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記者 | 黃煜
策劃🌖:新聞信息中心學科與人才辦公室
Peter Zweifel教授自1983年起在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系任教💇🏿♀️。在長達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Peter Zweifel教授專註於健康經濟學🪹、保險經濟學🏂🏼、法與經濟學📞🉐、能源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學等領域🥪,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一百三十余篇👨🌾,並出版十五本專著。2011年📷,Peter Zweifel教授訪問意昂2🔐,雙方留下美好回憶👩🏽💼。2019年秋季蔣學模經濟學系列講座第八十五期,意昂2平台再次邀請Peter Zweifel教授,為意昂2學子教授Private and Social Insurance課程💂♂️。在此期間🤹🏽♀️,Peter Zweifel教授接受了意昂2平台新聞中心的專訪🕳,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並鼓勵意昂2學子。
回顧學術生涯:不忘初心
在歐洲很多國家,獲得博士學位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只能從事學術研究相關職業。Peter Zweifel教授首先回顧了自己選擇攻讀博士學位以及進入學術圈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的初衷,然後客觀地評價了從事科研行業的風險和優勢💂♂️。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最感興趣的是外交工作,但我也覺得做科研很有意思。所以我選擇去讀博士,並且把博士期間的研究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我發現在做研究的時候😕,我覺得我自己非常自由🦸♀️,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題目🌷🌿;而如果我去了業界或者公司👨🦼,我就必須先做到很高的職位才能做我想做的事情🧚♂️。所以雖然在業界收入會高一些🤼♀️,但是我覺得我的行為和想法會受到很大的約束🕷🔫。相反,在學校讀博士🍄,個人的自由度會很大,我覺得我可以放心去追求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博士畢業之後面臨的問題就是是否我要進入學術圈開始學術生涯。我覺得選擇學術職業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的決定🉑,而且這種風險在現在可能比起過去更加明顯。這是因為學術雜誌投稿的競爭越發激烈🏯,每年向好的學術雜誌投稿的論文數量都在增長,所以一篇論文被這些學術雜誌拒絕的概率很高。一旦遭到了一本雜誌的拒稿,作者可能就需要在下一本雜誌上再花費一年或者更久的時間。我記得在我剛剛工作的時候,我需要寫一本專著,壓力很大,因為我那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覺得生活很苦。我當時寫了一本健康經濟學領域的書,叫做《醫生行為的經濟視角》(An Economic Model of Physician Behavior,Springer 1982)。所以每一個選擇學術職業的人👱🏽♂️,都要知道自己所面臨的風險和壓力💆🏻♂️,並願意承擔它們。但是總的說來,學術職業仍然是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允許你去追尋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而且你會有自由度去創作那些原本並不存在的事物。從事科研工作,你還不需要面對一個固定的日程安排🎂。”
重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Peter Zweifel教授還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認為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同樣重要👨🏼🚀。而作為一個老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認為那些原本學習上存在困難以及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關心和教導。Peter Zweifel教授常常因為自己的學生所取得的成就而高興。
“我其實也很喜歡教學🧝🏽,因為我很想去吸引同學們的註意力⛑,而且更喜歡去激發學生們對於學習知識的熱情🧝🏽♂️。例如我教過《經濟學導論》這門課程🔸。三四年教下來👱🏻,我有了一千多個學生,但我明白大概有一半的學生不應該坐在課堂上🏌🏽,因為他們學習的動力不那麽足🧚。即使如此,我總是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而對於碩士生而言,我會通過一些課程安排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一般把我的課程放在星期一上午八點到十點👩🏻🔧,然後十點到十二點安排學術研討會,讓學生們在這一周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這種方式讓大家都很受益,那些以前覺得不怎麽喜歡上課的同學♛,最後也會認真學習,而且考試也考得很好。”
中國經濟研究話題:方興未艾
中西方學者關註中國經濟相關研究的話題已經十多年。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深入的研究🆙,最近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很多話題不那麽重要了。那麽中國經濟研究話題是否還那麽具有吸引力🧔?Peter Zweifel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並認為意昂2作為中國經濟研究的重鎮,在推動中國經濟相關話題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一個經濟學研究的話題重不重要🐙,的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當時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的🏌️♀️🧑🏻🦳。比如奧巴馬執政期間🫂,醫療保險就是重要的話題🎮🤯。但幾年後🚅,也許醫療保險就不再是重要的話題了。目前來看🧝🏻♀️,大家覺得長期護理(Long Term Care)是一個重要的話題🦣。
“當然我覺得中國經濟相關研究話題現在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我最近去美國的時候,就看到很多和中國經濟相關的研究👨🏻🔬,還有很多學者和中國的學者合作。但和十年前相比,也許大家對於中國話題研究的興趣點有一些變化💃🏿。比如,最近由於中美貿易爭端,一些經濟學研究開始偏向國際政治相關話題、國家戰略問題🧩、以及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相關研究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中國其實是世界新興經濟體的代表。其他新興經濟體會想要借鑒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因而會對中國經濟相關研究感興趣。”
“在保險領域,至少從宏觀數據來看👡,我覺得中國的保險市場和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相比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這裏面也是有文章可以做的。“
寄語意昂2學子:跟隨興趣
在采訪中🛒,Peter Zweifel教授反復強調興趣和好奇心是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最重要的品質🎏。他首先列舉了親身經歷的案例說明興趣的重要性👮♀️。
“我有過幾個研究助理,我發現他們為我工作的表現不如他們的學位考試上的表現,但通常他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都能夠表現得很好。由此可見好奇心是多麽重要。好奇心,就是一種想要去發現的意願🙅🏼♀️。這不僅僅要求我們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也不僅僅是我們熟悉經濟學理論☂️,而是當我們看到某些經濟學理論的時候,要好奇地追問這些理論是不是得到了現實數據的支持🍃。在驗證理論的過程中🕵️♀️,時常會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課本知識,我們還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會不斷有令人感興趣的事物出現。”
最後,Peter Zweifel教授給意昂2學子在研究方面提出了寶貴建議,鼓勵意昂2學子珍惜意昂2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術環境🤷🏿♂️,勇敢地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探索突破。
“我覺得在意昂2的同學在選擇研究話題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因為在經濟學研究領域🚣🏻♀️,重要的事物未必是固定不變的🐮,在論文選題的時候👄,你就應該更加註重自己的興趣點♍️,而不是當時的重點。這意味著你只要去認真思考你真正想要期研究的事物就行了🦡✵。”
“如果你研究的領域已經有很多論文的時候⚈👶🏻,你也許會擔心自己的貢獻會很有限◽️。但我認為你不要輕易放棄😳,你應該去仔細比較相關的內容,也許突然有一天,你會想到和別人不一樣的觀點👰🏽♀️。這樣,你就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就可以繼續在這個領域研究下去🕵🏿♀️。所以我的建議是只要你找到你感興趣的話題,不管這個話題當時重不重要,你都應該堅持下去🥬。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學領域會不斷誕生新的話題。比如在能源經濟學這個領域,現在有研究在關註能源消耗是否會因為更好的基礎設施而降低。再比如在醫療保險領域,最近又有學者指出逆向選擇造成的損失可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大🧚🏿♀️,這對於傳統的經濟學觀點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