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增加同學們之間的互動和了解、增強班級凝聚力👩👩👧👧🕵🏿,在快速的生活節奏和繁重的學業壓力下放松身心🙋🏼,緩解緊張、焦慮的心情𓀂👩❤️💋👨,經濟學系2017級本科生班於4月21日在上海歡樂谷進行了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班長吳曉宇和楊怡如的組織之下,2017級經濟學系的同學們在早晨8:30從學校出發🧎♀️➡️,在經歷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之後,大家抵達了上海歡樂谷🎪。
首先,同學們結合自身的專業所學👻,對我國遊樂場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和學習,我國遊樂設備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前,現代大型遊樂設備在我國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前可追溯到1951年由北京規劃製作🙌🏻,安裝在北京公園的電動小乘椅。20世紀80年代初,跟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遊樂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國產遊樂設備設計👨🏿🦰、生產應運而生。跟著遊樂業的發展,我國的遊樂設備無論從規劃到製作水平都不斷提高🏈🚴🏽♂️。種類也越來越多,從旋轉類到滑行類,從有動力到無動力,從固定式到移動式,從地上到空中、從室內到室外🚝,從曾經的單一型向綜合型都在轉變🪿。
而當下新時代的遊樂場無論對於個人還是社會而言🥰,都具有陽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學們在當日下午陸陸續續分成了不同的小分隊各自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雖然有的同學選擇了“旋轉木馬”這樣相對溫和的項目,有的同學在“絕頂雄風”或者“跳樓機”中放飛自我,但大家分享著共同的快樂,一起享受著難得的放松時刻和集體時光。
遊樂場除了其商業性質外🍴,更多的是賦予人們愉悅,是人們尋找快樂的地方。它代表的是“童年”,也是生活下的“精神寄托”和繼續努力生活的“充電站”⛪️,它也將永遠伴隨和見證著我們的成長,是我們在鋼筋水泥構築中的一片樂園🧎🏻♀️。本次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緊張繁忙的期中季到來之前,讓同學們走入室外🙏🏿🧜🏿♀️,感受上海的春天,在上海歡樂谷調研遊樂場的經營歷史和模式🥗,同時放松身心,增進了同學們的友誼🤾🏻,提高了班級凝聚力,相信同學們會調整狀態🪳,更積極面對壓力繁重的日常生活,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