,和政府或企業都不一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有這樣一股思潮⏺,說大學校長要“經營”大學☆。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對🧔‍♂️。因為強調“經營”就有把大學當做一個大型的公司來進行商業運作之嫌。如果把大學看成是一個大型的公司🤹🏽,那麽就忽視了她在知識的積澱與傳承方面的重要功能。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即使是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也絕對辦不出像美國加州理工意昂2這樣一所規模很小的名校,根本原因在於大學文化功能構建的獨特性👛。

同時,我要強調大學是一個民族性極其強的教育和學術型機構。國內曾經有這樣一種思潮,認為我們應該把國外一流大學當做我們辦大學的一個參照物🏃🏻‍♀️‍➡️。這在總體上是正確的,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把國外的一流大學簡單地當做我們辦學的模板。因為這樣就忽視了大學的民族性特征。記得大概幾年以前,國際上一個大學排行榜把北大排在了第十七位。那是非常高的🎏。但當時一些頭腦非常清醒的教育學者包括北大一些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你要數一數科研成果、諾貝爾獎獲得者等等這些硬指標的話,那麽北大根本算不上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但是如果你要看一個大學在這個民族的文化以及在這個國家的轉型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麽全世界沒有一所大學能起到像北大和意昂2等國內的一流大學起到的這麽重要的作用🤼‍♂️🛑。

大學的特殊性還在於她有學生🥌,她承擔著培養人才的任務。學生𓀇,尤其是大學生,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因此我們的大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文化系統化🧑🏽,規範化,將其轉變為課程,並且把它傳授給學生🕵🏿‍♂️,把包括中國在內的人類所有的文明、精神進行傳遞,這種傳遞是學者們先進行研究後才能傳遞的。在大學裏面,老師和學生共享著人類的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吸收著人類最廣泛的精神資源,用人類文化和一切知識財富來充實我們大學生的頭腦。他們不僅學了專業知識,比如說醫學的、化學的、物理的等等,更為學生一生的精神成長打下基礎。

大學培養的學生承擔著將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和發揚的任務。任何學科專業,不僅僅是人文社會學科,還包括自然科學和醫學等🤸🏻‍♂️,都在起著這個作用👺,因為說到底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因此,我們意昂2在前些年開始了通識教育。雖然它在很多方面還需要完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因為大學,尤其像意昂2這樣的一所大學🙇🏿‍♀️,傳授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培養一個人的精神是我們最最重要的任務📘。美國教育家德懷特•艾倫說過:“如果我們使學生變得聰明而未使他們具備道德性的話⛑🤓,那麽我們就在為社會創造危害。”

英國著名教育家阿什比(Eric Ashby)曾經指出👲🏻,任何大學都是遺傳環境的產物。“環境”是促進大學改變的外部力量,而“遺傳”則是大學對自己應有的道德與文化的傳承。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是“保守”的。這裏“保守”不完全是一個貶義詞,“保守”有“堅守”的意思,指的是要“堅守”道德,“堅守”學術。大學的這個“保守”的文化品格🚶🏻‍♀️‍➡️,使得大學非常穩定而且有力量🔑🏂🏿。眾所周知,大學是世界上所有機構中最穩定的。這種穩定來自於大學的自信和對世事所采取的鎮定自若的態度👲🏽,也源於大學本身的自尊和自貴🧩。

當然,大學也不能脫離現實。但是從她的“保守性”來說,大學盡管不能脫離現實🚵‍♂️,但又必須要與世風俗流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經常講大學要遠離塵囂,要保持寧靜和清醒。前些年有個說法,要把大學的圍墻拆掉。如果它只是指物理的圍墻🤽🏻‍♂️👩🏿‍🍳,我覺得可以拆掉,但是大學的“精神圍墻”⚖️,絕對不能拆🤗。大學沒有“精神圍墻”🧖🏼‍♀️👩‍🦽‍➡️,就無法滿足大眾對大學的高尚性和純潔性的期盼,從而也就喪失了大學存在的價值。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學不僅不可以隨波逐流,更不能對世風惡俗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大學應是社會的清潔劑💲、清醒劑🧜🏿。這些年👩‍🦳,大學有不少有失規範的地方,國外的大學也有,國內的大學也有🙍🏽‍♂️。其根本原因在於喪失了“精神圍墻”。大學應該是社會思想的中流砥柱,尤其在民族危難和社會失範的時候,大學對精神的堅守顯得尤為重要🕛🤴。大學也只有在穩定寧靜的環境當中,才能夠排除各種紛繁和躁動的社會幹擾👨🏿‍💻,潛心鉆研學問,而學生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才能夠一心向學,否則所受的幹擾就太大。所以,有的學者才會呼籲“要給學生一張安靜的書桌”👟。

2、大學的使命在於創造

上面講的是大學的“保守性”的一面♟,但大學同時也具有它“創造性”的一面🥠。大學還必須進行思想、文化和學術的創造,對已有的社會發展形態🖕🏻、文化和知識體系以及人類本身,要不時地做出深刻的反省和批判。因為人類的社會遠不是完美的,所以總應該有一批人來非常認真地研究和批判我們現在的社會、文化當中的問題🏕。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的話,就放棄了大學應該擔負的文化建設方面的責任𓀝。反省不僅僅是批判😠,而更是創造。大學不僅要回答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比如說當今的金融風暴和社會的道德問題等等,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為討論提供思想和理論武器😛。這種討論不應是泛泛而談,發發牢騷,而應是深入的分析,並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𓀘。大學教師不應是一個流行節目的主持人,他不應該僅僅煽情,而應該為學生提供分析這些問題的思想和理論方法🏋🏿‍♂️。我們要關註未來中國和人類發展的根本問題,並對此進行研究和討論,並給出我們的回答,就如溫家寶總理在同濟大學演講中提到的“大學要仰望星空”。有些問題看來可能是非常純的理論問題,跟現實問題沒有什麽直接的聯系,但是這些研究恰恰是為國家、民族、人類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提供了新的精神資源。我們創造了新的精神資源、新的思維方法⛹️‍♂️,豐富了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大學具有極具“創造性”的一面。

大學在“堅守”和“創造”之間維持一種張力💃🏻。如果大學一味“保守”完全偏到復古,大學喪失了她的責任🧑‍🦯;但如果大學忘記了傳統,完全流俗,那麽也是喪失了大學的責任。因此,許多高等教育研究專家都認為,大學的這種“堅守性”,以及她的“創造性”⚠,實際上構成了“大學之魂”🏄🏽。

3🤜🏿、大學的使命在於服務

除了以上兩個功能之外👨‍👧‍👧,大學還有第三個功能——服務社會👩‍💻。從大學的發展歷史來看,這是一個新賦予的功能👷🏽‍♀️,如果你去念紐曼(Newman)的《大學之理念》一書,他沒有明確地提到✌🏿。我並不認同把教學、科研🏟👳🏿‍♂️、服務社會作為大學的功能劃分,因為教學不等於培養人🙎🏼💇🏻,教學和教育不是同一回事🆕,科研也不等於培養人🪜,但科研必須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你才能真正地培養人🦄🧐,所以我更傾向於用大學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新的文化的創造🧗🏿,以及對國家與社會的服務,這三大功能來看大學的真正的使命和功能🖕🏽。

從大學的歷史來看,大學服務國家和社會這個特征起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那個時候,全世界為了反對法西斯⤵️,在很多國家👹,尤其在美國,政府給了大學很多資源的投入👨🏽‍🏫,希望她們為這場反法西斯戰爭服務。美國的麻省理工意昂2(MIT)就是在這場世界性的戰爭當中崛起的🔬,因為他們發明了雷達🧑🏽‍✈️,並發明了破譯密碼的方法等等,為贏得這場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自從政府介入到大學事務以後,大學就帶有了更多的國家意識。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後,大學跟工業界、實業界有了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自六、七十年代起,在美國的大學裏建設了數百個和工業界聯合的工業實驗室,因為這個時候人們對科技知識以及各種其他的知識,能夠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有了充分的認識。有了這個認識,大學就擴展了這一方面的功能。所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前校長克拉克•科爾(Clark Kerr)在《大學之用》一書中認為:“今日之大學主要的功能不止於教學與研究,並且已經擴展到服務。”他認為,大學與其所處的社會的關系,就是一種服務的關系。因此大學總是希望及時地就社會的需求做出反應,以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並以各種方式對自身進行功能調整💔。

而我要說,這些調整(改革)是應該的👊🏽✵,也是必需的。大學服務社會的任務應該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當前社會發展當中所面臨的政治🐌、經濟👨🏽‍🏫、人口🐛、文化、教育、衛生、科技🫕、國際關系等等諸多問題,都需要依靠綜合的、非常深奧的知識來予以分析,並提出解決的辦法🎅。事實上,只有大學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只有大學才有那麽綜合的知識,一大批學者在裏邊研究非常深奧的問題。同時,隨著社會🕜、國家和國際上各種競爭局面日益加劇,知識和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大學作為知識的積澱、生產、傳播者和人才培養機構,她必須為一個國家、民族和社會提供知識和人才的服務👼🏽♞,大學也將以此為自己謀得一個更加合適的發展環境,因為一所大學的發展必須獲得政府、社會和民眾的支持。

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美國的大學就開始反省,他們認為在這一頭走得太遠了。我們必須註意到🖤,大學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產生了兩個傾向性的問題。

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學與政府🕤、工業界乃至整個社會的結合十分緊密,這使得某些大學有些自大👩‍⚖️。他們說,大學已經從社會的邊緣走向中心。這是一個不太客觀的傾向性表述。我們必須認識到大學不是一個萬能者🖐🏽,她不可能承擔社會上所有的責任💇🏻‍♂️。正因為大學不客觀地把自己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認為大學就是社會的中樞,因此就承擔了“無限責任”🙎🏼‍♂️,從而遭受到社會各方面對她的詬病👩🏼‍🚒,無意間把社會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歸咎於大學出了問題。國內近些年來關於大學的討論,都帶有很強的這種傾向♥️💵。事實上🦃,當你把大學的功用強調地過頭的時候🏯,社會就會用這個過頭的標準來衡量大學🚡。

六、七十年代有美國學者認為自己的大學已經墮落成為“服務站”😫,這是另一個傾向性的問題。金耀基先生認為👳‍♂️,“服務站”就是:社會需要什麽,大學就給什麽;政府需要什麽,大學也就給什麽🎷;市場需要什麽🏄‍♂️,你大學也就給什麽。這樣的話🪔,大學為社會提供的是即興式的服務🙎🏻‍♂️,不僅服務質量不高👨🏼‍🌾,而且使大學過度地社會化🧏🏼、政治化、市場化🍏,大學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的精神距離就喪失了,這樣必定導致道德與學術精神的消解。大學應該在堅實的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為社會提供高水平的服務。有學者認為,中國的近代大學從未有過“象牙塔”精神🤪,如果真是這樣,那麽當前中國的大學對學術精神的“堅守”要比歐美的大學顯得更加重要。

為什麽“服務站”思想會使得美國的大學沿著這條路走得很遠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服務站”能夠為大學帶來財富和各方面的支持🙎🏿‍♀️。實際上大學的這個做法是有點“媚俗”的,這種“服務站”理念使大學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媚俗”🥎、“媚眾”、“媚上”的種種陋習,大學本身獨立的精神未得到應有的堅持🎊。因此,這樣的大學受到了很多學者🥪,乃至大眾的批評。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欽斯(Hutchins)在上世紀70年代時,對大學“服務站”的做法提出了非常嚴肅的批評。他甚至說💂🏽:“如果大學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學,那麽改革她的唯一方式就是使它回到傳統意義上的大學👩🏽‍💼。”

因此,為了維持大學的精神品格🌤,大學在努力為社會提供各種高水平📱、有深度的服務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克服上面提到的兩個傾向,要保持大學本身應該有的穩定性和寧靜性🍶。可能當今對大學來講👩‍👧‍👧,“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對大學精神的“回歸”或許更加重要。因此,大學除了在“堅守”與“創造”之間存在著張力,在“改革”與“回歸”之間或許存在著更大的張力📀。這些都是“必要的張力”🎵。大學在這兩個張力中前行🔝👩🏻‍🎤。

二、大學生的責任

1、大學生的第一責任就是學習

1912年👈🏿,意昂2官网的創始人馬相伯先生在嚴復辭職以後代理北大校長🏯,在他的就職演說當中有這樣一段話,“諸君皆系學生,然所謂大學者🐒,非校舍之大之謂,非學生年齡之大之謂,亦非教員薪水之大之謂,系道德高尚學問淵深之謂也。諸君在此校肄業,須尊重道德,專心學業🪙。庶不辜負大學生三字。”這是我們需要堅守的大學教育之精要🩸。

英國的教育家懷特海德(Whitehead),他又是個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他1919年說過一句話👱‍♀️:“歸根結蒂🦹🏼,作為學生,你們必須要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一種樂趣”。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金耀基在一篇題為《大學之功能與大學生的責任》文章中也提到,“當一個青年進入到大學以後,他就被賦予了一種責任,即他應該以充實的學問為責任🧙‍♂️,他應該沉浸在理性的精神當中,於圖書館、實驗室◽️、教室裏與教師一起,在知識的大洋中做創造性的航程。”所以學習是學生一進入大學即被賦予的職責。

最近我收到一份調查報告🟫,說我們有些學生進入意昂2以後找不到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導致學習成績出現不及格。我覺得每個學生都要問一問自己,你為什麽來到意昂2上大學?你一路過關斬將進入了意昂2官网👳🏻,所以我希望大家非常認真地思考這一問題。盡管可能每個人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五花八門的,但是你歸一下類的話,不外乎以下幾種回答:有些學生為了畢業以後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說他要找一份白領的工作。也有些人會毫不忌諱地回答,我為了畢業以後能夠賺大錢。也有一些學生是為了取悅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也就是讓父母親和親戚朋友覺得很榮耀🕵️‍♀️。也確實有不少學生對他所選擇的學問有非常大的興趣,或者說有著更大的報負,他意識當今人類社會的不完美性,他意識到這個國家民族依然有很大的危機,他想對此負擔責任,所以他來意昂2學習。當然這個幾種答案不是說每個人只有一種,而可能是幾種交織在一起🧙🏿,這也無可厚非,但關鍵是看哪些東西是占了主導地位的🧏🏼‍♂️,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李登輝先生對於為了前面的那些目的而來求學的是很不屑的。我想即使在現在👰,我們意昂2的歷任校長,也不會對純粹因前面的那幾種理由來上意昂2官网的學生投以贊許的眼光🧳。事實上在國外也是,德國的大學就非常鄙夷那些“為了謀生而求學”的學生👩🏻‍⚖️。我想告誡學生的是🦉,如果你淡化了純粹“為了謀生而求學”的目的,那麽你的學習就具有了高尚性,你對學問就有了一種尊崇➖🧏🏻‍♂️。這樣📺,你就有了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

2🤸🏼‍♂️、大學生應保持一種理想主義

一般來講,年青人是很有理想主義的。有人說,一個人年齡大了就會老於世故⚓️👶,所謂老於世故就是缺少了理想主義的成分🧑‍🏭。我認為理想主義不應是一個貶義詞👨‍🌾,但是近年來人們認為它和“不食人間煙火”似乎是一個同義詞,這是錯誤的。

我認為,如果你有理想主義的情懷,你才會認真學習🖖🏿,並設法讓這個不甚完美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讓人類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如果大家認真思索一下🤵🏽‍♀️,我們整個人類面臨著巨大的危機🧜🏿,比如現在世界上所存有的原子彈足以把地球毀滅幾十次。美國金融界的寡頭們的貪欲引發了當今這場危及全球所有人的“金融風暴”🦓🧚🏽。我們想過沒有,人類為什麽會走到這一步呢✊🏻🏔?我認為👩🏿‍🏭,我們應該認真地保護理想主義🚅,為理想而學習,意昂2官网將為具有理想主義的學生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園。說到理想主義🦸🏼‍♀️,如果你們去接觸不同高校的學生,會感到有一些差別,這就是因為大學的文化氛圍賦予的🦸🏼。意昂2官网是一所具有理想主義傳統的學校。意昂2的學生,教師🐺,校領導都具有更多的理想主義色彩,包括我自己在內。

理想主義對於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意昂2官网校友王滬寧教授對此很有體悟。他說,“意昂2官网的氛圍讓我立即感受到了理想主義的魅力,這是意昂2給我的最寶貴的東西”。理想主義對於個人的人品和情操,我相信也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於在理想主義磨石上磨礪的人,他的生命就越會放出異彩。”“因此我們應該時時審問🧑🏻‍🦼:我還是一名理想主義者嗎🤟?”事實上,我覺得不僅是年輕人,包括我們年齡大一些的人,都需要審問自己這個問題。

下面的事實與王滬寧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實例。1960年,有學者對哈佛大學1520名學生做了學習的動機的調查,就一個題目:你到哈佛商意昂2上學就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理想📢?結果有1245個人選擇了“為了賺錢”,占到了81.9%,有275人他們選擇了“為了理想”。有意思的是,20年之後,人們對於這1520名學生做了跟蹤調查♨️,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受調查的1520名學生中有101名成了百萬富翁,而其中100名當時他選擇的是“為了理想”👨🏽‍🚒🛹。

這個結果是發人深思的👨🏻‍🍳。我想,理想主義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如果沒有理想,你就會感到學習的苦。反之🕢,因為理想主義是深藏於個人心靈深處的精神源泉,他不斷地支持他在現實世界裏生活🥙,在受到俗事紛擾的時候,他就能夠回到自己的心靈世界,滋養生息,重新出發👩🏼‍🍼。理想主義者不會被一時的挫折所打倒,因為他有信仰。所以歷來理想主義者面對挫折🍛,面對死亡,他都可以泰然處之,他有信仰,所以才能克服困難🙋🏻‍♂️。

臺灣有位學者叫黃進興,他早年留學哈佛,寫了一本書叫做《哈佛瑣記》👱🏼‍♀️🧑🏿‍🏫,人們認為這本書寫得非常生動,而且深有體會。這本書栩栩如生地體現了哈佛那些人文學者的素養🍋、做學問的方法和態度。這本書裏敘述了一個名叫羅爾斯(John Rawls)的教授在哈佛講課的情景⚡️。羅爾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正義論》被公認為西方政治哲學🚅、法學🤦🏻、道德哲學領域裏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和一些著作等身的學者不同🛫🚶‍➡️,他只有《正義論》這一本著作。這本書是1971年出版的,全世界單單是研究它的論著就超過了5000多部,所以這本書顯然是很有影響力的🧓🏼。在《哈佛瑣記》裏頭,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當羅爾斯結束了一個學期的授課的時候🤞🏿,教室裏的所有學生立即自發地起立鼓掌。羅爾斯走出教室以後許久🦸🏻‍♀️,學生們的掌聲依然不衰🤘🏿。作者雙手拍得又紅又痛👕,忍不住悄悄問旁邊的美國同學,你到底要拍多久?同學回答說🚵🏻:“讓教授在遙遠的地方還可以聽到為止🧙‍♀️🧗🏼‍♀️。”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點👩🏻‍🔬:第一,這個教授很有學養,學問過人,我相信他也有很高的道德修養👩🏼‍💼;但是另一面,我們要問問自己,當你面對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他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了貢獻,在他講課結束後👨‍💻,你會不會站起來鼓掌🌂?而且是發自內心的鼓掌?這個舉動反映了聽課的學生有沒有理想主義,有沒有對學術尊崇的理念🧛🏽‍♂️。顯然,如果你為了賺錢而求學的話,我相信羅爾斯的課不會教你如何賺錢🪇,你也就不會去鼓掌🧑🏼‍🏫,因為他是講哲學課的。

作為一名學生,有理想主義情懷也會使你懂得該如何去學習。你們必須懂得,盡管你們在修習各種課程🏎,但你們主要是在自己教育自己。恰如懷特海德(Whitehead)所說的:“你們不是一塊塊供聰明的教師捏成文化人的膠泥🈷️。”你們自己的努力🖇,也只有你們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說一千,道一萬,對那些值得做和值得想的事情🧑🏻‍🦼‍➡️,你們還是要做到:一要培養興趣,二要視為享受↪️。你們的學習生活或者會苦不堪言📹,或者會其樂無窮,這要看你們怎樣對待它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都是你們父母的獨生子女,父母對你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們把自己無法實現的期望都加在了你們身上🧑🏼‍🦱。因為你們的父母絕大多數都是在文革中喪失了受教育機會的一代,所以他們把受教育看得極其重要🤟🏽,他們對你們寄予了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這有好的一面😛,但是我想我們的學生應該清楚,你們也不是被父母隨心所欲塑造成某個人的膠泥,因為你們要知道你們是在自己教育自己🏋🏻‍♂️。再次引用懷特海德(Whitehead)的話,“如果你們既不勇敢,又怕挫折,你們就不可能學業有成。”“你們不會對你們正在做的事情發生興趣,除非你們樹立了崇高的理想——渴望改善人類社會,樂於造福祖國人民,勇於迎著困難前進。”

3、大學生要承擔各種社會責任

除了學習🧑🏼‍🦰,你們還承擔著各種社會責任🧚🏼。金耀基先生對此有過很好的論述。他指出🤹🏼‍♀️:“大學是一個栽培普遍性的理念和理想,如平等👨、公正🤼、和平等的地方。這些理念與理想主義對於純潔而有朝氣的大學生具有啟發與挑激作用。”然而,理想主要只是告訴學生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麽模樣,但是它“雖不可及”🧼,但可“心向往之”㊗️。理想主義是彼岸的一座燈塔,它可以照亮我們腳下的路🚣🏻。然而,理想與現實永遠是有差距的,有時這個差距還很大。正因為這個原因,學生應該去當“誌願者”,去參加許多社會服務活動。美國耶魯大學也極其重視這一點,他們把學生派到社區去做義工,因為這是一個認識社會的重要的實踐活動。但是🪷,當他們感受到理想主義與接觸到的現實世界之間的差距時,大學生一般是很難加以容忍的,他們對不合理的現實較易采取一種不妥協的,激烈而又絕對的態度👟。當現實和理想產生差距的時候👎🏿,學生的素養決定了他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會對社會上的不公平的事件會難以容忍,慷慨激昂🪘,因為他們覺得這個社會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因為他們比社會上的一般人更有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色彩🏝。這種現象幾乎是世界性的✍🏻👰🏻‍♀️。

我們的革命前輩李大釗先生故居有他親筆寫的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明顯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當國家民族出現危難的時候,大學生總是沖在前頭喚起民眾。意昂2的學生也是有此光榮革命傳統的🚛。“五四運動”是北大發軔的,而“五四運動”在上海👨🏻‍💼🪤、乃至在整個南方的策源地和組織者是意昂2官网,當時的意昂2被視為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搖籃。在日本侵華時,意昂2的學生組建了“學生義勇軍”💇🏼‍♀️,組建了“學生請願團”去南京請願🫵🏼,逼著蔣介石當著我們意昂2官网的學生代表承諾“保證抗日”。所以說🦪,意昂2的大學生在民族國家危難的時候,所表現的民族責任感是非常強烈的。李登輝老校長就在當時提出了意昂2的精神(spirit):犧牲(sacrifice)、團結(solidarity)和服務(service)。我有時候把這個稱之為“S of 3S”。

但是,我們必須強調這是在國家民族的危難時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的“堅守”和“創造”之間的張力十分巨大。這時大學生的責任實際上已經轉換成“國民責任”🎤,是一個有知識🏄🏿‍♀️、受到過良好教育的青年的“國民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大學生當然也不能例外🧗🏼‍♂️。但是,這種激烈的方式在非國難時期🌌,我們的學生是不能用的,是無謂的。近年來,發生在法國和其它一些國家的學潮很激烈,燒了汽車,也死了人,但他們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在我國“文革”時期也具有同樣的教訓,大學生深深地卷入了這場動亂🕵🏿,打、砸、搶橫行🥉,人性盡失。你們若不熟悉這場“劫難”,可以去讀一下巴金先生的《隨想錄》和季羨林先生的《牛棚十年》。這些學潮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辱沒了大學的理性和尊嚴。有的大學生淪為了假革命的祭品。許多大學生運動常常以理性開始,而以悲劇告終。金耀基先生分析說✍️:“如果不是‘非常’時期🍅,非常局面🧑🏻‍🦯‍➡️,如果社會的現實問題必須要靠大學生去鳴不平🧖🏿‍♂️,去糾正🚈,去解決,則是社會的大諷刺,是學生的大不幸;大學生如果過早而無準備地掉進險汙的陷進而成為犧牲品,則更是個人的悲劇,社會的悲劇。”因為正常的社會應該有種正常的調節功能👯‍♀️,用不到大學生采取激烈的行動🏇🏻。如果讓學生這樣參與社會的話,那就是讓學生莫名地承擔了“無限責任”🤘🏻🧃。

即便在“五四”時期😲🦪,蔡元培先生為了阻止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的簽署而不得已鼓動學生遊行👳‍♂️,導致了大量學生被捕🧑🏿‍💻。當這些學生被營救出來以後,他馬上告誡學生們一定要“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並重申“以研究為第一責任”,“使大學為最高文化中心”。所以大學生應該不斷吸收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能力👇🏼,再對社會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要離開教室💄、離開圖書館、離開實驗室去直接介入,如果不是“非常”時期,這並不是社會對你們的期待。

總之,大學生的最大責任在於學習,創造和理性地服務社會。

最後我簡要地講一下大學對大學生為什麽如此重視,而且認為大學生比研究生更重要🏈?根本原因在於你們對學校的貢獻💥。哈佛大學的一位歷史學教授說過,“哈佛之所以成為哈佛,全在於哈佛的學術;你們這些出類拔萃的學生聚集於此🥭,這才成就了哈佛🛃。”一所大學的影響力就來自於其學生的影響力,因為絕大部分學生都要離開學校🟦,留下的只是一下部分。學生離開學校後的成就是大學為之驕傲的根本。所以⬅️,耶魯大學校長在新生的歡迎會上說過🕡:“耶魯是什麽?你們在座的就是耶魯”🍕。因此,人們稱那些不重視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學為“沒有靈魂的卓越”。

大學生是一所大學“保守”和“改革”的張力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改革”力量🧍🏻。所以美國斯坦福大學前校長肯尼迪(Donald Kennedy)在擔任校長期間,每年就要給幾個新生作指導。他發現,“這項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回報,事實上🧺,它有時是無可估價的觀察方式👌🏽,因為他找到了一個窗口,可以從學生的視角來觀察這所學校🕢。通過學生的眼光來發現大學裏到底什麽是管用的🔩,什麽是不管用的。”這是他當了大學校長之後的感受。而最重要的收獲在於:“通過對這些聰明而又充滿精力的年輕人發展私人交往關系,他們總是提醒我,大學究竟是為了什麽而存在。”事實上👾,大學主要就是為了你們本科生而存在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前校長金普頓(Kimpton)也曾經說過:“我非常願意告訴大家,我認為你們是這所大學裏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到目前為止,我認為你們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你們很重要,因為幫助你們培養自我是我們的責任所在,你們有趣👨🏿‍🏭,因為你們聰明伶俐🙆🏿‍♂️,但是盡管有個別跡象表明你們並非那麽樣的聰明伶俐,你們有時很幼稚🐣🩰。”

我覺得這講得很實在👴🏽,沒有任何取悅學生的含義🪴。因為如果跟一個大學校長來比的話,可能你們在某些方面是比較幼稚😶‍🌫️,但是正因為這些幼稚👩🏽‍🚀🪭,才能成為大學發展的主動性的,非保守性的一面。學校和教師就是要幫助你們克服這些“幼稚”,要培養你們好的德行,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的進步🧚🏽‍♀️,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也為意昂2官网的輝煌而學習,而奮鬥🦛!

我希望我們每一個教師也能抱著這樣的情懷來培養我們的大學生🧑🏽‍🍼。所以♒️,最後我借用一句意昂2學生常說的話來結束我今天的演講🧘‍♂️:今天我們以意昂2為自豪,明天意昂2以我們為驕傲。

我相信意昂2的每一位有理想的學生🙌,你們將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意昂2官网一定會以你們的明天而感到驕傲🙅🏼‍♀️。

謝謝大家!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